白事人,听着你不明就里,其实说白了就是白事上的主事人,人世间分为两事,红白事,红事就是我们四大喜事中的“洞房花烛夜”。也就是所说的结婚,因为结婚都需要的是红色,所以称之为红事,那么白事就是有去世的人,我们一般看到的葬礼上除了部分黑色,其余的一般都是白色的,所以称之为白事,白事人就是主持这个去世人的场面管事人,也就是总管事。我们如何将这个去世的人体面的送走,这一切一切的礼数、传统、以及通知亲戚、挖坟、发丧、所有的亲戚、烟酒、账桌、酒席等等都是这个人进行统筹管理的。
村里有这么一个人,小的时候村里的老人没了,这个人都会到,为这家去世的老人操办后事,一张白纸上写上总管事XXX,管事某某某、一般来说有三四个,管的方面也不一样,有人管亲戚,有人管烟酒,有人管,有人管酒席。我记得我看过一次那白纸,在一次葬礼上的门口里面墙上,进来的人都能看到,上面还写着烧火是谁、摘菜是谁等等,分的很细。同样,妇女方面也需要很多帮忙的,扯孝衣、择菜、接亲戚什么的,这都需要人。
印象中葬礼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两个阶段,一个是看孝子行礼摔盆,一个就是抬轿子,我记得我村里为了孝子摔盆这事,叔叔跟自己的侄子还大战一场,本来是老太太的大儿子死了,但是二儿子还在,可是呢大儿子有后,还是两个三十多的儿子。农村的说法就是长子长孙,大儿子没了,但是孙子可以执掌摔盆这件事,但是呢!这个二儿子仗着自己家大业大,有钱,自己老娘没了,自己花了很多的钱,况且自己还是这个家族里面最大辈的人了,你们不听我的听谁的,所以他觉得付出没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叔侄两人在老太太的葬礼上大打出手,成为了村里的笑谈。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喊号的,他只是其中一部分,整体的还应该包括抬罩着大灵罩子的轿,很早的时候棺材是先从正屋里抬出来,然后再放到轿子里面,再抬着轿子奔向墓地,孝子贤孙们都在后面跟着,轿子前面应该还有拿着花圈的。
我印象中那个人长得不是很高,也算中等,但也不瘦,头发有点发白,但人看着很精神,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东头一个老头去世,那天正好是出殡的日子,一群人围站在路边看出殡的,等到开始上路的时候,十七个抬棺人开始就位,十六人站立棺材两旁,每人身上斜跨一根带钩子的绳子,用钩子勾住棺材底的边,一人背靠棺头,喊号的人要众人抬起棺材时,他会站在正前面,众杠社人员都看着他,他大喊一声:“搭肩离板凳,越高越稳定。起!”他喊完后,众人直腰起身,棺材离地,众人必须直腰,弯腰站不直有可能会发生意外。
他喊完后,众人直腰起身,棺材离地,众人必须直腰,弯腰站不直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所以这个喊灵人是总调度的,此外有个人是在前面背棺材头的,这个人必须身强力壮,后背向棺材,两手后伸抓着棺材底,这个活叫“扛材头”。
“抬头望棺,慢走摘肩,前头向东,后头向西,小心脚下,脚下恋青,脚下不得力,慢走慢杠呦,”众人一声“嗨”算是应和了喊号人说的,
出了门之后再稳稳地抬到轿子上,罩上大灵罩子,四人一角,共十六个人抬这个轿,抬棺头的人休息,然后喊号的指挥十六人抬轿子到摔盆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说的孝子贤孙以及外甥什么的进行跪拜,然后抗幡的摔盆起轿。这一路上喊号的会根据路况,路边的树啥的喊不同的口号;路不平时:“听号令了吧,不要发慌了吧,嘿!脚下不平呀,嘿!大家注意啊,嘿!”总之喊号人总会发出让抬轿的人能听懂话,让这个轿抬的平稳,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当然他们的地位在村里也是受尊重的。
当然那个时候还小,注意的事情不是很多,总归有别的事情吸引着我们,也就没在注意这件事情,也就淡淡的忘记了。很多年没见过这个人了,也许是火葬之后就不需要他们了,也许他们早就改行了。只能将这件事情留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