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6年,云南爆发沙定洲土司叛乱。叛军攻占昆明,黔国公沐天波逃往云南楚雄。
逃往楚雄的沐天波向贵州的大西军孙可望求救。
公元1647年三月,大西军在孙可望等人的带领下进入云南,先后占领曲靖,开远等地。
一个月之后,沙定洲从昆明逃往大本营蒙自,沐天波随大西军重返昆明。

孙可望来到昆明以后,印入眼帘的却是:“民掘草木以食,饥谨病疫,死者八九。天灾流行,十死五六。病者枕藉相望,棺木殆尽,死者尽以席裹,埋之荒郊为厚葬。”
但是仅仅三年之后,在孙可望的治理下,却是“滇中人民乐业,云南百姓恬熙,不知有交兵”。
就连当时已经被清军占领的江南之地,都听说隔绝山海的滇南地区,已经成为天下乐土。
那么,孙可望是怎么做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将千疮百孔的云南,打造成一片人间乐土的呢?
总结教训孙可望带领大西军来到云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年号,奉广西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为正朔。而对于黔国公沐天波,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依然对其保持足够的尊重,并继续承认其世镇云南的政治地位。最后,孙可望不仅对云南的当地百姓秋毫无犯,更是将云南的官绅全部官复原职。
大西军初来乍到,孙可望先是通过黔国公沐家在云南两百多年的影响力,让自己这个外来户在云南获得认可,而后又通过联合当地明朝官绅的手段,获得了官绅阶级的支持。从而在云南地区开始站稳脚跟。

在稳定了云南的大局之后,孙可望开始从政治上入手,为自己恢复云南的经济扫清障碍。
自明末以来,从朝廷到地方,贪官污吏横行。他们欺下瞒上,导致百姓怨声载道,皇帝政令无法通行。以张献忠和李自成二人,就是被这帮贪官污吏逼反的。
作为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深知这其中的道理。
在云南站稳脚跟之后,孙可望在云南各地查处了一大批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对于这批人,孙可望该罢官的罢官,该抄家的抄家,该砍头的砍头。
孙可望通过大刀阔斧处理这样一批人,让他在云南获得了巨大威望的同时,也让他颁布的政令,在云南各地得到有效推行。
在这之后,孙可望又汲取了李自成大顺军灭亡的教训,以及大西军在四川失败的教训。
孙可望发现,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是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都没有在占领地建立一个稳定的税收制度。
因为李自成和张献忠从来不向百姓收税,所以参加他们队伍的百姓越来越多。但是,在当时那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他们不向百姓收税,又要维持庞大的军队,他们的军饷又从哪来?
李自成和张献忠先是打劫占领区的明朝各地藩王;藩王被打劫干净之后,他们又向占领区贪官污吏下手;贪官污吏被抢干净之后,他们又向占领地的士绅富户打劫。

这种追赃助饷的方式,一开始确实解决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费开支。但带来的问题确是,他们将士绅阶级和官僚地主阶级都推向了他们的对立面,以致于他们十几年来始终无法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而一旦他们在军事上遭遇失败,不能再维持强大的武力威慑,就会迎来士绅阶级和官僚地主阶级的强烈反扑。
李自成的迅速败亡,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明晃晃的拿刀去抢是不行的。
向地主收税为了维持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孙可望必须想办法在云南境内建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税收制度。
然而,收税说起来容易,但是向谁收,用什么方式收,这里面都是有大学问的。
先来说说向谁收税的问题。
中国两千多年的农耕社会,秉持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历代政权建立之后,收税的对象无疑都是底层百姓。
但是,孙可望在入滇之后,看到的是“民掘草木以食,病者枕藉相望”的局面,当时的云南百姓过着吃草木为生,死了连棺材都没的日子。
这种情况下,孙可望怎么向云南当地百姓收税?
而这种百姓吃不上饭的情况,也不仅仅是沙定洲的叛乱造成的。毕竟沙定洲的叛乱只维持了一年多。但是云南自朱元璋派沐英镇守以来,可是稳定发展了二百多年。
所以,云南经过二百多年和平稳定的发展,百姓却吃不上饭,这二百多年间创造的财富,到底被谁窃取了?
答案是地主。
那么,云南当时最大的地主是谁呢?
是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氏家族。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孙可望就知道该向谁收税了。他知道,当时的云南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钱都不在底层百姓手里。
明朝末年,云南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大约有三百万亩。
这三百万亩田地,分别分为勋庄,屯庄、土司庄田、寺院庄田、民田五大部分。其中勋庄就是以沐氏家族为首的明朝勋贵们的田地,而仅仅沐氏家族在明朝通过兼并得来的土地,就达到了一百万亩,占整个云南可耕种土地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土司庄田。当时的云南,遍布着大大小小五十七个土司,这些土司所占的耕地,又占了云南可耕种土地的三分之一。
再次是明朝时期遍布云南的寺院,他们又占了很大一部分田地。
最后剩下的不到三分之一的田地,一部分给了云南当地的士兵屯田,一部分才分到百姓手里。
而通过两百多年的土地兼并,可想而知,分到百姓手中的,大多都是一些贫瘠之地。
但即便是贫瘠之地,百姓也不一定种得上。最终,大部分百姓都沦为地主阶级手中的佃户,终身给地主打工。而土司治下的百姓,还处于农奴时代,比佃户过的更惨。
这些地主和土司在面对朝廷向他们征税时,他们抱起团来抵制税收,贿赂朝廷官员,瞒报、虚报耕地数量,不向朝廷缴纳,或者少向朝廷缴纳赋税,以致于中央朝廷向地方征收不到赋税。

在整个明朝末期,不光云南一个地方的官员勋贵这么干,而是整个明朝的官僚士绅都这么干。他们对下欺压百姓,对上阳奉阴违。最终导致明朝各地流民四起,明朝政府财政赤字,陷入一个死循环,导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所以,此时的孙可望要是想向这些勋贵,土司、士绅收税,靠商量肯定是不行的。孙可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还是从地主嘴里抢食吃。
但是,孙可望的打土豪,和李自成、张献忠那种明目张胆的打劫不一样。孙可望打算合理合法的打。
孙可望的《营庄制》公元1647年十二月,孙可望在昆明颁布《营庄制》。孙可望在《营庄制》中规定,凡云南境内,无论是勋庄,屯庄,寺院庄田,还是土司庄田,全部收归官府所有。官府将这些农田,划分成大大小小的营庄。每个营庄设管庄一人,代替地主直接管理土地。
管庄负责招纳佃户前来耕种土地,待丰收之后,佃户可以拿走收成的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原来地主可凭地契,拿走其中的十分之一,剩下的全部归官府所有。
孙可望颁布的《营庄制》可以这么理解:一亩地的收成,种田的农民拿走了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官府拿走了其中的百分之四十五,地主拿走了其中的百分之五。
这么算下来,百姓和官府拿走了百分之九十五,只剩下百分之五留给地主。这比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明抢还要厉害,地主们能答应吗?
结果是,地主们不仅答应了,而且很快就答应了。

以沐天波为首的黔国公府首先站出来带头支持。而沐天波旗下的土司们,看到沐天波都没什么意见,自然也不敢说什么。至于那些寺院庄田的主持们,更是不敢说一个不字。
而沐天波为何会放弃巨大的利益,转而支持孙可望呢?
首先,云南地区是大西军帮沐天波拿回来的。如果不是大西军,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命。其次,此时的大西军已经臣服南明永历皇帝,孙可望是在帮南明朝廷解决问题,沐天波此时拆台,就是对南明不忠,这是镇守云南两百多年的沐氏家族不敢挑战的。最后,是孙可望兄弟四人,手握二十万大西军,这是孙可望最大的底气,也是沐天波和各大土司最为忌惮的力量。
说白了,孙可望颁布的《管庄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用体面的方式从地主手里抢粮。如果这些地主们不想体面,孙可望和二十万大西军可能就会采用以前那种不体面的方式抢粮。
明末的那些藩王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大肆杀害的日子,过去了也没多长时间。好歹孙可望还给他们留下了百分之五的利益。要是放在李自成和张献忠手里,他们连命都没有了,还哪里来的百分之五的利益。
最终,孙可望的《营庄制》,以云南土司、勋贵、地主、豪绅的集体妥协在云南境内颁布执行。
孙可望的《营庄制》,在云南从本质上分离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彻底颠覆了地主对佃农的盘剥,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官府的税收,跳出了明末崇祯皇帝收不上税的死结。
而且这项制度的后劲还挺足。由于佃农在春种秋收的过程中,拿走了丰收的大头,从而调动了农户耕种的积极性。这些佃户由于不用再受地主的盘剥,所以他们开始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让自己多劳多得。

随着百姓耕种热情的高涨,久而久之,云南当地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进行劳作的百姓和管理土地的官府,都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粮食。尽管地主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大部分的利益,但他们的收入也随着粮食总产量的上升在提高。
这样一来,百姓的手中有余粮食,官府的仓库堆满粮食,地主虽不说像以前那样风光,但小日子还是过得滋润,最主要是地主还和以前一样,不用干活就可以获得收益。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孙可望还招抚逃荒的百姓回家耕作,发给他们种子和耕牛,并往云南腹地大量移民,做到了全民生产。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孙可望还派人在云南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先后修建了昆阳境内的海口,澄江的西宕泉水利工程以及剑海治理工程。
公元1648年,云南粮食大熟,孙可望下令开仓赈济云南寒士,每人得谷一斗。
公元1649年,云南连续两年五谷丰登,孙可望下令在元宵节那天,大放烟花,四门唱戏,大酺三日,使人仿佛置身大明盛世之中。

正是由于孙可望出色的内政,让云南地区的民生得到有效恢复。有了如此雄厚的经济支持,公元1652年,大西军将领李定国从云南出兵北伐,先是在广西桂林逼死了清军定南王孔友德,而后又在湖南衡阳斩杀了清军的敬谨亲王尼堪,从清军手中收复湖广三千里土地。
后来,虽然孙可望与李定国在云南发生内讧,孙可望失败之后大节有亏,投降了清军。但是,孙可望在云南出色的内政能力是却是不容忽视的。
啄木鸟
孙可望要是能和李定国齐心协力,南明不可能这么容易灭亡!
Sam 回复 03-27 17:10
李定国要是能跟孙可望齐心协力,大西未必顶不住满清。死保南明那个破店真不值得
用户96xxx10
史书胡说八道的太多,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张献忠的义子,他们降明后干的事都很正常,张献忠却被满清和地主余孽,抹黑的近乎非人类!
用户88xxx67
可惜孙与李二人不能同心同德,尤其是孙野心太大!
Sam 回复 03-27 17:09
造反起家,野心不大,最多当个宋江
金戈铁马 回复 04-22 12:20
老大的椅子只有一把,兄弟俩都想坐。孙比较直接,明白告诉大家自己要坐。李更恶心,明明自己想坐,但知道争不过孙,就把傀儡皇帝搬出来,甚至不惜跟孙鱼死网破。真要顾大局就应该让孙坐。保着傀儡,然后各怀心事早晚坏事
有梦才要去追呀!
成功的原因,一是手里有兵,二是深入掌控基层。执政者聪明,反对派猥琐钩住。一个把握住现在,一个挺住承接未来。
灵山十三郎
张献忠一死,其手下能人互斗导致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