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接力守护34年!曾不知是保护动物,老太自己不吃喂它吃

万象硬核 2025-02-18 10:51:18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云南的大山包中生活着一种鸟,它们都非常准时的生物钟,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来,三月三走。

而这些鸟儿每一次的到来或者离去,都有一个人在这里等着它们归来,又目送它们离开,从前是一位老太,现在变成了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女子。

这一场接力守护长达34年,她们守护的是什么鸟呢,为何能够坚持34年?

—【·婆媳接力守护·】—

这种每年都会来大山包的鹤,当地人喜欢称呼它们为“雁鹅”。

这场接力的开始是在上世纪90年代,陈光惠的婆婆董应兰成为了第一代护鹤员,最初的时候,董应兰也只是自发的来山上喂雁鹅。

后来她才被大山包保护区聘请成为了护鹤员,有了正式的聘请,董应兰也获得了一些补贴,但是十分微薄,对于家庭条件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她来说还是不够。

但是董应兰并没有放弃这份工作,一直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这些雁鹅,而且还会将家里仅剩不多的粮食生下来留给它们。

坚持了将近十年之后,董应兰已经年迈,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守护雁鹅的工作也有些吃力,于是她决定寻找“继承人”。

2003年,董应兰将这份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媳陈光惠,董应兰只问了陈光惠一句话,

“你喜欢鹤吗?”

陈光惠想也没想就回答喜欢,后来这份喜欢更多了一份责任,此后陈光惠开始跟着婆婆学习与这些雁鹅相处。

整个2003年的越冬季,陈光惠都在用心学习,了解这些雁鹅,逐渐熟悉之分工作。

2004年,雁鹅再次来到了大山包越冬,陈光惠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想让婆婆陪自己一起,但是董应兰却执意让陈光惠自己去。

这一次的单独护鹤对陈光惠来说是一次考验,她能否胜任呢?

—【·坚持20多年·】—

陈光惠虽然心中十分忐忑,但是既然婆婆将这份工作交给了自己,那自己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在陈光惠的记忆中,自己很小的时候这些雁鹅就生活在这里,附近的人们都对它十分友好,家中的老人还会时常教育后人不要随意伤害它们。

一直到很久以后,陈光惠才知道这些雁鹅是十分珍贵的鸟类,它们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名字叫做黑颈鹤。

这些黑颈鹤也十分警惕,人类很难靠近它们,作为陌生人的陈光惠更是如此,于是她就开始尝试与黑颈鹤交流,慢慢靠近它们,和它们交流。

在2004年,她与这些来过冬的黑颈鹤逐渐熟悉,来年的时候,黑颈鹤也不再抗拒与陈光惠的接触。

但是陈光惠却想更加了解它们,亲近它们,于是就想用特殊的方式和它们交流。

最开始,她将黑颈鹤编进了当地的山歌,但是试了几次之后并不理想,发现黑颈鹤对这些山歌没什么兴趣之后,她就果断改变了策略,开始吹口哨。

这些口哨声并不是随意吹的,而是陈光惠根据幼鹤的叫声模仿出来的口哨声,试了几次后她发现黑颈鹤对这些口哨声有反应。

于是就不断改进,双方逐渐适应了这样的交流方式,这些不同的口哨声有的是喊黑颈鹤来吃东西,有的是让它们注意安全。

这些黑颈鹤虽然都是野生动物,但是在大山包有时也会遇上天气恶劣的时候,那么黑颈鹤就会找不到吃的,陈光惠和其他的护鹤员们就要进行一些投喂,主要是玉米粒,帮助它们挺过这段时间。

还有就是它们即将迁徙离开的时候,护鹤员们也会增加投喂的食物量,好让它们有足够的体力长途飞行。

除了这些之外的其他情况,护鹤员们是不会投喂黑颈鹤的,长期投喂也会消磨黑颈鹤的野性,它们还是需要去野外自己寻找食物,自力更生,以保证它们在野外有生存能力。

数鹤也是陈光惠日常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是鸟类是不会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让人数数的,陈光惠又根据黑颈鹤的习性琢磨出了一套办法。

黑颈鹤比较机敏,夜晚休息的时候它们会宿在保护区里的大海子湿地,第二天清晨再飞走。

于是每天早上六点左右陈光惠就会来到湿地附近,用望远镜开始数飞走了多少只黑颈鹤,直到它们全都飞走。

黑颈鹤飞走时并不会一起,而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十几只凑在一起飞,这样数数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从陈光惠的婆婆开始守护这些黑颈鹤时,数量还只有200多只,到现在已经有了2000多只,大山包优质的栖息环境也在不断吸引更多的黑颈鹤到这里越冬。

——【·代代传承·】——

偶尔有些黑颈鹤也会受伤,陈光惠和其他护鹤员们也西药市场巡护保护区,救助受伤的黑颈鹤。

一些受伤的黑颈鹤无法迁徙,就会被留在大山包保护区,陈光惠也会悉心照料。

每年的3月中下旬,天气回暖,这些过完冬的黑颈鹤就会陆续迁徙会四川的繁殖地,每当这个时候,陈光惠心中也总是有满满的不舍和无限的牵挂。

但是等到10月中下旬,它们又会回到这里,这里的人,不光是护鹤员们,还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对黑颈鹤都十分友好,人们都在保护着它们,因此它们才会一年又一年的来到这里。

陈光惠守护这些黑颈鹤也已经有21年的时间,婆媳两人接力将黑颈鹤守护好,2024年,陈光惠的儿子也已经19岁,他也时常跟着自己的母亲去巡护这些黑颈鹤。

正是有了像董应兰、陈光惠这样的人,对像黑颈鹤这样濒危珍稀生物的默默守护,才让它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种群越来越壮大。

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行动中,让更多的濒危珍稀生物受益。

参考:

昭通林草《三十年,三代人的云贵高原护鹤之约》,2025-1-7

央视新闻《每个冬日清晨六点半 “高原神鸟”旁都有一个身影》,2024-12-22

0 阅读:0
万象硬核

万象硬核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