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在读到卡尔·荣格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就颇为震动,感觉是跟自己的体悟印证上了。
我们古人所讲到的返璞归真,赤子之心,实际上就是说这个问题。要知道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自然会受环境和世俗的熏染,蒙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性格决定命运,但不应该是后天形成的性格主导你的命运。所谓修行、修炼,就是要“恢复如初”,或者说是做回自己。从现实来看,最终能够如此的人,并不太多。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活在自欺欺人之中,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红尘颠倒,随波逐流。
初心难得!返璞归真有什么用呢?其实我不想用“有用、没用”这样的词,但又必须由此切入才行,否则谁会看这个呢,你说是吧?
既然讲到有没有用的,那我们可以拿乔布斯来举例子,他做产品就有用到禅宗的思想,他强调“禅者的初心”,所谓简洁之美,就是以好的产品直指人心。
在乔布斯推出苹果智能手机之前,人们习惯了按键操作手机,而在拿到iphone后,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用手指头操作,不用人教就上手了。
其实做工作做事情也是如此,你有了初心,就能洞察本质,化繁为简,不为表面的枝枝蔓蔓所蒙蔽和干扰。
而且,人生的烦恼会少很多,也会少犯很多错误。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很多人以为神秀这个偈子不如慧能,确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才是高明啊。
但是,你以为世上有几个人有慧能的悟性呢?或者说,1万个人里面能有一个人达到神秀的程度吗?
好笑的是,人心都是虚荣和势利的,总以为慧能比神秀高,所以神秀就不值一提。事实上,神秀所说才是大多数人修行的门路,而慧能那种高度,非常人可及。
吾日三省吾身,儒释道三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强调修身为本,而修身在于养心,非宁静无以致远,心静才能胜己,才能明得失,才能平天下。
所以自我反省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日常修炼。
没有痛苦,就没有自我的觉醒!人生在世,当然不应该以痛苦为追求,但如果没有痛苦,你怎么又会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呢?
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是饱经风霜,苦其心志,才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如果没有挫折、逆境、痛苦的刺激和逼迫,一个人就很难从既往的惯性中摆脱,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自我超越的动力。人,毕竟是环境中的人,是环境塑造人,而不是人决定环境。
要知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是一辈子一帆风顺,快快乐乐。或早或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痛苦都会如影随形。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要紧的是我们要有面对痛苦的勇气和能力。
“做自己”就是道路: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回归童年的模样年轻时候读道济的《辞世颂》,知道但不理解,中年后再读,不禁叹息:
六十年来狼藉,
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人生最好的结局就是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走过千山万水,看遍世间繁华,当来到生命终点的时候,终于确定自己还是自己——我与我周旋久,最后我还是我。
也许你也是用了很多年的时间为别人而活,忙着向别人证明你是谁,但你总要留些时间给自己,向内看,做自己。想一想,我们都在“活给别人看别人说”方面耗费了太多时间,像最努力的演员一样累得不得了,但没有人真的在意。
如果是这样过一生,无疑是对自己的莫大辜负。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你想要的地方,“做自己”就是道路本身,天生我材必有用,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最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们本来那个“心”早已具备了我们所需的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对外在的索求,不为物迷,不被利诱,回归初心,当明澈自己本来面目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不再有任何疑惑和困难。老方请你一定相信这点,相信就是方法,相信比聪明和努力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