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24章,该系列从新闻视角解读《明史》。
前言历史类读者想以史为鉴,可当今大多数历史文章读后却有百害而无一益。
因为所有史书都在极端美化开国皇帝。文人们按照腐朽过时的儒家史观,将一切成功归为领袖的美德和天命,隐去其肮脏的第一桶金,并弱智化其对手。
这样的史书读后,不仅不能增智,反而让读者弱智。
为还原真实历史,猫智深深挖大量史料,结合当代权威学者最新研究,采用新闻视角解析明史,让历史人物走下神坛,写下此系列报道。
在本章中,你将看到四处碰壁的朱元璋,无头苍蝇般的朱元璋,面临巨大的危机的朱元璋,这些都是神坛外更真实的朱元璋。
经过这些挫折之后,朱元璋将迎来一生中最大的危机和机遇。
一、浙东攻略1359年一月到六月,朱元璋在金华待了半年,亲自部署主持浙江攻略。其战略目标有三个,即张士诚占据的浙江最富庶地区杭州、绍兴和湖州。
该年一月,朱军攻杭州,在外围击败张士诚,但迟迟拿不下杭州,无功而返。
之后,朱元璋集团二号人物、继承了郭家军嫡系战力的邵荣率兵围攻湖州。张士诚军出城而战,邵荣军被打残,只得退回。
朱元璋军的三个战略目标
绍兴这边最初有些进展,胡大海攻克诸暨,绍兴门户大开。
胡大海杀到绍兴城下,名将吕珍连番大战,恰好绍兴当地士绅关于此次战事的作品《保越录》保存至今,本猫得以从张士诚那方的角度看这场战争。
书中记载,吕珍认为朱军“所恃者骑兵”,不和朱军野战,依托墙高水深的城防抵抗。吕珍在随后的防守中,创造性的使用了水军。为了方便战船航行,他深浚护城河,各处加宽五丈,加深三尺,用木栅阻水,每有警讯,战船即在壕河上往来支援。
古城绍兴
吕珍还在此战中广泛运用火器。胡大海刚兵临绍兴城下时,吕珍趁其立足未稳,立即以火铳、火炮攻击其前锋部队,竟然杀死其先锋。
之后数月,胡大海顶着吕珍军的火器数次强攻,死伤无数,可劳而无功。
胡大海军也不是没有机会,儒士王冕在金华向朱元璋献上攻城方略,朱元璋任命其军前督战,治攻城器具,又定决粮道之计。
按照王冕的计略,胡大海军在绍兴粮道上关键之地太常山石佛寺结寨,一夜而寨成,绍兴城中粮断。吕珍大惊,急忙调集兵力,在当地地主武装帮助下三路围攻该寨,“火筒炮石之声,昼夜不必绝”。
胡大海军立足未稳,数次出战失利,寨破。
王冕画的梅花
王冕的诗
之后,吕珍又趁着胡大海攻城退却后潜蹑其后,攻破胡军大寨,不少士卒慌不择路下跳到江里淹死。
连番失利后,胡大海眼见士卒疲惫,只得在围城三个月后发动总攻。此战胡大海军也大量使用火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飞矢如雨,又以火筒、火箭、铁弹丸射入城中,其锋疾不可当”。但吕珍在绍兴当地地主武装帮助下,绍兴城仍旧固若金汤。
至此,朱元璋的浙江攻略宣布失败,他本人只得灰溜溜返回南京。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此战中胡大海军纪众说纷纭。
《明史》称胡大海经常自我告诫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但民间关于其军纪败坏却有颇多传闻。杀人掳掠之事就不说了,绍兴当地士绅写的《保越录》称胡大海军连宋朝的皇陵都盗了。
明朝文臣之首宋濂记载,朱元璋集团大军来金华时,他自己的胞妹宋姺跟丈夫躲在浦阳城窦山中,为游卒捉住,据说是为了不受辱,自己沉渊而死。
没道理自己人污蔑自己人军纪吧。
朱元璋自己这边人写的《记实录》称,张士诚军有降卒5000,朱元璋本想将其带回南京,但怕中途遁去,留守金华又不放心,于是将其全部杀掉。
《明史》中还称朱元璋军极力强调守纪律,胡大海唯一的儿子在金华违犯了禁酒令,朱元璋要将其正法,别人求情说胡大海正在征绍兴,请勿诛。朱元璋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
若如此则胡大海是无后代传世的,可有资料称张爱玲的男朋友胡兰成竟然自称是胡大海后代,如果真是攀附,何不攀附名声更好其他胡氏名人?比如著名的绩溪胡氏。
大家自行分辨吧。
胡兰成
二、无头苍蝇返回南京后的朱元璋左右碰壁,处处受挫。
东线跟张士诚拉锯,虽然明朝日后的官方史料里每战必称大捷,但战线有几年间基本没变化。
西线继续跟投靠陈友谅后的双刀赵普胜纠缠,一个池州城几次易手。
赵普胜这边跟朱元璋拉锯,那边又从元朝手里抢下了安庆。朱元璋大惊,尽起主力,陆军由徐达带领,水军由廖永忠带领,兵临安庆。但结果又是不克。
东边打不赢张士诚,西边打不赢陈友谅手下的军头,南下又是江西、福建的群山,朱元璋完全没有了战略发展空间,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乱碰。
留给朱元璋的时间却不多了,而且马上他要迎来一生中最大的危机。
1359年后半年,陈友谅先诱杀赵普胜,尽夺其军。
到了年底,又在九江用伏兵杀掉徐寿辉部属,挟徐寿辉以令南方红巾军,实现了曹操那样的大权独揽。
内部整合半年后,1360年五月,陈友谅尽起其军,率舟师10万,征伐朱元璋。
三、水军竟可攻城陈友谅军占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绕过朱元璋集团重兵防守的池州,直扑马鞍山。
朱元璋早对陈友谅此招有防备,早先提前让自己的救命恩人、猛将花云入在今日马鞍山的太平府。
花云,蚌埠人,大高个,黑脸如铁色,骁勇绝人,是朱元璋派系里仅次于徐达的将领,占据着日后常遇春的生态位。
朱元璋在凤阳时第一眼看到他就“奇之”,给其兵让其攻城略地。
花云所至辄克,先是破怀远城,俘虏了对方统帅。之后是成名战夜袭缪家寨,他一马当先,收降众多,极大的壮大朱元璋势力。
花云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当时他们在滁州,朱元璋单骑前行,中途猝遇群贼。朱元璋性命不保时,黑先锋花云一人一马赶到,带朱元璋冲破其阵而出。
之后朱元璋刚刚攻下南京,即擢花云为总管,带兵三千。一年后,花云已经成为领军上万的大将,先后参与了攻克镇江、常熟等地的战斗,功名显赫。
此时花云面对陈友谅的十万大军。
陈友谅集团水军极强。他的大本营湖北一直以来是元军的水军基地,当年元军围困“郭靖防守”的襄阳时,即造战舰5000艘,教水军7万余人。
陈友谅的许多主要将领是渔民出身,甚至包括他本人都世代打渔,极擅水战,也重视水军建设。他在湖北造了数百艘楼船,皆高数丈,大者容三千人,小者千余人,往来自如,进退有序。
此次陈友谅战船铺天盖地而来,舳舻百里,船帆蔽日。花云等人大惊失色,但奈何家属都在南京城内朱元璋手里,旁边还有朱元璋从路边待饿死小孩中收留的义子做监军,只得准备死战。
太平是南京门户,经过朱元璋精心修葺城防,花云以为凭借此可以侥幸挡住陈友谅。没想到,陈友谅的水军根本不给他机会。
中国城市要塞在城墙外面都挖一圈护城河。陈友谅选的季节正是水涨之时,他将舰队驶到护城河中,巨舟乘水,几乎与城平,陈军士卒沿船尾爬上城墙,城遂陷。
花云被执缚后不降,陈军将其把绑在舟船的桅杆,万箭齐发。
古城西安的护城河
四、谋圣刘伯温出惊闻马鞍山失陷,敌人就要打到都城了,朱元璋集团众人大乱!
如果失去南京,就凭徽州、金华这些山旮旯,如何养兵?
没有了实力,真指望地主儒士们跟你恪守三从四德忠诚无私?
尤其是听闻陈友谅还遣使者去张士诚处,相约东西夹攻,共同瓜分朱元璋地盘。朱元璋军中众人乱了套,有的人主张投降,有的人主张退出南京打游击,有的人主张主力决战一把梭哈,更多人却急忙回家收拾细软,随时想跑路。
三国官渡决战时,袁绍收了不少曹操属下的暗通信,此时估计陈友谅收到的恐怕更多。
人心惶惶之际,一个从浙江新来的儒生站了出来。
此人即与五千年来唯一与张良并列的谋圣刘伯温。
南京保卫战中,刘伯温的计略绝不是明史中弱智的所谓诈降计。
明朝正史把陈友谅弱智化,跟我们电视剧中将日寇美帝弱智化是同样考虑。
根据北大教授李新峰考证出的真实的南京保卫战经历,这是两个集团顶尖智力和军力的较量,其残忍程度又让人不忍直视,尔虞我诈的博弈更让人叫绝。
《山河明月》中的朱元璋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明实录》《纪事录笺证》
《保越录》
《平汉录》宋濂《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明史》胡大海年谱_龚剑锋
Henceforth
“历史类读者想以史为鉴,可当今大多数历史文章读后却有百害而无一益”。诚哉此言!
mygame
毕竟中国历史上谋士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传说流传广泛的也就诸葛亮和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