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河伯

长岳和文化 2025-04-29 05:48:33

大梁永和三年夏,新任河道总督萧景琰奉旨南下,赴任治理淮泗水患。时值梅雨季节,连日暴雨使得官道泥泞难行,萧景琰一行只得在临河县暂作停留。

这临河县地处淮河之滨,因水而兴,却也因水而患。县城东面有座河伯庙,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远近百姓皆来祭拜,祈求河伯保佑风调雨顺,不降洪灾。

"大人,听说这河伯庙颇为灵验,不如前去一观?"随行的师爷赵明德见萧景琰连日忧心水患,便提议道。

萧景琰本不信鬼神之事,但连日阴雨使得治水之事一筹莫展,加之当地百姓对河伯敬畏有加,便点头应允:"也好,且去看看这河伯究竟是何方神圣。"

次日清晨,雨势稍歇,萧景琰换上一身素色便服,仅带赵明德和两名贴身侍卫,乘一叶小舟前往河伯庙。舟行至河心,忽见上游漂来一叶扁舟,船头立着一位青衣男子,手持青竹竿,身形修长,面容清癯。

"前方可是萧总督?"青衣男子远远便高声问道,声音清越,竟压过了哗哗水声。

萧景琰心中一惊,自己微服出行,此人如何知晓?正疑惑间,那扁舟已至近前。青衣男子拱手作揖:"在下陈平,奉河伯之命,特来迎接萧大人。"

"河伯知我要来?"萧景琰眉头微蹙。

陈平微微一笑:"河伯昨夜观星象,见紫微星动,便知有贵人将至。今日一早命我在此等候,果然遇见了大人。"

萧景琰心中将信将疑,但见陈平举止从容,谈吐不凡,不似江湖骗子,便道:"既如此,有劳引路。"

陈平的扁舟在前引路,竟逆流而上,速度丝毫不减。萧景琰的小舟紧随其后,却见前方水面忽然分开,露出一条水下通道,两侧水壁如透明屏障,鱼虾游弋其间,清晰可见。

"这..."赵明德惊得说不出话来,两名侍卫更是面色发白,紧握刀柄。

陈平回头笑道:"诸位勿惊,此乃河伯府邸入口,凡人难得一见。今日萧大人光临,河伯特开方便之门。"

萧景琰强自镇定,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他自幼读圣贤书,对鬼神之说向来嗤之以鼻,如今亲眼所见,不得不信世间真有神异之事。

水道尽头,豁然开朗,竟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水下宫殿。殿前立着两排侍卫,皆着鳞甲,手持三叉戟,面容威严。更奇的是,这些侍卫耳后有鳃,随呼吸一张一合,显然非我族类。

陈平引萧景琰入殿,只见殿中灯火通明,四壁镶嵌明珠,照得如同白昼。正中央高座上,端坐着一位身着玄色龙袍的中年男子,头戴玉冠,面容威严中带着几分慈祥。

"萧爱卿来了。"那男子开口,声音浑厚,回荡在殿中。

萧景琰虽为朝廷命官,此刻也不由自主地躬身行礼:"下官萧景琰,拜见河伯大人。"

河伯抬手示意萧景琰就座,笑道:"不必多礼。今日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

侍女奉上香茗,萧景琰定睛一看,那侍女肌肤如玉,却隐隐泛着水光,行走时裙摆下隐约可见鱼尾摆动。他强忍心中惊异,问道:"不知河伯大人有何指教?"

河伯收敛笑容,正色道:"三日后,淮河上游将有大雨,本神需开闸泄洪,否则堤岸崩溃,两岸百姓将遭灭顶之灾。"

萧景琰闻言大喜:"河伯大人体恤民情,下官代百姓谢过!"

河伯却摇头:"莫急。泄洪虽可保大堤,但下游三村必遭淹没,百姓流离失所。"

萧景琰脸色骤变:"这...可有他法?"

"天命难违。"河伯叹息,"水势过大,必须有所牺牲。本神今日请你来,就是告知此事,望你早做准备,疏散百姓。"

萧景琰心中翻江倒海。作为朝廷命官,保护百姓乃职责所在;但面对神灵旨意,凡人又能如何?他忽然起身,深深一揖:"河伯大人,下官斗胆恳请,能否减少泄洪量,或另寻泄洪之处?那三村百姓上千口人,一旦家园被毁..."

河伯沉默良久,目光如电,直视萧景琰:"萧爱卿可知违逆天意的后果?"

殿中气氛骤然紧张,那些鱼人侍卫手中三叉戟微微抬起,闪烁着寒光。陈平站在一旁,面露忧色。

萧景琰额头渗出冷汗,却仍坚持道:"下官不敢违逆天意,只求河伯大人慈悲,给百姓一条生路。若必须泄洪,可否选择无人之地?"

河伯忽然大笑,笑声震得殿顶明珠摇晃:"好一个为民请命的清官!本神多年未见如此胆识之人了。"笑声戛然而止,河伯正色道:"也罢,念你一片赤诚,本神可稍作调整。但你必须亲自监督泄洪,不可假手他人。"

萧景琰大喜过望,再拜谢恩。河伯摆手示意他起身,转头对陈平道:"时辰已到,你该启程了。"

陈平躬身应是,然后对萧景琰道:"萧大人,在下奉河伯之命,需即刻前往上游准备泄洪事宜,就此告辞。"

萧景琰正欲相送,却见陈平大步走向殿外。刚到庭院,忽然脚下涌出汩汩清泉,将他整个人托起。泉水越涌越高,陈平的身影也随之上升,衣袂飘飘,宛如仙人。

"陈先生这是..."萧景琰惊问。

河伯笑道:"他乃本神座下巡水使者,此番前去,自当行水路。"

话音未落,陈平已升至殿顶高度,忽然化作一道青光,穿透水幕,消失不见。整个过程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只有水波轻漾,仿佛一切都在河伯掌控之中。

萧景琰看得目瞪口呆,河伯却道:"若非你在场,他离去时当有惊涛骇浪相伴。本神已嘱咐他收敛神力,以免惊扰贵客。"

直到离开河伯府邸,回到岸上,萧景琰仍恍如梦中。但手中河伯所赠的一枚龙形玉佩,以及河伯告知的详细泄洪时辰,都在提醒他这一切并非幻觉。

三日后,萧景琰亲自坐镇水闸,按河伯指示的时间开闸泄洪。洪水奔涌而出,却奇迹般地绕开了那三个村庄,只淹没了无人耕种的滩涂地。百姓们纷纷传言是萧总督感动了河伯,才使得他们免于灾祸。

只有萧景琰知道,那天在河伯宫殿里,他面对神灵时的恐惧与坚持。而更让他深思的是,河伯最后对他说的话:"萧爱卿,治水如治民,刚柔并济方为上策。你既有仁心,又有胆识,他日必成大器。但记住,神人殊途,今日之事,不可为外人道也。"

自此之后,萧景琰每逢重大决策,都会独自一人来到河边沉思。有人说曾看见他与一位青衣男子在河边交谈,但走近时却只见萧景琰一人临水而立,神情肃穆。

而那枚龙形玉佩,萧景琰始终佩戴在身。每逢水患危急时刻,玉佩便会微微发热,似在警示。萧景琰治水有方,官声日隆,却无人知晓他与河伯之间的秘密。

0 阅读:12
长岳和文化

长岳和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