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想方设法施救,蒋介石甚至接到了爱因斯坦的致电:“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不是扫把星,请求给予释放!”1932年10月15日晚,上海法租界岳州路永兴里11号楼内,陈独秀正专注于自己的事务,全然不知危险悄然降临。由于叛徒谢少珊的无耻出卖,公共租界的巡捕突然现身,随即将陈独秀逮捕。很快,《中央日报》、《益世报》、《申报》等主流报刊,纷纷在醒目位置报道。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热议此事。陈独秀被捕,绝非小事。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他以《新青年》为阵地,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他的文字犀利且充满力量,唤起了无数青年的觉醒,成为众多进步人士心中的精神领袖。于是,为了陈独秀,社会各界空前的团结起来,纷纷想方设法施救。国内文化界率先行动起来,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等一众文化名流,怀着对人才的珍视和对正义的追求,纷纷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与政府。他们言辞恳切,苦苦恳求国民党当局,不要不顾民心,戕害人才。远在北平的胡适等学者,也联络了蔡元培,盼望蔡元培带领学界发声。而令人惊讶的是,不少国际友人也出手相助,如著名哲学家罗素和杜威。甚至,蒋介石还接到了爱因斯坦的致电,对方同样为了求情而来。爱因斯坦满怀真诚,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如此对蒋介石说:“他是东方的文曲星,不是扫把星,更不是囚徒,请求给予释放。”虽然,乍一看,爱因斯坦和陈独秀仿佛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人。但其实,爱因斯坦与中国的交集,早有迹可循。1922年、1923年,因为前来亚洲访问,他得以两次在上海短暂停留。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以及中国处于变革之中的社会,都给这位科学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接触到了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人民在困境中仍保持的坚韧与智慧印象深刻。后来,他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在科学、文化等领域的进步。爱因斯坦始终知晓,在中国有陈独秀这般的精神领袖。在他看来,陈独秀是敢于为国发声的勇士。他虽身处科学领域,但对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知。他明白,陈独秀这样的思想先驱,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国际知名人士的联名求情,加上国内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给蒋介石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国内舆论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民众对陈独秀的同情与对释放他的呼吁日益高涨。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蒋介石政府唯有作出让步。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重获自由。参考资料:宋墨鸢《1932年10月15日,国民党在上海逮捕了陈独秀》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爱因斯坦致电蒋介石:请求给予释放
文史风云
2025-02-13 22:29:57
3
阅读:1143
用户10xxx44
胡编乱造
用户10xxx44 回复 徐一冲 02-22 21:53
没查到你说人民网、光明网资料,通过豆包、kimi、deepseek等ai工具搜索结果看,此事没有确凿证据,没有相关电报文稿可以证实,特别是没有官方文献可以佐证。
徐一冲 回复 02-22 20:21
是真的,人民网,光明网等都有发表过的文章
誓言
简直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