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全国各地的人民以不同的传统习俗和美食迎接新年的到来,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愈加重视新春的“年味”。
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就有这么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活动——“ 打树花”,让河北人过大年的气氛更加喜庆和热闹。
“打树花”,堪称冀北民俗一绝,表演者用浸水后的柳木勺,将摄氏一千多度的铁水奋力泼洒在坚硬冰冷的砖堡墙上,铁汁遇冷炸裂后,爆发出万朵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因此被称为“树花”。如果你看过一场打树花的表演,一定会非常难忘。
关于“打树花”还有很多的知识,比如,为什么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又如打树花为什么不能穿衣服,有什么讲究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关于打树花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年由于战事频发,位于交通要冲的暖泉镇当年遍布铁匠铺,打造刀枪、打造马铁蹄的“生铁坑”(翻砂作坊)特别多。铁匠们灌铁水翻砂时,免不了会将铁水洒到地上,溅起火花四射。
于是,每逢过年过节,有钱人燃放烟花庆祝,穷苦铁匠也想热闹喜庆,便从平日里火花四溅的劳动场景中获得启发,将炉里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自此,暖泉镇便有了“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久而久之,这种树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人们为了庆贺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都会自愿捐献废旧生铁和煤炭、蔬菜、粮食等,聘请村里体格强壮、艺高胆大者,在每年元宵节连打三天树花,并使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关于打树花的壮丽场景,冯骥才先生有一段精彩描述:
“一瞬间,好似天崩地裂,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众星捧月,有的像满天星斗……犹如精灵般跃动,一会儿飞舞在眼前,一会儿又落在脚下,如花似树,火树银花。
一簇‘烟花还未散尽,表演艺人又接连泼出几勺铁水,火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如同细密的光雨铺天盖地,将夜幕照耀得一片通明。
那些散落的铁水顺着城墙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尽情享受这场古老伟大的民间艺术盛宴。”
即使没有亲眼看到,仅仅通过这段描述,也有身临其境的壮阔之感。

对于观众来说,“打树花”是赏心悦目的,而对于表演者来说,“打树花”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树花”的铁水温度高达1600摄氏度,而表演者通常是不穿衣服光着膀子,用木勺舀起铁水,奋力泼洒在堡墙上。这期间,肯定会有火星喷溅到身上,难道不烫吗,不会疼吗?
肯定是烫的,不过,铁水在空中是逐渐降温的,再加上表演者身上会有汗水,所以落到身上并不会那么疼痛。据表演者说,火星飞过来像蚊子咬一样,不是很痛,习惯了就好了。而如果穿着衣服,反而会把衣服烧出洞来,所以打铁花的表演者们选择光着膀子。
“打树花”表演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娴熟的技艺。
这是个力气活儿,对臂力和泼洒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新人没有经过三年的练习,是不能上台打树花的。

作为一项古老的手艺,“打树花”越来越被观众所喜爱,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眼看一场打树花表演,这其中,不仅有匠人们对工艺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更能体会到咱们中国式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