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临川人。著名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有名的政治家,曾大力倡议改革,集文人和政治家于一身。
在开始那场著名的改革之前,王安石在地方当政多年,期间,他思考着社会问题,摸索着如何变革。他曾高喊“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但当时的皇帝赵祯根本不理他。
直到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年轻的神宗即位,王安石的政治生涯才发生了大变化,先是升翰林学士,后又提为参知政事,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一场在11世纪的华夏搞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变革也拉开了帷幕。
不过敌对阵营也立刻诞生并结盟。看一下王安石和神宗的敌人们:
元老重臣韩琦、富弼,大臣司马光、文彦博,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苏轼兄弟,另外还有两个女人:曹后和高后。
他们中有几个都是大名鼎鼎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人加起来组成的反对派,力量之大,对比之下,改革派这边从声势上处于下风,更像是王安石和神宗的一场独角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理财作为当务之急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颁布的变法内容涉及商业、农业、教育、军事各个方面。改革面之广,远胜庆历当年。
总体来说,夺取了大商人的部分利益,照顾了农民,但更多的是为了让国库充实。变法措施不可避免地抢走了贵族的“生意”,改革遇到了阻力。
结果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变革,一个锐意进取的名相,终于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告别政坛,改革偃旗息鼓,并引发持续的党争事件。
明月何时照我还?何时变法可以再进行,一个人的回去,必然是另一派人的贬黜,几经周折,变法几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当王安石再次回来之时,已不复当年“不怕浮云遮望眼”的壮烈和豪迈。
美人白头,英雄迟暮,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山依旧在,已是几度夕阳红?所以王安石重得高位后,却多次请辞。
最终的最终,皇帝同意了王安石的请辞,王安石在老家江宁大自然的怡人风光中度过晚年,此间催生了不少清新的山水绝句,这首《江上》便是其中之一: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由题目便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江上景色,并颇富理趣。
一二句写江北雨前的景致,秋阴自然不会恰好一半张开,这是诗人的假设语气,妙在写阴云弥散开来,酝酿着秋雨。
傍晚云层低垂,虽然尚未落雨,但水气氤氲,已将青山裹住,全然不见路径,正当游人迷惑之际,阴云忽然散开处,但见千帆隐约而来。
个中趣味,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深相契合,表现了“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意境,也许,陆游的诗句正是化自于此。(陆游,1125—1210)
这首诗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它们的发展都不是直线上升,一成不变的。所以,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悲观失望,而应当看见光明,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希望你也能从这首诗中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