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说过草地牛皮斗笠太管用,能挡冰雹还防潮,断粮时救了三条命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2-06 12:24:45

1935 年 1 月,我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苏区突破敌军130多个团的包围,转战湖南、贵州、云南广大地区,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于 1936 年 6 月渡过金沙江,到达西康省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了。在甘孜休整了 7、8 天,组成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

刘德元是军团保卫部的侦察员。一天,保卫部罗部长告诉大家:毛主席亲自率领的一方面军已经与陕北红军会合,并在东征中取得了胜利,我们部队要继续北上,跟毛主席和中央红军会师。

罗部长还说,马上就要过草地了,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带足半月至 20 天的干粮。

红二方面军的部队从边区突围出来,经过半年多苦战,物资没有得到补充,衣服都很破烂单薄。为了帮助二方面军抵挡草地的严寒,四方面军的同志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给刘德元他们捐出了不少被装物资。

分发物资时,刘德元所在侦察小组 3 个人,分到一件毛布(藏民用羊毛制成的一种布)衣服和一块牛皮斗笠。

3 个人只发了这么两件东西,实在不好分配。几人再三推让,最后刘花生穿上了那件毛布衣服;富龙因为从云南带来一块雨布,坚持啥也不要;刘德元只好要了那块牛皮斗笠。

三人当时才十七八岁,体力单薄,又经过长途行军作战,都很疲劳,谁也不愿多带东西。除了武器弹药以外,他们一共只带了 60 多斤炒面(就是把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牛皮斗笠既陈旧又笨重,刘德元本不想带它,但想到过草地时恐怕会有暴雨,只好勉强把它背在身上。

部队向草地进发了。

头两天,路上间或还可以看到一些村庄。过了东谷,映入视野的只是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和穹庐似的天空了。这时已接近了草地的边沿。

草地气候变化无常。上午还是万里无云的晴空,到下午,骤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夹杂着冰雹倾盆泻下;白天还是烈日当顶,又闷又热,一到夜晚,气温突然下降,寒风刺骨,冻得人直打哆嗦。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尽是翻浆的泥地,到处泥泞难行,即使走上一两天也找不到一小块干燥的地方。有时一不小心,便将人的腿脚陷入泥沼,愈陷愈深,难以自拔。

刘德元随部队就在这样的草地上艰难地行进着。多亏那块牛皮斗笠,每遇暴雨,他把它顶在头上,抵挡了冰雹的捶击;夜间露宿,刘德元将它铺在身下,防御了潮湿的侵袭。十几天的草地生活,刘德元愈来愈感到它的重要,愈来愈对它产生了感情。

进入草地的前十来天,每到宿营地,大家就忙着做饭,用干柴点燃牛粪,用瓷缸烧些开水,用酥油拌上炒面,稍微掺些野菜,毎天都能吃饱。过了谢错河后,口粮就渐渐地不足了。

这时上级虽一再号召节约口粮,互相调剂,但因掉队的人越来越多,刘德元所在的收容队每遇到掉队人员,便分给他们一些粮食,这样,后卫部队也绝粮了。

为了战胜饥饿,部队将马匹都宰光了。收容队也将驮帐篷的战马宰了,把肉分给了部队。附近的野菜被前面部队吃光了,后卫部队和掉队人员只有到数里以外去拔野菜。

饥饿、寒冷、疾病的重重折磨夺去了无数同志的生命,不少战友倒下去了。收容队的同志,每遇到倒下去的人,总是怀着沉重的心情不放心地去看,如果还有生机,就设法把他救活;如果确实牺牲了,就掩埋好他们的尸体,含泪忍悲,继续赶队。

终于,收容队也彻底断粮了。

为了战胜饥饿,大家只好每天到 7、8 里外寻找野菜充饥,这样又坚持着走了两天。第 3 天,刘德元就觉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实在有些走不动了。约莫到黄昏时分,刘德元一看路标,才走了 60 里路。

前面是一条小河,刘德元向河上望去,忽然看见张师长的警卫员向和,他正在河边烧水。刘德元满怀希望,以为是师长带同志给他们后边部队送粮来了,于是非常兴奋地奔上前去。谁知向和告诉刘德元:师长已有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他将坐骑也让给部队杀着吃了。

张振奎师长原来是刘德元的老上级,40 来岁,湖南浏阳人,对同志极其和蔼。这时刘德元发现他正站在路旁,身上也披着一块牛皮斗笠,穿着草鞋。他的身躯瘦削了,面容也有些枯槁了。他正在等待掉队的同志,鼓励大家赶上队伍。

师长看见了刘德元他们,关心地问道:“你们怎么到后边了 ?”刘德元告诉他,因为执行任务留在后边。他听了以后点点头,又问:“你们也没粮了吧 !肚子饿不饿 ?”大家虽然饿得不行,但想到师长也和自己一样,心里非常感动,便强打着精神回答:“我们不饿。”

师长听后笑了笑,鼓励说:“现在大家都没粮吃,都很困难,但是困难阻碍不了我们共产党的队伍。再熬过两天,到了阿坝就有饭吃了。”

同志们虽然十分饥饿,可是经师长这样一鼓励,却感觉精神比原来好多了。

离开师长后,刘德元和战友们又去找野菜,在路上碰见有些掉队的同志在那里吵吵嚷嚷,不知为什么。几人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吃煮熟的皮鞋和皮带。看到他们吃得很香,刘德元的食欲受到刺激,越发觉得饥肠辘辘。

他猛然想到自己的牛皮斗笠,就和小组的两个 人商量,将斗笠先割下一半,用刺刀拉成小条,架起柴火,放在脸盆里煮了起来。

俗话说:“牛头不烂,多加柴炭。”整整煮了大半天,牛皮终于变软了,能吃了。刘德元等 3 人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了两天野菜,胃里又酸又涩,喉咙干得要命,现在换换口味,吃起牛皮来,刘德元觉得油香扑鼻,分外好吃。他真没有想到,牛皮斗笠成了最好的口粮!

他们仨人就靠这顶牛皮斗笠充饥,终于坚持着走到了阿坝。

后来,每当听到年轻的战士唱起“茫茫草原风雨寒,十冬腊月无棉衣”这首歌,刘德元就会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红军连队,同战友们一起行进在风雪交如、泥泞崎岖的长征路上,那顶经过无数次风吹变成暗褐色的的牛皮斗笠也会随之在他眼前浮现。

刘德元系江西永新县人,建国后曾任甘肃银川军分区政委、张掖军分区政委、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0 阅读:9
晚上回忆这百年

晚上回忆这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