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一代商神如何走向人生的两极?

招财思史 2025-01-17 18:57:29

在晚清那风云莫测的时期,胡雪岩的名号可谓响当当,他本是个出身贫寒的放牛娃,却逐步发展成了财富可敌国家的红顶商人,他的传奇人生波澜壮阔,有着数不清的机会和挑战,可最后却落得个悲惨结局,实在让人感叹万分。

【01】

胡雪岩出生在道光三年,是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的人,家里很贫苦,小时候靠给人放牛过日子。虽说日子过得艰难,可他打小就表现出了诚实守信的品德。

有一回放牛的时候,他捡到个装着银子的包袱。在那个啥都缺的年代,一般人碰到这样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就会自己留下了,可胡雪岩没这么干。

他空着肚子在路旁苦苦等候失主好长时间,最后等到了那银子的主人——来自杭州的客商蒋掌柜。蒋掌柜因他这种拾金不昧的举动深受感动,在获得胡母的应允后,把胡雪岩带去杭州,让他学着做买卖。

在当学徒的那段日子里,胡雪岩勤恳好学,特别积极,没多久就变成了老板们看好的有潜力的人,在好些个商行里轮流学习,后来被杭州富康钱庄的于掌柜招为学徒,还在他临死前接下了钱庄,这给日后他的商业帝国打下了基础。而他真正开始发达,是因为认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

对于胡雪岩和王有龄的相识,存在两种不一样的讲法。

有一种讲法是,胡雪岩在钱庄干活的时候,挪用了五百两银子去帮没钱进京活动的王有龄,结果被钱庄给辞退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胡雪岩身为老板,主动去寻觅投资的人,在青楼设宴结识了官运不佳的王有龄,还把钱借给他,这样一来,他俩就成了好朋友。

不管过程咋样,胡雪岩和王有龄搭上了关系,自此,他的官商生涯就开始了。

1851 年,王有龄担任湖州府知府一职,胡雪岩以他开钱庄的这个身份,劝服王有龄把湖州府的公库银放到阜康钱庄里,拿这笔钱去放贷以获取利益,使得钱庄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之后,他转而投身湖州的生丝买卖,拿公库的现银去帮农民养蚕,收了蚕丝后卖掉换成现钱,接着跟浙江省藩库搭上关系,借此获取了大量的利润。

他的生意持续拓展,和浙江巡抚黄宗汉联手开了药店,这使得他的商业领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当下的胡雪岩,将他身为官商的精明强干尽显无遗,凭借着官僚的庇佑以及国家的资本,于商场之中游刃有余。

【02】

1853 年,太平天国把都城定在了南京,这时清政府为了搞定财政方面的问题,发行了宝钞,然而却遭到了百姓的抗拒。

黄宗汉找到胡雪岩,想让他的阜康钱庄去购置宝钞,胡雪岩趁此机会给出了严苛的要求,像浙江军用物品与粮食的采购得由他负责,还有省内库粮以及官府度支的事宜也得交给他来操办。

就凭这些个条件,胡雪岩在军事采办方面获得了官府的信赖,买卖做得愈发红火,而王有龄的官职也是不断晋升,这两人彼此帮衬,一同步入了事业的鼎盛阶段。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好光景就没了。在 1861 年,太平军进攻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了,胡雪岩也就没了在官场的依靠。

不过他很快就有了新的倚仗,那便是左宗棠。

1862 年,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一开始对胡雪岩有些疑虑。不过,胡雪岩凭借二十船粮食获取了左宗棠的信赖,随后变成左宗棠后勤方面的得力帮手,在通商口岸间穿梭,掌控了浙江诸多的战事财务情况。他不但替左宗棠操办粮台的转运工作,为军队提供所需物资,还帮着左宗棠和法国人合作训练长捷军,给左宗棠的军事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左宗棠的地位不断提高,胡雪岩的买卖扩展到了全国范围,掌控了江浙一带的商业,当上了那时中国最有钱的人。1873 年,左宗棠计划收复新疆,胡雪岩主动给西征军准备粮草和军火,还向外国的银行借了款。

那时,清政府要向洋行贷款特别艰难,可胡雪岩凭着自身的信誉,顺利贷到了 1375 万两,这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难题,他还给将士们送去了药材,因而受到左宗棠的高度赞扬。

然而,在取得商业成功的过程中,胡雪岩也慢慢显现出了一些毛病。

身为借款的经手人,他捞取了大量佣金。就拿1877年给西征军借款这事来说,经他操作,利息大幅上扬。尽管他有诸多说辞,可明眼人都清楚他这是在趁国家危难之际敛财。只是,鉴于左宗棠的地位和功勋,大家对他的这种行径也只好装作没看见。

1881 年,清军成功收复伊犁,胡雪岩获赏得以穿黄马褂,还被授予二品红色顶戴,就此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红顶商人,抵达了人生的最高峰。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沉醉于奢靡的生活之中,拥有众多妻妾,日常起居和出行都极为铺张浪费,他母亲过寿时,更是大肆操办,摆了七天的寿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03】

然而,他的商业危机正无声无息地逼近。

1882 年,胡雪岩为对抗洋商的垄断,拉着华商一块儿高价囤积生丝。刚开始的时候,情况挺不错,然而没多久,欧洲和印度的生丝大丰收,国际生丝价格猛跌,紧接着中法战争又打响了,形势变得很紧张,导致金融危机出现,胡雪岩的生丝卖不出去了,亏了好多钱,他的钱庄生意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这会儿,李鸿章跟左宗棠的矛盾越发严重了,李鸿章觉得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得力干将,就定了个“倒左先倒胡”的办法。他让盛宣怀悄悄谋划,一头收购生丝把胡雪岩的计划给搅乱了,另一头在胡雪岩资金链最不结实的时候,叫上海道台邵友濂拖着不给协饷银,还催着汇丰银行让胡雪岩还钱,这就弄出了阜康钱庄被人挤兑的事儿。盛宣怀还到处乱传谣言,结果胡雪岩的商业王国短短三天就完全垮掉了。

胡雪岩破产后,朝廷一开始只是让他把公款给还上。然而,李鸿章跟慈禧太后讲了他借款时贪的那些回扣,这把慈禧太后给气坏了,就把胡雪岩的官职给撤了,还让左宗棠去把他的产业给封了。这么一来,胡雪岩彻底没了家业,就剩下个胡庆余堂了。

1885 年,左宗棠离世。就在这一年的 11 月,胡雪岩在又贫又恨的困境里,满心愁苦地去世了。临死前,他叮嘱后人,不许经商,也不许从政,并且胡家和李家不能结为亲家。这是他对自己这辈子的深切感悟。

瞧瞧胡雪岩这一生,他能成功,是因为他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有敢去冒险的劲头,还擅长跟权贵打交道。可他的失败呢,也是因为他自己太贪心、太自负,对市场风险也不在意。李鸿章和盛宣怀对他的打压确实是让他破产的关键原因,不过说到底,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给这场灾祸埋下了祸根。

他的经历给晚清商业史留下了一个惨痛教训,提醒着后人,在追逐财富与成功的途中,得保持头脑清醒,守住道德底线,小心应对风险。要不然,就算曾经风光无限,到最后也可能会全盘皆输。

0 阅读:6
招财思史

招财思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