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行业的人退出了中产阶级行列,一些新经济,高端制造业的人加入了中产阶级行列⎦
⎡富人需要加倍小心才能躲过财富再均衡的“阳谋”⎦
以前进行的土地革命,细想一下好像没有合法性。地主阶级并不都是土豪劣绅,还有很多支持同情革命的乡绅。
这几年,很多人散布谣言,说要再现当年的情景,又要搞瓜分私有财产的事情。
其实现代社会,还用得着暴力手段吗?在纸币年代,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办法来实现缩小贫富分化的目标。
⎡当下内卷的根源是什么⎦
这几年,很多人都过得不好,阶级下沉,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财富沉淀了,不流动。
因为投资回报率太低,导致很多流动资金都变成了存款,躺在银行吃利息。流动资金变少,民众的感觉自然就是钱难赚了。
客户变少,而商家数量不变甚至增加,就导致内卷,迫使投资回报率更低,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产业转型的阵痛。
这几年产业政策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转型速度特别快,导致很多人没有适应过来,被打懵了。
比如说房地产见顶,整个行业都陷入困局,行业内的人被分流,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开始往下流动。
一个房地产造价工程师是没有办法转型去到新能源或者半导体行业的,一旦他被裁员,就不得不往下一层分流,比如说开个小店,或者转行去服务业,或者是农业,这就加大了服务业和农业的竞争。这也是服务业和农业产品现在价格特别低的原因,因为有很多人加入。
查看最近20年的住宿和餐饮企业数量,在2008年以后增速其实都不算高,2013年以后更是连续多年走平,但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这两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就急速增加。
是这两个行业利润很高?
不是,只是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入门门槛比较低,很多以前属于中产行业的人都被动地加入到这个行业了。
只要入门的门槛低,就会出现严重的内卷,类似种柑橘,养小龙虾,都是如此,这两年的水果烂在地里的新闻屡见不鲜,就是太多了。
我们看人均水果产量的数据,也是在2018年以后开始陡然走高的。
当然,最严重的就是自媒体行业,想方设法地出名,然后就是直播带货,直播行业竞争真是激烈得很。
⎡要把内卷往上引⎦
现在国内的经济呈现两极分化,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这几年政策的强力支持,导致利润迅速增长,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也获得了很大提高。
比亚迪以前每年利润才二三十亿,2022年猛涨到166亿,2023年又涨到快翻倍的300亿。
还有那个天齐锂业,2022年人均净利润接近一千万,这是人均净利润,不是人均营业额。这两年全国房地产成交量都很低,可是成都一枝独秀,成交量居然连续创出新高,这其中有多少是类似天齐锂业这种企业拉动的?
韦尔股份2021年人均净利润也有100万,这是传统行业不可想象的。
这种行业人数太少,他们的业绩太好,还没有得到扩散,一旦后面这些高端行业开始内卷,从业人数开始增加,利润更加分散,就有了带动作用。
就拿造车来说,如果只有比亚迪和华为,这两家就吃撑死,加入蔚小理,再来小米,越来越多的人瓜分市场,就造成从业人数增加,利润分散的结果。
新的中产阶级诞生了。
这就是一轮换血,很多以前从事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中产阶级,被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新通讯领域的新人替代,这就好像20多年前他们替代国企员工在社会中的地位,一样的剧本。
要让内卷不要集中在农产品和简单工业品领域,而是在高端领域也要内卷,内卷就是把利润分散。不要一个人吃山珍海味,鱼翅燕窝,其他人眼巴巴看着,而是大家一起四菜一汤吃饱。
很多人说国内竞争太残酷了,没有壁垒,很多新产业发展一段时间就很快进入红海,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很难允许一些行业出现壁垒,让其他人都进不去,除非这个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
等新的中产阶级被培育起来,全国城市新的格局就成型了,社会结构也被重新塑造了,内卷就自然而然地被化解了。
我前几天说大繁荣近在眼前,基本就是基于上面这个逻辑。
新的中产阶级诞生,其实也就意味着财富完成了一轮转移。
⎡怎么加快财富转移⎦
中学化学就讲了化学反应要加快速度,可以用加热的办法,如果是常温,很多反应要么发生很慢,要么不会发生。
同样,要完成这轮的财富转移,仅仅靠市场自身作用是不行的,还需要加一些反应条件,最好的反应条件就是在货币政策上:降息。
我们以半导体为例,要加快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国家做了几个措施:
第一,减税,包括未来十年企业所得税大幅度减免等诸多措施;
第二,国家大基金扶持,大规模注资半导体企业;
第三,为上市开绿灯,走快捷通道,让这些企业进一步获得资金支持。
这些措施其实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钱从哪里来?
如果利率太高,国家支持半导体企业的资金成本就很高,民众宁愿把资金躺在银行吃利息,也不去买股票,所以降息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
降息以后,很多资金都会从银行流出,进入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让高端领域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快速发展,也让民众从这个支持中获得收益,其实就是双赢的结果。
那么降息会不会带来大通胀呢?比如说又让房地产暴涨。
通胀是会有,但是房地产暴涨不会有。
改革完成之后的金融系统,和以前不一样,也不是美国那套,而是精准分流的系统。就好像在金融领域建设了一个都江堰工程,枯水期把60%水分流到成都平原,保证灌溉。雨季又把多余的水分走,避免成都平原被淹没。
▶当资金量不够的时候,就会控制普通企业的IPO和发债数量,把有限的资金都逼向高尖端和卡脖子的行业。
▶当资金链足够的时候,就会打开一般企业融资的闸门,让资金均衡地流到很多行业。
所以当未来全世界进入大通胀的时候,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就会逐步放开IPO和企业发债数量,等全社会资产价格上来,房地产获得了支撑,再收紧房地产政策。
在这种精细化的分流管控之下,很多这几年惨兮兮的行业会获得喘息的机会,稳定一部分传统的中产阶级,增加一些新的中产阶级,社会结构重新稳定。
等这些都做完,就可以收资产税了,用资产税的形式缩小贫富差距。
房价3万,工资1万,收房产税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房价3万,工资2万,收房产税的阻力就小多了,这是针对固定资产收取的资产税。
针对金融资产,可以收取资本利得税,再配合低利率政策让银行存款进入实体经济,这就导致整个社会M2和M1的增速差不多。
上周的文章我说降息其实是个好办法,可能很多读者担心降息之后会让房地产再次暴涨,其实只要不放水,降息也没问题。
今年说要把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和2023年一样,这个数字不高不低,2019年是2.8%,2020年是3.6%,2021年是3.2%,2022年是2.8%,疫情以前也有几次达到了3%。
鉴于现在海内外的恶劣形势,3%的赤字率其实已经是比较稳健的。
也就是说大放水是不会的,但是通过降息降准的方式把银行的存款逼出来,这是可以的。
⎡避无可避地收割⎦
这些措施其实就是阳谋,有钱人没有办法抵抗。
如果你有1个亿,存在银行,每年利息还跑不赢通胀,那你心里舒服不。80年代的万元户到了90年代就是普通人,90年代1万可以在白石洲买4平米的土地,现在1万啥也不是。
既然利息太低,那就找个行业投资,只要投资了,就是参与了经济建设,让资金进入流转,这就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可能会赚钱,也可能会亏钱。
你觉得做实业太辛苦,风险还很大,一不小心陷进去出不来就麻烦了,干脆简单点,买房子当包租公,结果经济稳定了之后,你持有的房子要收房产税。
你觉得各种投资都不好,想移民,真到了国外,1个亿变成了9000万,被中介和各种七七八八的人薅了一千万羊毛,9000万存在国外银行,利率是0.5%,还不如中国的高,更关键的是国外的通胀更高,被收割得更狠。
所以财富太多的人,其实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古话说: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意思是两次结果的树,它的根就受伤了,家里财产过多,后代就会遭殃。说白了就是想把财富长久守住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年轻人月工资1万,存款0,什么都不用操心,反正通胀起来,工资也起来。
如果银行里有1000万的存款,就要每天担心这1000万是不是以每天1000块的速度在贬值。
这是不是阳谋?
是,明明知道财富在贬值,结果找不到逃脱的办法,怎么想办法让财富保值呢?对有钱人来说,未来最缺的就是会理财的幕僚。
这个幕僚不是做个简单的规划,把各种理财产品买一遍,或者买个信托基金。这不叫理财,如果理财这么简单,把几个数字算一下就可以了,那天下就没有穷人了。富人死于信托,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真正的理财是要理解政策的走向,尽量避免进坑,也尽量准确地判断方向,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这都不是一个人的智力能搞定的。
未来估计私人幕僚会比较吃香,就好像古代的师爷。不但要出谋划策,还要教人读书。
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财富过多的富人还是会被收割,不是用暴力的手段,而是用货币和税收的手段。
当然,肯定不是收割干净,只是一种动态平衡,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趁着时代的红利赚到了钱,其实并不具有守护那么大财富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未来,很多人的财富会缩水,有的人能守住上亿,有的人能守住1000万,有的人守不住,就变成几百万,往下流动。
时代红利结束了,未来越来越靠脑力,靠智慧。
要平静地看待这种变化,这是历史的趋势,能逃脱这种趋势的人不多。家族能不能发展成世家,关键不是第一代,而是第二代第三代。
END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独立思考,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