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吉、黑、蒙三省(区)交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及其下辖的县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多个古称,这些古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一、白城市古称及历史
1. 查干浩特
• 命名由来: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进攻金朝,派哈布图·哈萨尔、铁木哥·斡赤斤率军占领泰州(今洮北区城四家子古城)。哈萨尔是蒙古科尔沁部始祖,崇尚白色,他带领上万人的军队和几千顶白色帐篷驻扎在洮儿河畔,因规模庞大,蒙古语称“查干浩特”,意为“白色的城”。
• 历史背景:查干浩特这一名称不仅是对这座城市外观的直观描述,更寄托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与期待。这一名称见证了白城与蒙古文化的深厚渊源,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永恒的印记。
2. 白城子
• 命名由来:据史料记载,很久以前,在这片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周长160丈的白色土城,城墙的墙基上抹有白土,在朝阳初升或黄昏降临之时,阳光洒在这座城市上,整个街道都会辉映出一片银白色,光洁夺目。蒙语称其为“查干浩特”,意为“白城子”。
• 历史背景:白城子这一名称同样体现了白城与白色的紧密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白城子作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3. 洮安县
• 命名由来: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靖安县,治白城子,属洮南府。1914年改为洮安县,取“洮儿河安宁”之意。
• 历史背景:洮安县是白城市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名称。在清朝时期,这里曾是洮南府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历史的变迁,洮安县的名称也多次更改,但其在白城地区的历史地位始终未变。
4. 白城市(现代)
• 命名由来:1993年撤地设市,确定“白城市”名。这一名称既延续了白城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发展特色。
• 现代发展:白城市作为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和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与绿色产业基地。
二、下辖县区古称及历史
1. 洮北区
• 命名由来:因地处洮儿河之北而得名。历史上曾多次易名,最终于1993年撤销白城市(县级),设立洮北区(县级)。
• 历史背景:洮北区是白城市的市辖区,也是白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多个朝代的重要辖区,见证了白城地区的兴衰更替。如今,洮北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为白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2. 洮南市
• 命名由来:因位于洮儿河南岸而得名。原蒙古语名“沙吉盖毛都”,意为“喜鹊栖树之处”。清末放荒初期名为双流镇,以洮儿河、蛟流河两河流于境内得名。1904年清政府在双流镇设洮南府,1913年中华民国撤府设洮南县。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多次合并与更名,最终于1987年撤洮安县设洮南市(县级市)。
• 历史背景:洮南市是白城市下辖的县级市,历史上曾是洮南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城四家子古城遗址等,见证了白城地区的悠久历史。
3. 大安市
• 命名由来:由大赉县与安广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命名。大赉县因莫勒红岗子隶属扎赉特旗而得名;安广县则因辽朝曾在此设立地方机构安广军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多次合并与更名,最终于1988年撤大安县设大安市(县级)。
• 历史背景:大安市是白城市下辖的县级市,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重要辖区。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4. 镇赉县
• 命名由来:由镇东县、赉北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命名。镇东县因地处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封地东部而得名;赉北县则因地处大赉县之北而得名。1947年两县合并,各取首字称镇赉县。
• 历史背景:镇赉县是白城市下辖的县,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重要辖区。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基地。
5. 通榆县
• 命名由来:由开通县、瞻榆县合并而成,取两县尾字命名。开通县因南通盛京、地处交通要道而得名;瞻榆县则因城南有一古榆树而得名。1958年两县合并,各取尾字称通榆县。
• 历史背景:通榆县是白城市下辖的县,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重要辖区。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农业生产基地。
三、总结
白城市及其下辖的县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古称和历史信息。这些古称不仅体现了白城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历史变迁等特点,也见证了白城地区的兴衰更替和发展历程。如今的白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城市,其下辖的县区也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