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元年(1506年),年少继位的朱厚照刚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大明东边的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李朝的重臣发动宫变,废除了当时的国王李㦕,拥立李㦕同父异母的弟弟晋城大君李怿为新君。这件事被称作“中宗反正”。
虽然这种“变天”的事的确非同小可,但也没什么,可当时发动这场宫变的李朝上下,包括莫名其妙登上王位的李怿,心中都是非常害怕的。
李朝的臣民废黜李㦕,主要是因为这家伙暴虐成性,做出了太多令人发指天理不容的事情,可关键是李㦕是明朝册封的,虽然说明朝平时不干涉李朝的家务事,但有关君王、世子、王妃的废立都是要上奏明朝应允的,然而,中宗反正这件事,完全是背着明朝悄悄进行的。
一时之仁,留下了巨大的祸患李㦕是李朝成宗大王的儿子,成宗的发妻恭惠王后没有留下子嗣,十九岁就薨逝了,继任的王妃尹氏是当时宫里资历最高的后宫,而且碰巧已怀有身孕,于是被册立为新的王妃,而尹氏生下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李㦕。
作为李朝第一个出生在王宫里的“元子”,成宗非常宠爱李㦕,然而李㦕的生母尹氏却在做了王妃之后惹出了各种事端,尹氏十分善妒,不仅暗中戕害后宫,使用厌胜之术,而且还在一次争吵中抓破了成宗的脸,怒不可遏的成宗将尹氏直接废黜,当时的李㦕只有两岁。《己卯录补遗》记载:“成宗朝,王妃恭惠薨,升淑仪尹氏为妃,成化丙申生燕山,宠隆骄恣,妒忌诸媛良家郑氏、严氏,不逊于上,一日圣颜有爪痕,仁粹妃大怒,激成天威,出视外庭。大臣尹弼商等将顺献议,废出私第。尹氏日夜呼泣,继之以血,而宫中毁谤日滋。上遣内竖廉访,仁粹教其宦对以梳洗靓妆无悔意,遂信其谮而加罪焉。尹氏以拭泪斑血帨,付其母申氏曰:‘吾儿幸保全,当以是告我哀冤,且葬于辇路傍,俾瞻车马,吾所愿也。’遂葬于健元陵路左。”成宗在废妃教书中谴责尹氏“既无阴助之功,反有忌妒之心。顷在丁酉,潜怀毒药,欲害宫人,阴谋彰露,予欲废之。在庭大臣合辞以请,冀其自新,予亦惟之,废置大事,过亦可改,不敢夬断,以至今日,罔有悛心,失德滋甚,难以枚举”。
李娎
成宗的第三任王妃同样姓尹,这位新王妃温婉贤淑,成宗将李㦕交给她照顾,成宗并没有因为李㦕生母的缘故而动摇李㦕的地位,反而为了永绝后患,成宗下旨赐李㦕的生母自尽,让李㦕真正成为新王妃尹氏的儿子。
成化十九年(1483年),成宗请旨册封李㦕为王世子,明朝同意,李㦕正式成为继承人,只不过逐渐长大的李㦕愈发古怪,不仅不喜欢学习,而且性格乖张,他畏惧自己的父亲成宗,甚至顶撞自己的祖母也就是著名的仁粹大妃,成宗也不是没想过换个继承人,可按照当时的规矩,有嫡子的情况下只能册立嫡子,但除了李㦕,另一个嫡子李怿年纪实在太小,成宗难以抉择。
就在这种纠结当中,成宗薨逝了,李㦕继承王位,明孝宗派遣身边的内监与行人司的人前往汉阳进行了正式册封,李㦕成为了合理合法的李朝新王。
李㦕
登上王位的李㦕,可以说逐渐是放纵了,各种离经叛道的出格事,就没他不敢的,比如把寺庙给改成风花雪月的场所,在举行朝会的殿阁连日举行宴会,到处拆毁民居,派出使者在李朝各地强征骏马与美人充入宫廷,对于那些胆敢指责他的大臣,他下手毫不手软,曹伸在《謏闻琐录》里记载:“宦官金处善职正二品,燕山昏荒,每尽心规谏,王积怒未发,每于宫中自作处容戏,荒淫无度。处善语家人曰:‘今日吾必死。’入而极言无讳,曰:‘老奴逮事四朝,粗读史记,古今无有如君王所为者,何不念国体?’王不胜怒,持满发矢中胁肋,处善曰:‘朝廷大臣而诛杀不惮,如老奴何敢爱死?但君不久为国王!’又中一矢,则仆地,趋前断其脚,令起行,仰曰:‘君亦折脚而能行乎?’又断其舌,亲自剖腹出肠而散之,至死不绝口,竟以尸委虎,令朝野讳言处字。”短短几年,李朝被李㦕弄得乌烟瘴气一团乱。
李㦕对其父王成宗李娎怀有深深的畏惧与怨念。在他还是世子时,贪玩不爱学习,但畏惧其父成宗,不得不勉强参加书筵。“废主日事游戏,全不留心学问,只畏成庙训严,强御书筵。”在长期的压抑下,登基后的李㦕开始了一种病态的报复:“成庙宫中养一麛,驯扰之久,常不离左右。一日燕山侍侧,其鹿来舐之,燕山足蹴之,上不悦,曰:‘兽亦依人,何其不仁也!’后成庙升遐,燕山即位日,手射其鹿而杀之。”
表面上替母报仇,实际上是在强化王权李㦕也就是燕山君在登基后,知道了自己并非当时的大妃所生,自己是生母尹氏早就被成宗给赐自尽了,因此性情大变,以此为借口在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复仇活动。
实际上,李㦕登基后,在朝堂上弄出这么多的动静,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其生母的缘故,而更重要的是李㦕实际上是在巩固强化自己手里的王权。
尹废妃
要知道李㦕两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尹氏就没了,他对生母是完全没有印象的,要说李㦕会为了一个毫无印象的生母做出这么多骇人的事情,是不太能说得过去的。
在当时,李朝的朝堂主要有两股大的势力,一边是勋旧势力,这些人主要是功臣集团,从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夺取王位开始,加上后来几次王子之乱,李朝在建立之初的将近百年里,产生了一大批的功臣,这些人纠集在一起,把持着相权。
另一边则是士林派,也就是文人士大夫集团,李朝逐渐安定后依旧施行科举制,而大量的儒生通过科举进入朝堂,他们普遍没有什么根基,但站在了道德礼法与文化的至高点,因此主要把持着舆论,也就是“台谏”,看谁不顺眼看谁犯错了就直接上疏弹劾,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夹在中间的,那就是王权,不同于刚开始的几位先王,李朝的王权在国家安定之后,处于一种表面还行,实际上非常衰落的状态,勋旧派跟士林派掣肘王权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李朝的国王又没有中原皇帝那样的手段,虽然很想强化王权,但收效甚微。
到了李㦕这一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李㦕本来就不是个懂得隐忍克制的人,相对于勋旧派,整天唠唠叨叨看谁都要指责两句的士林派更让李㦕不高兴,于是李㦕联合勋旧派的人,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展开了对于士林派的大规模清缴,发动了多次“士祸”,李㦕在戊午士祸后表示:“今日始知有台谏也。”可知台谏噤声才是他想要的状态。士林派深受打击,士林派被李㦕用武力手段打压了下去,勋旧派又支持李㦕,李朝的王权在李㦕手里变得空前强大。
可权力失去了制约,也不是什么好事,手中的权力到了想怎样就怎样地步的李㦕,那真是什么离谱的事情都敢做,最后的结果就是,原本支持李㦕并且获益颇多的勋旧派也看不下去了,毕竟他们的利益来自于李朝江山的安稳,要是再让李㦕胡闹下去,惹得大家都揭竿而起,那自己的位子怎么能保得住呢,因此勋旧派也劝说李㦕别太离谱,但李㦕根本就不听。
李㦕无视勋旧派,一来是因为他的权力早就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二来,虽然勋旧派没有士林派那么惹人嫌,但李㦕也很不喜欢,当初联合勋旧派不过是因为利益权衡,而向来仗着功劳喜欢“凌上”的勋旧派也都不是什么好货色,李㦕不过是在等候收拾这群人的机会。
弘治十七年(1504年),在一场宫廷宴会上,礼曹判书李世佐敬酒时不小心将酒洒在了李㦕的衣服上,本来没什么,可事后外戚任世洪告诉李㦕,当年奉旨送药给废妃尹氏的人就是李世佐,李㦕直接赐死了李世佐,并以“报母仇”为借口在朝堂上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当年参与讨论赐死尹氏的人,哪怕稍稍有所牵扯的人全都难以逃脱,就连仁粹大妃的娘家人都卷入这场大祸,史称“甲子士祸”。
中宗反正,李朝版本的君逼臣反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原皇帝明孝宗到了弥留之际,而李㦕的身体也在各种胡闹中每况愈下,比起昏庸的李㦕,他的世子倒是宽厚善良,大臣们都想着李㦕赶紧升天,让世子继位。
可就在正德元年(1506年),宫里再次举行宴会,宗亲月山大君的夫人朴氏奉旨入宫,结果被李㦕凌辱,要知道从辈分上来说,月山大君是成宗的哥哥,是李㦕的大伯,朴氏是李㦕的大伯母,李㦕如此行径实在丧心病狂,朴氏的弟弟朴元宗得知后,给了姐姐一碗附子汤,同时对李㦕的愤恨达到巅峰。
《李朝实录》
本来朴元宗出身勋旧,祖上就是拥立太宗李芳远的功臣,他本人又深受成宗器重,但李㦕偏偏就很不喜欢他,将其一再贬黜,最后罢黜所有职位,姐姐出事后,朴元宗暗中谋划,联合各方势力在九月初一深夜发动宫变,成功斩了李㦕身边的一众心腹,将李㦕囚禁。
当然,朴元宗并不是想要取而代之,他直接带人前往景福宫拜见慈顺大妃,也就是李㦕的养母、成宗的第三任王妃尹氏,朴元宗让慈顺大妃下旨废黜李㦕,让慈顺大妃亲生的儿子晋城大君李怿做新君。李㦕派人向李怿传话“我罪重大,固知至此,愿好为之”,随即被贬为燕山君,单独一个人被流放乔桐岛。慈顺大妃犹豫,她还想让李㦕的儿子继承王位,但朴元宗认为一旦世子继位,恐怕也会惹出一样的风波,所以断然拒绝,最终慈顺大妃只能下旨,让晋城大君继位。
“中宗反正”之后,李㦕的王妃、儿子们全都被赐死,他本身在被流放囚禁乔桐岛之后两个月就染上恶疾离开了人世,然而,李朝上下却都不敢把这件事告知明朝。
怎么跟明朝解释,是个大问题按照规矩,新王继位,必须要大明派遣使臣进行册封、观礼,可李怿是被推上王位的,他继承王位的时候明朝其实是不知道的,而李朝也根本不敢将此事上报,毕竟“中宗反正”这件事说来说去始终是以下犯上,臣子把君王给废黜了,这是有违礼法的。
可纸包不住火,老是拖延着不是事情,明朝的使者经常会来,世子册封、世子生辰、国王与王妃的册封、生辰、大妃的生辰等等,还有大明皇帝登基、册封皇后等等,都有使臣抵达汉阳,想要瞒着明朝一直不说是不可能的,只能用别的办法。
李怿
于是,李朝的大臣跑到北京,上报说李㦕突然得了怪病不能管事了,希望大明能够册封李㦕的弟弟晋城大君李怿为新的国王。
刚开始,明朝根本不同意:李㦕有病就治啊,君王生病就要让位,这像话吗?而且李㦕有儿子啊还是大明册封的世子,就算让位那也是让给世子,哪里轮得到弟弟继位。
没办法,李朝的大臣们只能继续恳求,一边往礼部往司礼监往明朝有关各司塞红包,一边说李㦕实在病得不行了,而李㦕的世子也生病薨逝了,王位无人继承,同时,朴元宗等人让慈顺大妃亲自上奏明朝,恳请明朝册封晋城大君为新王。
一直折腾到正德三年(1508年),明朝总算松口答应了,朱厚照派遣身边的内监带着赐服与旨意前往汉阳,在这一年的四月完成了对李怿的册封,在王位上待了两年的李怿这才合法,而在此期间李朝一直不敢告诉明朝李㦕早就薨逝了,每当明朝询问细节,就只能三缄其口,每日胆颤心惊。
在中原王朝的册封体系当中,虽然中原王朝一向不怎么干涉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但有关王位传承之类的重大礼法事件,比如世子册立、王妃册立、国王继位等等,还是要中原王朝点头的,李㦕始终是明朝册封的,李朝自行废黜燕山君属于悖逆,这也是李朝害怕的原因,即便后来木已成舟,李朝也不敢把这件事摆在明面上说,毕竟真追究起来不是闹着玩儿的。
大长今就是介绍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