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4 日,巴西巴伊亚州的一个工会组织接到了一则令人揪心的投诉,当地比亚迪工厂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吴磊腿部开放性骨折,伤势极为严重,据推测可能是从高处坠落导致。工会人员迅速赶到医院,在对吴磊嘘寒问暖的同时,也详细询问了他所在公司的情况以及日常的工作内容等。这一问,却揭开了一个令他们大为震惊的 “秘密”,在巴西工会眼中,吴磊所在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简直与奴隶无异。
工会人员随即前往工厂进行前期调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瞠目结舌。工人宿舍简陋至极,床铺不仅是光板床,而且数量严重不足,在炎热的巴西,没有毯子倒也还能理解,但由于床铺不够,部分工人只能在露天休息。宿舍内没有私人储物空间,工人们的个人物品只能随意堆放,杂乱无章,这对比巴西监狱中都有的私人储物空间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31 个人共用一个厕所,且厕所距离宿舍过近,不符合巴西法律规定,导致早晨工人们常常需要在 4 点就起床抢厕所,每人平均上厕所 5 分钟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此外,淋浴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距离宿舍太近,使用时会产生噪音干扰。而厨房更是糟糕透顶,露天搭建,没有任何冷藏设备,做好的饭菜和食材在炎热的气候下随意放置,地上散落着未收拾的餐盒,旁边还堆放着建筑材料,一片狼藉。
12 月 11 日,伊亚州劳工部介入调查,结果发现了六大严重问题。除了上述生活环境方面的问题外,工资发放问题更是触目惊心。调查发现,工人们的工资被克扣了 60%,仅有 40% 发放到手中,剩余部分要等到回国后才能拿到,这严重违反了巴西劳动法中关于工资发放的规定,即下个月的前五天就得发上个月的工资,双方有约定也不能延迟超过一个月。而且,工人们每天工作 10 小时,每周工作 7 天,没有休息时间,其中有一名工人甚至连续 25 天工作未休息,而巴西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44 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时长无疑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在一个柜子里存放着 107 本护照,均为这 163 名员工的。这一情况让巴西劳工部门认为,公司扣押护照是为了限制员工的人身自由,进一步坐实了他们对 “奴役式用工” 的怀疑。
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此事迅速发酵,到了 12 月 23 日,已经从伊亚州蔓延至整个巴西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巴西劳工部、总检察院以及警察局纷纷出动,前往比亚迪的超级工厂建筑工地,解救出了他们认为的 163 名奴工。在现场,他们发现这 163 名工人分散在四个宿舍区,而第五个宿舍区的管理人员则条件优越,有空调和良好的餐厅,未被解救。
事件发生后,比亚迪迅速做出回应,宣称已与金匠公司断绝关系,并表示此前几个月一直在督促金匠公司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比亚迪还承担了这 163 名奴工的酒店安置费用。然而,这一举动并未平息风波,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猜测和质疑。
随后,金匠巴西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劳工部强制解除合同并遣返工人的决定让工人们感到万分震惊和屈辱,他们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奴隶,所谓的 “奴役” 指控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和尊严的伤害。于是,163 名工人聚集在一个大厅里,宣读了一份声明并按上了手印。声明中,工人们表示他们是遵纪守法、努力工作的中国籍员工,对被扣上 “奴役” 的帽子深感不解和愤怒,同时解释护照是交由公司保管以便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和税号,并非被扣押。
然而,对于这份声明,各方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声明中未提及巴西劳工部门所指出的核心问题,如恶劣的生活环境、克扣工资和超长工作时长等,只是强调了护照问题,这显得避重就轻,有被操纵之嫌。而且,工人们集体宣读声明并按手印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反而坐实了他们可能受到公司控制,没有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猜测。
这一事件的背后,其实也凸显了中外文化和法律的差异。对于巴西人来说,他们对奴隶的认知更多地从身份角度出发,即使这些中国工人收入较高,每月能挣一万五六人民币,但由于护照被扣押、工资不能全额拿到、生活环境恶劣等因素,在他们眼中,这些人就如同奴隶一般。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通常认为只有像过去那样带着手铐脚镣、被皮鞭子抽着在棉花地里劳作才算是奴隶,吃住条件不好并不等同于奴隶。
此外,在工作和生活习惯上,巴西人无法接受工人吃饭没有餐桌、在露天或床上就餐以及没有私人储物柜等情况,而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这些可能并不是无法忍受的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文化差异如何,违反巴西劳动法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导致此次事件的关键所在。
比亚迪公关经理李云飞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此事件是境外敌对势力与国内一些自媒体里应外合,串谋抹黑中国品牌。他指出最早报道此事的巴西媒体有美国背景,认为这是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中国竞争的手段之一。
然而,这种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境外敌对势力的做法也引发了争议。毕竟,主导此次调查的是巴西的官方部门,包括伊亚州劳工部、巴西劳工部以及巴西总检察院等,如果按照李云飞的逻辑,难道巴西政府也被境外敌对势力控制了吗?而且,比亚迪在巴西本地的声明与在国内的声明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不一致性也让公众对其公关策略产生了质疑。
截至 12 月 26 日,巴西的劳工部和最高检察院组织了听证会,要求各方共享证据,以备未来的刑事调查。同时,暂停了比亚迪在巴西的所有临时工作签证,并为这 163 名工人办理巴西本地的税号。此外,有七名工人表示将于 1 月 1 日回中国,听证会要求比亚迪为这七名工人提供机票差价款,每人 120 美金,而在 1 月 7 日还将举行第二场听证会。
这起比亚迪巴西工厂 “奴工事件” 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和海外布局的加速,文化、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必须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为工人提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这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基本前提。
否则,不仅会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受损,还可能引发国际间的误解和冲突。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公关能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与当地的良性互动,促进自身在劳工保护等方面的提升,进而推动国内劳工权益的改善。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忌
应该往死里罚!禁止这B的车卖往巴西!
宽记
事情的后续没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