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太子文 太子相国
地产的“以旧换新”,你会尝试吗?
随着地方政策不断加码,地产也迎来的新一轮的政策底。要知道,上一轮的政策底是“购房补贴”,这一轮的政策底,大概率是“以旧换新”。
从2023年以来,有超过30个城市支持住房市场的“以旧换新”,尽管各地政策不太一样,有一些城市的“以旧换新”是套个马甲,实际上是上一轮“卖旧换新”的税补,我们要讨论的以旧换新,是实实在在对旧房兜底,购房者直接参与新房购买的业务。
就目前来看,“以旧换新”的共性还是有的:
首先参与的具备“以旧换新”资格的,多为新一轮的拆迁户,有着明确的“金额标的”。置换对象基本上地方城投的新项目。
我们把这个“以旧换新”,可以理解为是“棚改2.0plus”,也可以理解为是“放房票+”,是通过政策上的引导,让拆迁户(房票持有者)像特定房源进行加杠杆。
二手房的“以旧换新”,各地方都表示在研究,但这其实难度非常高。
因为“以旧换新”最大的难度是二手房估值,如果参考银行评估价,地方肯定是不愿意的。因为目前的银行评估价,可能是超过了房产本身的实际成交价。如果不承认银行评估价,就相当于地方直接刚兑了地产估值。
相当于,自己做空自己。
另一方面,地产本身的逻辑是“税”,“以旧换新”的操作本身是拉动地产的置换需求,因此,无论“以旧换新”的形势如何施展,其本质离不开“以低总价换高总价”。
参与“以旧换新”的人群,铁定是要掏钱的。不然也就失去了政策的意义。某些城市就闲置“旧房”存在抵扣上限或抵扣比例,且不找零。
目前“以旧换新”叫好不叫座的逻辑也在这里。
在当下,地产遭遇寒冬的逻辑并不复杂。除了收入预期外,对地产的预期和变现效率也缺乏信心,再加上银行评估系统的泛滥,导致房产本身的价值严重偏离。
会跌,卖不掉。本身就是巨大问题。
这种情况也加剧了市场的“砸盘”行为,进一步恶化了市场。
因此,如果地方以“棚改”的逻辑兜底“二手房”,的确是“救市”的最佳拍档。但是,由于二手房的分布分散,也会导致作为兜底“二手房”的地方无法从资产运营逻辑进行管理。
毕竟还有其他业主。
一个项目只有零散的业主参与,又不能统拆,又不好卖,供给人才又不够看,作保障房又不好集中管理。
所以,短期来看,基本只能是“城中村改造”和“征迁户”可以参与。
把原来品质较低的“安置房”调整为保障房,把这三年地方兜底的项目作为准入项目,以改善需求的名义,让拆迁户们加杠杆上车。
和房票一样,这将成为地方城投兜底土拍以来,最硬的一次。
当然,以旧换新还有一个副作用,它也意味着作为一个二手房业主,不仅要面对二手房业主之间的价格挤压,还将面对一手房地方开发商的“降维打击”。
一旦这个路线形成,一手房民营开发商,也会面临地方开发商的挤压。
没有增量的背后,存量的厮杀,通常有血的代价。
有人活下去,就得有人拿去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