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国元帅之一,陈毅元帅不仅在军事上战功卓绝,在诗词、外交等领域也同样功勋赫赫。
而有趣的是,我们观察他留下的很多照片中都有着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总是戴着一副墨镜,即便是接待外宾时也不例外。
这又是为何呢?
对于个中原因,就连毛主席都曾谈及。而多年后,陈毅的儿子陈小鲁也终于揭晓了答案。
陈毅,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
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但相比于当时的大部分贫苦百姓,陈毅的家庭条件却算得上是比较好的,衣食无忧,也能读书。
5岁时,他的父母将他送到私塾读书,15岁时他考入了成都甲种工业学校。
毫不谦虚的说,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是传播中,身为热血青年的他也受到了影响,并萌生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想法。
几经周折,他也如愿前往法国,在法国期间他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等一众人,志同道合之下他们一起讨论未来,讨论救国之方法。
但是1921年的留法留学生爱国运动触怒了法国当局,参加其中的陈毅也被押送回国。这并没有影响陈毅追求真理,回国后他加入了共青团,继而入党。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他也参加了之后的南昌起义。部队被打散后,他又参与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他并未参加长征而是留在南方继续开展游击战争,人尽皆知的《梅岭三章》也是出自这时。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组织上安排他相继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军长、苏北指挥部指挥和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他带领部队在江苏和山东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寇,巩固了抗日根据地,鼓舞了人心。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陆续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务。
期间和粟裕默契配合,在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发挥了重要指挥作用。
而在上海解放后,陈毅担任了上海市市长。这一期间他严肃部队纪律,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解放军入场倒地就寝的照片也是广为流传。
在经济上,他也果断采取稳定措施,保证了商品的供赢,同投机势力坚决作斗争,稳定了上海工商业的大局。
也恰是因为在上海任上的优异表现,让周恩来决定将他调任国务院。
1954年,他被调任国务院总理等一系列的职务,期间他主持了一系列的外交工作,包括不限于同缅甸、尼泊尔、阿富汗等划定边界,解决历史问题。
另外,他还改善了同法国、日本等大国的关系,参加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这也让中国外交走了出去,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段。
不过在十年期间,他遭到了打击,甚至于连就医也多有不便,最终1972年1月6日病逝,享年72岁。 陈毅老帅的一生,也尽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关于他为何戴墨镜,也有着诸多不同的说法。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便是说是毛主席建议让他佩戴,毕竟多年征战沙场眼神肃杀是不利于外交工作的,于是就有了毛主席提议的“戴上墨镜,遮挡一下杀气”。
另外,还有说法说是他眼睛有过炎症,要避免强光直射,所以佩戴;也还有说由于外事工作繁忙,戴上墨镜也可以抽时间休息片刻。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
2001年,在庆祝陈毅元帅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上,终于有记者就这个问题忍不住的询问了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
对于记者的提问,陈小鲁回答简洁,他表示父亲此举是为了保护视力。
他戴的墨镜乃是特制的茶晶石墨镜,能阻挡强光。这种眼镜外人看不到他的眼睛,但他可却以清楚的看到其他人。如此来看,陈毅元帅戴眼镜当是与眼睛有炎症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