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叮嘱冯友兰"以老实态度为宜",多年后冯友兰终解其意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2 03:08:38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出现了多位大家,一如金岳霖,熊十力,梁漱溟,胡适,冯友兰等。

冯友兰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等身,其《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也是人尽皆知的佳作。

不过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冯友兰,在晚年时的生活却是历经坎坷,甚至于就连毛主席给他的回信都直接“叮嘱”他要“以老实态度为宜”。

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会让毛主席亲自批评于他?

冯友兰生于1895年,老家河南省南阳市。

虽然生逢乱世,但家境优渥却为他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的父亲曾经做过晚清的知县。

自幼冯友兰便熟读《诗经》和《孟子》、《易经》等书,长大后又接触了科学和逻辑学之类的书籍,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博览群书。

1915年,20岁的他考入了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专业。1918年毕业后,他在河南第一工业学校担任教师,后在业界名人的引荐下,他和胡适等人一起回北京大学任教。

不过旋即他便前往美国留学,并在1924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之后,冯友兰相继在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高校哲学专业任职,这一时期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作品也不断写就。

1948年12月,随着平津战役的推进,留在北京城的一众大家也迎来了选择时刻,蒋介石派遣了飞机前来接他们到南京,冯友兰也不在其列。

关于这里,人尽皆知的是胡适先生留下了“面包理论”,然后乘坐飞机离去。

而冯友兰却选择了留下,而且在眼见局势日趋紧张,军方将火炮放置在校园内后,毅然挺身而出同傅作义一方沟通,最终也让傅作义同意将军队撤离校园。

由于当时北京城还没有扩大,清华大学就已经属于城边上了,所以清华成了最早解放的北京城区域。

冯友兰还组织保卫会维持校内秩序,致力于保护学校财产。在文管会抵达后,他同文管会负责人张宗麟会面,组织上安排吴晗(明史专家,开挖明皇陵的倡议者之一,不过后面也是十分不幸,甚至于连骨灰都未找到)主持学校工作,冯友兰继续留任原职。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结束后,冯友兰主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示自己要决心改造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计划在五年之内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重写中国哲学史。

这位国学大师的积极表决心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曾两次加入国民党,但拒绝做官;1946年他受邀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课时,美国教育界为他办理了“永久居留”签证,告诉他如果想回美国定居,随时都欢迎,但他婉言谢绝。

正是因为这些事,他的内心里是有一些不安的,自然也就担心被人说成是罪证。

于是主动给毛主席写信表明心迹,毛主席看了信后也表示理解,第一时间回信,并劝他“不必急于求效,可以慢慢地改,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

由于这封信很不一般,他逐字逐句的认真读,对“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这句话颇为不解,“什么是老实态度?难度我不老实?”

直到多年之后,他才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1957年,冯友兰和毛主席在全国宣传会议上分到一组,见了面两人围绕古代哲学如何继承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毛主席主张“批判继承法”,而他主张“抽象继承法”,当时一度引起了很多讨论。

虽然意见不同,但会后毛主席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思路,还特意表示自己一直在看他写的书,让他坚持写作。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1966年特殊时期到来,由于持有独立的思想,很快冯友兰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每天有很多人教育他,因此他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后来毛主席听说了他的情况,在会上公开谈到他,说:“冯友兰是讲唯心主义哲学的,我们只懂得唯物论,不懂得唯心主义,如果想知道一点唯心主义,还得去请教他。”

有了毛主席的这句话(句中不免有批判之意,但却也算是一种保护),教育他的人只好收手,冯友兰也得以离开牛棚,他的生活总算是恢复了平静。

1973年,此时已经78岁高龄的冯友兰又囿于时事,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的批判孔子等的文章。

随波逐流,谋求自保之意十分明显。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冯友兰住进临时防震棚,接受了毛主席夫人的慰问,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又给他造成了大麻烦。

没过多久特殊时期结束了,大部分被冤枉的人都在两年内恢复了名誉,冯友兰则因为被慰问这件事,直到1979年才恢复了名誉。

念及过往以及自己曾许下的豪言壮语,这时候冯友兰也才明白了毛主席回信里那句“以老实态度为宜”的含义。

当然,我们有必要为冯友兰先生“辩白”几句的,毕竟身处洪流,又有谁能独善其身呢?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时势而已。对于他晚年的遭遇,也只是徒留遗憾,令人唏嘘了。

0 阅读:0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