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千年华夏文明中,端午不仅是粽香艾影的节日,更承载着中华儿女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智慧。雄黄酒作为端午民俗的重要符号,自古便有“禳毒避秽”的文化象征。而今,湖北荆门陈氏家族以传承千年的非遗酿制工艺,融合现代健康理念,推出草本雄黄酒——以杜仲雄花、黄精入酒,以清香型白酒为基,既延续千年文脉,又赋予传统以新意。蛇年国潮展之际,这杯非遗臻酿,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为当代生活注入诗意与活力。
用草本雄黄酒点额抹耳是中华千年风俗
非遗古法融新方,草本滋养承千年中国酒文化素来讲究“药食同源”,《齐民要术》中早有“以药入酒,调和阴阳”的记载。陈氏家族深谙此道,其非遗酿制工艺始于唐宋,历经千年沉淀,以“九蒸九晒”“陶坛窖藏”等古法,将杜仲雄花与黄精的精华悉数萃入酒体。杜仲雄花自古被誉为“植物黄金”,《本草纲目》称其“补肝肾,强筋骨”,而黄精则被道家典籍奉为“仙人余粮”,有润肺生津之效。两者经古法炮制后,与52度清香型白酒相融,酒体清冽醇厚,入口回甘绵长,既不失传统雄黄酒的仪式感,又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追求。
在国潮文化盛行的当下,这杯草本雄黄酒更显独特价值。蛇年国潮展中,它不仅是展柜上的非遗文创,更是可饮用的文化符号。轻启一瓶,酒香裹挟草木芬芳,仿佛置身荆楚山野;浅酌一杯,非遗技艺与自然馈赠在舌尖共舞。设计师以传统漆器纹样为灵感打造的瓶身,搭配书法题写的酒名,让每一瓶酒都成为可收藏的艺术品。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化融入生活。”草本雄黄酒正是以这样的姿态,让非遗技艺从历史中走来,成为当代人餐桌上的风雅。
国潮宴饮新风尚,舌尖上的文化仪式端午宴饮,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雅集时刻。苏轼曾写“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道尽节日宴席之乐。草本雄黄酒凭借其清香型基酒的特质,与端午时令菜肴堪称绝配。佐以清蒸鲈鱼,酒体的甘润可中和鱼肉的细腻;搭配凉拌木耳,杜仲雄花的草木气息更显清爽;若以冰糖莲子羹收尾,黄精的温润与甜品的清润相得益彰。不同于传统雄黄酒的辛辣,这杯草本佳酿更注重“饮”的愉悦感——52度的醇厚中透着花果香韵,既适合独酌静思,亦可与亲友共饮畅谈。
蛇年国潮展上,这杯酒更被赋予社交新意。年轻人在汉服打卡区举杯留影,将饮酒场景化为文化体验;文创市集中,消费者透过酒液品味荆楚山水的灵秀;非遗展演区里,酿酒师现场演示“陶坛封藏”技艺,让人直观感受时间与匠心的力量。正如《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汴京端午盛景:“酒肆结彩,以雄黄酒赠客”,如今的草本雄黄酒亦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媒介,让非遗文化在推杯换盏间悄然传承。
千年非遗技艺,终须落于人间烟火。草本雄黄酒以杜仲雄花与黄精的创新配伍,以清香型白酒的纯净基底,既守住了陈氏家族“顺天应时”的酿制古训,又回应了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蛇年国潮展上,当非遗技艺邂逅国潮美学,当古老配方融入当代生活,这杯承载着文化记忆的佳酿,正以醇香书写着新的传奇——它不仅是一杯酒,更是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邀请世人共品中华文明的深邃与鲜活。
草本雄黄酒以“天地精华”为原料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