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雄黄酒——溪藏15款
农历五月,暑气渐盛,蛇年端午的团圆家宴中,总少不了一杯传承千年的雄黄酒。古人云:“端午饮雄黄,百毒皆避藏。”这一习俗虽源自祛湿驱虫的生活智慧,却在千年演变中沉淀为华夏儿女对安康团圆的朴素祈愿。而今,湖北荆门陈氏家族以非遗古法匠心改良的草本雄黄酒,以杜仲雄花与黄精入酒,辅以52度清香型白酒为基,既承袭了传统节令的仪式感,又赋予现代人健康饮用的新选择。蛇年家宴,一杯醇香温润的草本雄黄酒,恰是连接亲情、守护身心的最佳注脚。
荆楚古法酿新韵:千年非遗的草本智慧
雄黄酒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荆楚岁时记》中便有“端午以菖蒲、雄黄入酒”的记载。然而传统矿物雄黄含砷的特性,令现代人望而却步。湖北荆门陈氏家族深谙此理,依托千年传承的酿酒技艺,大胆创新,以杜仲雄花与黄精替代矿物雄黄,开创草本雄黄酒之先河。杜仲雄花被誉为“植物黄金”,《本草纲目》载其“补肝肾,强筋骨”;黄精则素有“仙人余粮”美称,能润肺养脾,二者经古法炮制后与清香型白酒融合,既保留了传统雄黄酒的温补之效,又规避了矿物成分的风险。
酿制工艺更是精髓所在:陈氏家族遵循“三蒸三晒”的古法,将杜仲雄花与黄精经晨露浸润、午阳曝晒、暮火蒸制,使药性充分释放;基酒选用窖藏三年以上的52度清香型白酒,酒体清冽甘爽,与草本精华交融后,入口绵柔却暗藏筋骨,回味悠长而不燥烈。这一技艺于201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荆楚匠人智慧的活态见证。
蛇年家宴品醇香:舌尖上的团圆哲学
蛇年家宴,讲究“五毒退避,家和事兴”。草本雄黄酒以其温润醇厚的特质,成为餐桌上的点睛之笔。开席前,长辈执壶为晚辈斟满一杯,酒香裹挟着杜仲雄花的清雅与黄精的甘甜,恰似长辈对儿孙的殷殷关怀——既盼祛除湿邪、强健体魄,亦愿借酒传情,凝聚家族共饮的温情时刻。
佐餐搭配亦暗含巧思:清香型白酒的基底与江南糯米粽堪称绝配。轻抿一口酒,再咬下一角豆沙粽,酒液化解糯米的黏腻,粽香又烘托出草本的回甘。若家宴主菜为清蒸鲈鱼或白灼虾蟹,酒中黄精的润泽更能中和海鲜的寒性;而杜仲雄花的草木气息,与凉拌苦瓜、苋菜等时令蔬果相得益彰。一席家宴,杯盏交错间,既有传统节令的仪式感,亦蕴含现代营养学的平衡之道。
更难得的是,草本雄黄酒的适饮场景不拘一格:午后与亲友小酌,可佐以冰糖莲子羹,酒韵与甜羹的碰撞宛若琴瑟和鸣;深夜独饮,则取酒温热,配一碟桂花糕,让草本温香抚慰身心。正如苏轼笔下“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这杯酒承载的不仅是健康价值,更是一份悠然自得的生活美学。
草本雄黄酒以“天地精华”为原料酿成
从楚地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到今日非遗匠人对传统的革新,草本雄黄酒在时光长河中完成了从“避晦”到“养身”的蜕变。蛇年端午,当家族围坐,举杯共饮时,杯中流淌的不仅是杜仲与黄精的草木精粹,更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以古法为根基,以匠心为脉络,让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这或许便是华夏文明最动人的传承: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亦有拥抱当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