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徐树铮,联合在福建打了一仗,如何引发江浙战争

呼延子淳晨绵聊电影 2024-12-17 15:37:08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它表面上是苏督齐燮元与浙督卢永祥之间的战争,而实际上是直派与反直派全国范围内的总体战争的一环。江浙战事是由福建问题引发的。

吴佩孚“武力统一”的总体战略布局是:集中力量消灭奉系张作霖,为达此目的,对西南和东南则提出“烂肉完肤”方针。西南是块烂肉不可不除,东南(江浙)应为完肤,不可不护。因此,对西南(粤、川、桂、黔)必须首先武力统一,对东南则笼络浙督卢永祥,奠定东南大局。

1、直系与卢永祥关系的恶化

直皖战争后,皖系残余卢永祥继续盘踞浙江,并占据上海。江浙地带成了直皖争夺的焦点。上海又是浙江、江苏两地的政治生命线,谁占有此地,谁就占有主动权。由于浙江、上海被卢永祥控制,那里的巨额财富直系又无法染指,江苏督军齐燮元野心勃勃,久欲拔掉卢永祥这颗钉子,向浙江发展。而直系的另一健将孙传芳也想获得渐江地盘。

卢永祥掌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四个师一个混成旅,并同孙中山、张作霖订有“攻守同盟”,故齐燮元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浙江、上海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地位重要,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齐燮元对此早已垂涎不已。

他建议曹锟,占据上海不仅可以增强直系的政治、军事实力,在经济上也有重大收获,而且还拔去了多年插在直系腹部的一把利剑,可收一石数鸟之功。齐、卢为争夺上海不断发生纠纷。

吴佩孚则认为,直系在南方的势力尚未完全稳定,要对付奉系必须采取“和皖”、“联卢”政策。曹锟对吴的意见表示赞同。曹、吴的主张同齐燮元的进攻浙卢的计划发生了严重抵触。吴佩孚对苏齐欲做长江霸主的野心亦有所警惕。但齐燮元为贿选筹资,亦谋副座。他还大量扩充军队,拥有四个师五个旅的兵力,准备伺机而动。

卢永祥自觉身处直系势力的包围之中,不免有孤木难支之感。

他一方面四处联络,寻找反直盟友,另外也寄信洛吴:

“迩日盛传尊意,过为推重,以私谊言,固自可感,而以此为解决时局枢纽,则不但与素志相违,恐即以人格言,亦为高明所不取矣。此则更希谅鉴,而幸勿力之见推者也。”

表明了不受羁縻的心迹和不怕武力威胁的意志。

江浙士绅鉴于浙卢与苏齐必将决裂,乃由上海总商会主张仿照庚子年东南互保公约,由两省军民长官协议,共同维持治安。卢永祥和齐燮元迫于民意,通电表示保境安民。

这期间,社会上盛传直系大军和浙江方面有兵戎相见的可能,这使得英、美、法、日四国有了反应。

四国公使警告北洋政府:

“迭接江浙发生战事之讯,上海及附近地方,外人有巨大利益,如区内发生战事,利益受损,中国政府不能委卸责任。将来中国政府或该省长官如保护不周,对于损失应担负全责,且将于保护不周时,以适当手段自卫。”

北洋政府乃于8月14日分别致电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和卢永祥,提醒他们注意国际反应。8月20日,上海各报刊出江浙和平公约。

后来,在江浙和平公约的影响下,皖浙、赣浙也相继签订了和平公约。和平公约虽然签订,但和平空气并不浓厚,战争的阴影仍在扩大。

另外,在1923年6月27日,卢永祥曾通电反对曹锟贿选总统,黎元洪、政学系、张作霖、孙中山纷纷派出代表赶赴杭州。

一时间,沪杭顿时形成反对直系的政治活动中心,直系同卢永祥的关系更加紧张。

但吴佩孚仍然坚持他的全局战略,即防粤战奉、和皖联卢,极力阻止苏督齐燮元对浙江、上海的进攻。吴还建议曹锟:“请尊崇老段,以副座予浙卢”,以达到安定东南之目的。吴佩孚的态度对缓和东南局势起了很大的作用。

2、徐树铮与孙中山的联合

齐燮元对吴佩孚的“和皖联卢”政策深表不满,竟不顾1923年8月由曹锟、吴佩孚倡议与卢签订的江浙和平公约,暗中组织苏、皖、赣、闽四省联盟,伺机对卢永祥发动进攻。

11月10日,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遇刺身亡。在任命新代理厅长问题上,齐燮元与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有意见分歧,又一次引起直皖两系争夺上海的风潮。

在上海的行政权问题上,双方展开电报战。何丰林认为淞沪为特别军区,不属江苏督军管辖范围。淞沪护军使根据法令有节制上海司法行政之权。

齐认为,警察属于行政范围,不属军区管辖,警察厅厅长应由江苏省长向中央政府提名推荐,淞沪护军使无权委派。齐还电请北洋政府下令裁撤淞沪护军使,保荐陈调元为苏常镇守使兼管上海防务,并建议对卢、何二人大张挞伐。

由于曹、吴仍在推行“和皖”、“联卢”政策,齐的攻沪计划又未能实现。

正当东南局势处于飘摇不定之际,危局又告重启,福建出了问题,江浙的战事最终还是由福建问题触发而起。

福建地区,早在直皖、粤桂战争时期就成为各派势力瞩目的地方。而这个时候福建出了什么问题呢?这一方面和孙中山部属许崇智率领的北伐军退到福建有关,另一方面也同徐树铮介入福建有关。

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孙中山在南方组织大本营,并于1921年2月初下令北伐。

可是粤督陈炯明却与吴佩孚相互联系,暗中阻拦,而湘督赵恒惕又不肯让北伐军假道通过。

1922年4月21日,孙中山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务部总长之职,将大本营从桂林移至韶关,改道江西北伐。

但在奉张失败后,陈炯明竟于6月16日在广州背叛孙中山。

已进入江西的北伐军被迫回师平叛,但在同陈军交战中连连失利。

李烈钧部退向广西,许崇智部退至粤赣边境,孙中山离粤赴沪。

8月21日,皖系败将徐树铮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谈。他想把福建建成一个反直根据地。为此,他准备在福建延平策动王永泉部,驱除福建督军李厚基,占领福建。徐担心兵力不够,商请孙中山调其部队协同作战。孙、徐二人商定了联合夺取福建的具体办法。

同时,胡汉民被派往延平与王永泉商定合作的具体条件。之后,徐带领尹同愈、孙象震、齐暗农等人,携带80万元经费,从上海经浙江仙霞岭至延平,同王永泉商定作战计划。

王永泉原是他手下的一个旅长,时任闽北镇守使,其部队约有16000余人。徐策动王永泉与许崇智部联合,共同驱除李厚基。

3、徐、李福建之战

许崇智和福建有着深厚渊源。早在1913年他就以第十四师师长驻军福建,二次革命期间担任福建讨袁军总司令,1917年12月随陈炯明驻扎漳州。王永泉请其进军福建帮助他们驱除李厚基,而此时其所率领的北伐军被陈炯明军击败,正在茫无出路,便决定由江西进兵福建。

至于福建督军李厚基系皖系成员,直皖战争后,他和卢永祥同是皖系的残余力量,暗中同南方的孙中山及许崇智都有较好的关系。而在直奉战争以后,他为保全自己,极力献媚吴佩孚,背皖附直。李厚基下面有两股力量,一股是第二师师长、汀漳镇守使臧致平,另一股是二十四混成旅旅长王永泉,臧、王二人都不是李的直接部属,对李态度一向傲慢,李也视他们为眼中钉。

9月18日,王永泉部在长汀将李厚基部王献臣旅缴械。27日,王永泉在延平宣布独立,占据了延平附近的十几个县,并致电李厚基要他交出军民两政。

此时,许崇智的北伐军亦从粤赣边境向福建进军。29日,许崇智和黄大伟在建瓯通电讨李。李厚基派唐国谟旅自福州驰往水口防守。

10月2日,徐树铮在延平设立“建国军政制置府”,自称总领建国军政府制置事宜,并宣誓:

无论何人命令,树铮概所弗受,惟以至诚至敬奉合肥段上将军祺瑞,中山孙先生文为领导国家根本人物,何日见此二老共践尊位,发号施令,树铮即当束身司败,俾听质讯。

徐还向总统府、国务院、各级军政长官及农会、学会、商会、各报馆通电宣布:

“暂行刊用木质关防一颗,文日‘建国军政制置府之印’,于本日启用。”

拟克日移驻福州,处理一切军民事务,并限李厚基24小时内离开福州。

建国军政制置府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政治军事组织,是根据徐树铮所著《建国诠真》一书设立的。其组织的建国军是由王永泉部和北伐军将领许崇智、黄大伟、李福林等部组成,另外还有黄展云统领的福建民军、原驻福建漳厦的臧致平部。

徐树铮任命王永泉为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臧致平为第三军军长,李福林为第四军军长,黄大伟为第五军军长,黄展云为福建民军总司令。以上各军统称建国军。

10月3日,王永泉、许崇智两部决定联合进攻福州。许部担任左路由建瓯进攻古田,王部担任右路由樟湖坂进攻水口。遂与李厚基部发生激战,福州大为震动。李厚基勒令商会筹饷50万元,福州发生挤兑风潮,官吏眷属纷纷避难,离开福州。

6日,许崇智部占领古田,会合王永泉部进攻水口,“由侧翼猛力攻击”,与李军彻夜激战,双方死伤官兵数百人。

同时,黄大伟、李福林两部由古田经大湖向福州推进。孙本戎部由大湖向白沙推进,包抄水口后路,并截断水口、福州间的交通线。12日,许、王两部占领水口,闽方唐国谟旅向福安、闽清方面退却。

李福林、黄大伟两部进迫洪山桥,前锋由王懋功率领,轻骑进入福州。

李厚基率卫队迎战,败退南台仓前山,遭到海军炮击,遂偕财政厅长费毓楷等人,避入日本领事馆,后入马尾船政局,被海军软禁于马江海容号军舰上。

萨镇冰逼迫他交出历年积欠,后由费毓楷交出现金50万元。

由于吴佩孚等要求派军舰送李北上,李才由马尾经上海至南京。

4、孙、段、张三方暗战

13日,李福林、黄大伟部在孙本戎配合下占领福州,闽方史廷飏部3000余人遂缴械投降。

孙中山一面派员慰问北伐军;一面将北伐军队改编为东路讨贼军。以许崇智为讨贼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为参谋长,黄大伟为一军军长,李福林为三军军长,计划直捣陈炯明的老巢。

这时,陈炯明派尹骥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第二师进入福建,另派两个旅开赴闽边。福州各团体在李厚基垮台后,为阻止南北各军在福建混战,提出了“闽人治闽”的口号,通电拒绝“客军入闽”。

萨镇冰和海军原本站在北洋政府一方,可是在这次驱李战争中帮助了南方的北伐军,但他还是不肯脱离北方。直系想利用海军来驱逐北伐军,而福州各团体也推举萨镇冰作临时省长。于是北洋政府就特派萨镇冰会办福建军务。10月15日,又免去李厚基原兼省长,任命萨镇冰为福建省长。

福州的易帜,是孙、段、张三角同盟在直系全盛时期打下的一个缺口,北伐军也找到了一个立足点。此时张作霖派奉天兵工厂督办韩麟春到上海,请孙中山进兵江西、湖南,另外还约卢永祥进攻江苏,奉军则大举入关向直系进攻。国民党人也纷纷电请孙中山到福州组织政府。

由于徐树铮已经有了一个组织,孙中山不愿插手其间。孙认为,“既已占领闽省,国事当益可为”,并派汪精卫、蒋介石、居正等“前往辅襄”,“据是以攻粤贼”陈炯明等。

可见,孙中山的主要目标是讨伐陈炯明,光复广东,然后进行北伐。卢永祥则不以徐树铮组织的政府为然,对奉张的建议不肯盲目相从。

这一时期的福建形成了孙、皖和北洋政府三种势力汇聚共处的局面。

10月17日,徐树铮偕许崇智、王永泉进入福州,徐以“制置府”总领的名义,任命王永泉为福建“总抚”,统辖军民两政,并任命王永泉、许崇智、臧致平、李福林、黄大伟为建国军第一至第五军军长。但因在此以前,孙中山曾经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下设三军,由黄、许、李三人分任军长,所以许崇智等北伐军将领不肯接受徐的任命,并于10月28日起改称“讨贼军”。

自徐树铮宣布成立制置府后,皖系要人活动频繁,到上海等地筹购军火及招募军队。

据京师警察厅驻沪侦探报告:

“吴光新由津来沪,住虹口某国人家…与沪地要人筹划,以及安福分子,均有所接洽(援助徐树铮独立事),并携有巨款,闻已向某洋行订购枪弹,俟议妥,即运闽。并闻在此所招兵队,日内由轮载赴福建。”

直系控制的北洋政府,对徐树铮在闽另立组织不能容忍。10月24日,黎元洪下令讨伐徐树铮,任命李厚基、萨镇冰为讨逆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高全忠为闽军总指挥。这个命令是在吴佩孚的一再催促下发表的,但萨镇冰于29日致电北京提出辞职,李厚基、高全忠已转至厦门。

奇怪的是,讨贼军副总司令萨镇冰正在福州与被讨伐的人和平共处,总司令李厚基却是一个失去自由的俘虏。更为荒唐的是,北京参陆办公处在10月18日电派常德盛为援闽军总司令。

这样,北祥政府对福建派出了两个总司令,两者又各不相属。

吴佩孚之所以还重视李厚基,是因李的直属部队王献臣旅在上杭,张清汝旅在泉州,高全忠师在厦门尚存一定力量。为讨伐徐树铮,吴佩孚还调动各路人马进攻福建。

在这种形势下,福建各团体极力呼吁“闽人治闽”,反对在福建设立制置府,也反对各方客军进入福建作战。

10月30日,建国军、讨贼军举行联合会议,选举福建籍的国民党人、广州国会议长林森为福建省长。

同时,王永泉取消“总抚”名义,改称福建总司令,并取消建国军名义,改称福建第一军军长。徐树铮也表示“制置府”不会长期设在福建,后又打算取消“制置府”改称建国军总司令。

11月1日,徐树铮通电主张迎接段祺瑞到上海和孙中山见面,召开联省会议,解决组织政府和各省共同出兵讨伐直系的问题。未及各方反应,段的代表王郅隆到福州,劝徐取消制置府,离开福州,卢永祥也致电提出暂缓成立制置府。王永泉不愿有一个不伦不类的太上皇,怀有异志,许崇智也不愿介入。徐树铮只好于11月2日乘轮离闽赴沪,建国军政制置府就这样昙花一现地结束了。

徐树铮离开福建后,闽省出现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豫军常德盛师在曹、吴的催促下,11月中旬先后占领兴泽、龙岩、永定等县。

11月29日,李厚基到上杭与尹骥等举行军事会议,即派张清汝、王献臣为福建第一、第二两师师长,拟联合粤军大举反攻漳州。

臧致平意欲独霸一方,本来拒绝讨贼军开入闽南,由于两面受压,便又与讨贼军及民军合作。12月16日两路会师泉州,张清汝逃往南安,所部五营缴械投降。王永泉部开往闽北抵御常师,12月中旬,接连收复将乐、延宁、邵武,常师退往江西境内杉关、黎川一带,直到这时,福建局面才又稳定下来。

5、江浙战争为何因福建而开打?

此时,正是直系在南方势力的鼎盛时期,范围已由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直系已控制了江苏、湖北,又进而策动川、黔军联合攻川,并勾结陈炯明、沈鸿英掠粤,以实现其武力统一。惟福建、浙江仍在皖系手中,故势在必夺。皖系败将徐树铮乱闽,吴佩孚乘机入闽。

吴请北洋政府明令孙传芳由赣援闽,以江西督军蔡成勋所部为后援,并令湖北督军萧耀南就近接济军饷和子弹。同时又调周荫人入闽助战。另外吴还与苏督齐燮元讨论在适当时机夹攻皖系卢永祥的军事计划。曹锟用个人名义电派孙传芳、周荫人为“援闽军”总、副司令。福建的局势顿形紧张。

吴以大兵压境迫王永泉不战而降。1923年3月,吴佩孚保荐孙传芳为福建善后军务督理,仍留任王为帮办。孙传芳对王采取瓦解和使闽军内讧的手段,但经营年余,效果不佳。

1924年2月底,孙传芳借阅兵之名,率部出驻延平,由军务帮办王永泉在省城代理督理职务。孙向王索饷400万元,还请借调王部劲旅一团人马参加阅兵式,孙部李生春、卢香亭两旅仍然留驻福州。实际上这是孙布下的疑阵,作驱王之部署,为统一福建作准备。

3月5日,孙传芳令泉、永护军使周荫人在位于闽江左岸之水口截留王永泉所运机械,毙王部300余人。与此同时,孙传芳暗中将借调王部一团人马缴械改编。再令李、卢两旅人马里应外合夹攻王永泉部。3月6日,吴佩孚急令孙传芳回师福州,一举驱逐了王永泉。

但是,王永泉被逐之后,臧致平、杨化昭及王永泉昆弟王永彝在闽南兴兵反击孙传芳,并决定联合孙中山、卢永祥和张作霖共同对付直系。

显而易见,这仍是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的一个组成部分。吴命令孙传芳派周荫人、卢香亭率部攻击闽南的臧、杨两部残余皖军。臧、杨在4月4日于同安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付周、卢的策略。决定在同安附近掘壕筑垒,与直军决战。6日,周荫人、高义、张毅等部进攻水头、马巷、同安。9日至15日,双方在同安激战6昼夜,臧、杨失利被迫撤出同安,退往漳州。双方在厦门一带展开了较长时间的拉锯战。

吴佩孚请曹锟任命周荫人为福建军务善后督理,任孙传芳为闽粤边防督办。委任命令发出后,孙传芳暗中叫苦。他知道,广东在军事上不易深入,而福建一省也断难容孙、周二人同时并存。孙传芳积极向浙江扩张势力,原因就在于此。

臧、杨所部17000人在闽被孙、周击败后,由上杭入赣,5月29日抵达贵蹊,6月3日抵达玉山,9日到常山。臧、杨旋即赴杭州谒见卢永祥。19日,臧、杨通电,声称所部军队归卢永祥收编。

7月上旬,卢永祥将臧、杨所部编为浙江边防军,臧部改称补充旅,杨部仍称第二十四混成旅,暂驻常山、江山、开化三县,并委臧为总参议,督率训练该边防军。杨为边防军司令官。吴佩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三次致电卢永祥,请其解散臧、杨之军队,并许以副总统待卢,以求合作。

但卢永祥却反劝吴佩孚放弃武力统一政策,并表示不能以出卖人格来拥护贿选总统曹锟。如要公开讨论时局,则愿意相助,共同鼓吹。吴、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时,早已垂诞浙、沪的苏督齐燮元就以卢永祥收容臧、杨“叛军”为借口,电请曹锟下令讨伐“招纳叛亡”的浙江督军卢永祥。曹锟接电后,便于9月7日,以北洋政府的名义,“褫夺卢永祥、何丰林官勋,并免本兼各职,令齐燮元督部剿办”。

于是,江浙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2

呼延子淳晨绵聊电影

简介:呼延子淳晨绵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