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3月28日抛出重磅指控,法国卫星为乌克兰提供目标定位,英国专家操作导弹系统,两国已实质介入对俄战争。这一声明的发布,恰逢马克龙主导的欧洲安全峰会因内部分裂无果而终,欧洲战略自主的幻想在现实面前轰然崩塌。
根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声明,乌克兰军队当天使用“海马斯”火箭炮袭击库尔斯克州苏贾天然气计量站,造成该枢纽90%设施损毁。俄方截获的通信记录显示,法国“锡拉库斯”军事卫星提供了实时坐标,而英国军情六处特工远程操控了发射系统。
这座天然气站是俄欧能源动脉的关键节点,即便在冲突期间仍维持着每年15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俄总统普京随即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宣布将重新评估与欧洲的能源合作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袭击发生在3月18日美俄达成“暂停攻击能源设施协议”后仅10天,乌克兰此前已违反协议袭击俄西部炼油厂。
在俄方发布指控的同时,巴黎爱丽舍宫内的欧洲安全峰会陷入僵局。马克龙力推的“20万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计划遭德、意、西等国集体否决。德国总理朔尔茨强调“外交解决优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更警告“派兵将触发核战争红线”。即便支持对俄强硬的波兰,也担忧维和行动需莫斯科同意,否则可能演变为北约与俄军的直接对抗。
法英两国成为激进援乌阵营的核心。马克龙宣布成立特别工作组研究“法英联合核威慑保护乌克兰”,英国首相斯塔默则提议向乌派遣1万人的“安全保障旅”。这些举动引发俄方强烈反应,扎哈罗娃嘲讽称:“建议乌克兰军队瞄准时避开法国使馆,毕竟他们用的是我们提供的导弹。”
俄乌冲突三年,欧洲正为矛盾立场付出代价。法英试图通过军事冒险重塑领导权,却遭现实当头棒喝:法国向乌提供的“Scalp”导弹仅占俄军摧毁目标的3%,而英国承诺的30亿英镑军援只够乌军维持两周弹药消耗。 德意等国虽主张克制,但未能阻止对俄制裁导致自身工业竞争力下降,2024年德国汽车业对华出口暴跌27%,部分工厂被迫迁往美国。
马克龙的困境折射出欧洲的结构性矛盾。其力推的“欧洲军”计划因各国防务预算分歧搁浅,而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正将欧洲企业逼向墙角。俄外交部最新声明直接点名巴黎:“法国卫星参与袭击等同于战争行为,保留采取一切反制措施的权利。”
当莫斯科的导弹瞄准镜与华盛顿的经济绞索双重施压,欧洲的“战略自主”正在沦为地缘政治的讽刺注脚。正如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研判:“马克龙的雄心撞上了冷战后最严酷的现实,没有军事独立的经济体,终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