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倒退,不是回到我们熟悉的某个点,而是沿着一处分岔,向着陌生的方向退。
过去几年,我们刚经历过冠状病毒,全球性冲突、粮食与能源短缺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冲击,而热搜上映入眼帘的词条,又是水灾、核污水排放等消息。“不确定性”、“风险”、“危机”等高频词汇反复提醒着我们:时代,已经变了。
各种不确定性层层累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动摇着人们的生活根基。不可否认,大环境在变化,身处其中的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眼下,兰州人吐槽最多的,就是油价以及公交费用的涨价,物价在疯涨,甚至是成倍的涨,可大家的薪资却没有任何上涨的迹象。
以往那种只要勤劳努力就能致富的想法,仿佛变成了谎言。而今,大家只会搬出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理论说道:“越努力,越容易被人剥削”。所有人都知道,生活要往前走,可没有人知道方向对不对,甚至连如何判断方向,都成了难题。
毕竟,受到过去几年的疫情影响,兰州许多企业的效益都不好,甚至还有大量企业倒闭,很大一部分人的工资水平都下降了,一部分甚至还失去了收入来源,即便是部分国企公司,都面临着负债和欠薪的问题。
兰州失业、待业、找工作的人一抓一大把,而梦想靠着副业一飞冲天,变成在风口处飞上天的猪的人也不在少数。可现实,总能狠狠的给人一记耳光。
这种现状给人的感觉就是:每个人都在攀爬着一个看不到边际的阶梯,原本这个阶梯上,大家处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但起码是向上的,可最近这几年,几乎所有人都开始下探了,甚至向着更低的楼梯方向滑去。
无论是兰州的富人、普通中产,还是底层,生活都在不可控的面临着逆流和下沉……
眼下,兰州一部分手头稍微有点钱的富人,纷纷开始在市场上寻找公寓和商铺。过去,这部分人可能从事金融,工程或者房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在手头也有一部分资金的积累。
可如今,他们从事的领域变成了高危行业,钱越来越难挣了,同时,他们还要担心手头现有的资金放在银行可能会贬值。基于此,他们便会选择下沉做一些其他行业,例如,开个民宿、酒店、农家乐,或者搞个餐厅之类的。
即便这种生意可能挣不了大钱,但对他们来说,可能只需认真拼一拼,就能或多或少赚到一部分,亏钱的概率也相对较小,而他们考量最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保障资金的安全。
毕竟,这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是靠自己多年的辛苦打拼才换来的,也是来之不易的,他们输不起,也不想输,所以非常珍惜,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回到解放前。
所以说,这部分中产的生活其实也是充斥着焦虑的。试想一下,倘若自己多年来辛苦拼搏出的几套房产,未来被保障房、公租房,甚至共有产权房取代,他们所谓的资产,还能剩下什么呢?
要知道,除了无法继承的知识和技能以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本质上,他们就是给有产阶层创造财富的无产阶级。只不过眼下,他们都被消费主义绑架了,才会拼了命的积累财富。
不止是这部分人在下沉试探,转行做副业。早在2018前,京东就已经宣布了正式进军养猪行业的消息,除了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京东还为小猪们特意开发了个“猪脸”识别系统,而网易和阿里,也有自己的养猪场。
2020年,阿里、腾讯、滴滴等互联网巨头集体烧钱,跟卖菜小贩抢起了生意,阿里甚至准备好了200亿“支起菜摊子卖菜”,大额补贴、社区拼团等福利逐渐形成了百亿市场,市场小贩的利益也被严重压缩。
也就是说,一旦这部分有技术、有思维的行业巨头下沉,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部分普通人的市场份额被抢占。而当一个行业里,有大面积的资本进入时,普通人也就只剩下打工和吃残羹冷炙的份了。
当普通人用累积多年的积蓄租借两层楼准备开民宿,一部分更有实力的资本却选择直接租借一整栋来做更大的,当更有学识和技术的团体开始研究种植土地、卖菜时,普通人和农民们,还能有什么生存的路径呢?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当资本开始下沉,普通人的赚钱途经,只会变得越来越窄。
就拿房地产行业里,挣了一部分钱的中产来说,过去10年,靠着烈火烹油般的行情,这个行业如聚宝盆般被大众看好,也让这部分中产踩着风口期,发了家致了富,众多投资客也纷纷涌入这个市场,以求获得更多收益机会。
那段时间里,兰州房企校招也是很火的,研究生月薪起步很高,还有大额房补,这部分人晋升通道明确,或许30岁不到,就能做到城市总。
而兰州较早一批入行的地产人,可能也在兰州地产圈沉浮十几年,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置业顾问一路做到营销总,风光时,他们手下或许管理着几十、上百人,也能因此赚得了自己人生中一笔不菲的收益。
但这部分人中,现在已有人陆续退出,离开了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地产行业,选择一头扎进餐饮行业,甚至开起了小饭店。
毕竟,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疲累、工程节点、营销节点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任务没完成很可能整个团队都被干掉,大家高度内卷,拼了命的表现自己,即便明知很多事情干了也没结果,也还是得绞尽脑汁证明自己的必要性。
折腾了没成绩,但不折腾,不表现努力,又怕公司裁员会轮到自己,非常煎熬。可这部分人心里其实明白,总得折腾一下,才能证明自己值这个价钱,因而每天都过的忧心忡忡。
处在前些年房子大卖的年代,兰州很多楼盘根本不需要推广,连犄角旮旯的楼盘都不缺客户,行情好,大家闭着眼睛也能赚到钱。可时下,地产人的前途已经被画上了大大的问号,行业规模见顶、市场走弱、融资收紧,房企降薪裁员,屡见不鲜。
高峰期动辄十数万的年终奖化为泡影,按月发放的房补车补饭补也一砍再砍。当年看来极有竞争力的地产工资,如今也只能紧巴巴满足家庭的基本日用,一旦被迫裁员,还可能会面临长达半年无收入的窘境。
即便是中高层的地产人跳槽,都很难找到同酬同岗的工作,甚至面临着重头开始的情况,想要升职加薪,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倘若选择离职,也只能处在一个“上不去又下不来”的境地当中。
翻看朋友圈,其实身边很多兰州地产人,都不做地产了。他们开始转行卖车,策划开店下厨,营销人开始创业搞医美,朋友圈原本大都市楼盘推广的画风,也都变成了微商、卖车险等,有的甚至推销上了自家的冷饮和鸭脖。
整个地产人之间,也已形成了一种共识:过去那个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彻底地过去了。伸手觅食的盘子太多了,但能分的蛋糕就只剩下那些。
当然,除了这部分曾经生活光鲜亮丽的中产,处在更低阶层处的兰州蓝领和白领们,也在面临不同的生活压力。
一部分兰州蓝领被迫离开了办公室,开始送外卖、送快递,晚上甚至还兼职做起了代驾,还有的甚至做上了后备箱集市的营生,摆出自己做的三明治、咖啡、奶茶或者巧克力之类的,装点一下拿出来售卖,而一部分白领们,可能会选择投资几万块,试图摸索着做些小生意。
或许前几年,一个本科毕业生可以在兰州周边的县区,选择一个较好点的学校任职教师,可如今,他们除了三点一线的办公室,似乎无处可去,就连研究生和博士,可能都需要在同一份工作中,参与多轮的考核与竞争。
过去市场好的时候,人们敢于冒险,也总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能发挥的空间实在有限,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欲望,开始不断降低投资的风险,追求的都是存款的保值和增值。
不确定性太多,隐隐浮现的便是资产负债表的大衰退,大家都在紧紧护住自己的资产,忙着积累储蓄。正因如此,兰州买房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刚需也急遽萎缩,除非是必要,否则,他们根本不会轻易松开自己的腰包。
踩踏、挤压、逆流的现象正在充斥着整个兰州,大家也变得越来越纠缠与挣扎……
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如今的日子已经不如从前了,倘若想要往上一层阶梯走一步,那必然是难上加难。
眼下,站在阶梯不同处的人们,都在向后试探。而未来迎接大家的,只有内卷,甚至一部分人,将毫无资格和机会参与这场内卷。
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人会挤压市场,市场份额也会被很快抢占,无论从事任何职业,生活压力回只增不减,普通人的生存空间,也会被严重压缩。
浪潮退却,惶恐焦虑的人选择抢滩登陆,也有人想要踏浪淘沙,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埋没。
但不论在哪种时代,遇到何种危机,最终能破局,都是能不断进化自己的人。
致远垿远
这才是说实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