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逼近,陈赓不顾刘伯承阻拦深挖2米战壕,还顶撞道:等着看戏

才灿看历史 2025-01-16 05:53:25

1940年10月,华北日军派出一支几百人的小分队在太行山一带疯狂扫荡。

他们虽然数量不多,但凭借着手中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平日里严苛训练出来的矫健身手,令当地的八路军游击队头痛不已。

在接连几次交手中,游击队的战士们往往还没发现敌人的身影,远处便传来一片激烈的枪声,我军的伤亡数字急剧攀升。

不久之后,这支部队便朝着山西晋城狂奔而来。

要知道,晋城是当时太岳军区的指挥所驻地,敌人的目的不言而喻。

得知这个消息,身为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赓当即开始排兵布阵,准备构筑防御工事阻击这伙敌军。

可当战士们深挖战壕时,陈赓的顶头上司、身为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却突然打来电话。

电话刚一接通,话筒里便传来刘伯承气急败坏的声音。

“好你个陈赓,鬼子马上就要到眼皮底下了,你还当是过家家?”

“你到底会不会带兵打仗?懂不懂战术?”

毫无预兆的一通批评,让陈赓有些摸不着头脑,怔在当场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那么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作为顶头上司的刘帅打来电话非但没有半点鼓励的话、还把陈赓臭骂一通,究竟是何原因呢?

而陈赓在挨骂之后,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又是一年初秋,刚刚结束关家垴战斗的386旅回到太岳军区驻地,准备稍作休整再寻找战机打一场歼灭战。

虽然部队处于休整状态,但陈赓却没有丝毫懈怠,独自一人待在作战室中仔细研究着接下来的军队部署。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才将忘我的陈赓回过神来。

他一边揉着有些酸胀的眼角,一边说道:“进来吧”。

房门被应声打开,一名年轻的侦查员神色慌张地快步走了过来。

虽然作战室内只有他们二人,但侦查员还是走近陈赓之后,才压低了嗓音说道:“司令员,我们在侦查的时候发现了一股日军,看样子就是冲着咱们根据地来的”。

闻听此言,陈赓虽然心头一惊,但还是很快迫使自己冷静了下来。

在沉吟了片刻之后,他才悠悠问道:“看清他们有多少人了吗?”

侦查员则如实回答道:“具体人数不清楚,但估计有几百人,绝对不会超过一千,不过……他们虽然人少,但武器都很精良,是块硬骨头”。

得知了详细情况,陈赓的眉头微蹙起来。

以他的经验来看,日寇绝不会只派出几百人就来打太岳军区的主意,这肯定是敌人的特种部队,所以万万不能轻敌。

在不清楚敌人虚实的情况下,避敌锋芒是最好的选择。

可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陈赓否决了。

按照这股敌人的行军速度来看,很快就会摸到根据地,现在转移已经来不及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托地形打一场阵地战。

于是,陈赓灵机一动,对侦查员命令道:“传我的命令,让战士们把战壕往深了挖,最少也要两米深!”

很快,这个命令就传遍了整个太岳军区,无论士兵、还是各级军政长官,都加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挖战壕运动之中。

虽然大家不理解其中的用意,但毕竟是首长的命令,他们也只得照做,但很快这个消息便传到了129师师部。

对于陈赓这名下属,身为师长的刘伯承是极为器重和欣赏的。

他虽然是黄埔军校出身,但有着极其坚定的革命立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从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地下谍战工作。

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无形之中的情报站,陈赓的能力都是极其出众的。

在他的领导之下,386旅战斗力强悍,屡次挫败日寇的侵略阴谋,这一点让刘伯承很是满意。

可这一次,刘帅却罕见地对这位心腹爱将产生了不满情绪。

大敌当前,作为军区司令员,陈赓不组织部队迎敌,却让战士、干部们一股脑地钻进战壕里,实在不是一个高明的举动。

战壕挖得那么深,战士们怎么侦查敌情?怎么举枪瞄准射击?倘若敌人真打过来了、大家又怎么从那深沟里撤退?

无论怎么看,深挖壕沟这件事都是一大败笔。

思来想去,刘伯承决定不能任由陈赓胡闹下去,当即给太岳军区打去了电话。

由于陈赓当时在外面组织大家挖战壕,所以电话是留守的参谋接通的。

刘帅二话不说痛骂道:“陈赓在搞什么名堂,赶紧让他来接电话!”

参谋自然明白情况的紧急,一溜小跑来到了阵地上,将陈赓拉了回来。

而陈赓笑嘻嘻地抓起话筒时,也是遭到了一阵数落。

“好你个陈赓,鬼子马上就要到眼皮底下了,你还当是过家家?”

“你到底会不会带兵打仗?懂不懂战术?”

没来由地挨了一顿骂,陈赓心中委屈极了。

“老首长,我这是哪里惹您生气了?”

刘伯承则直截了当地质问道:“你挖两米深的战壕,让战士们怎么打仗、怎么撤退?这是在拿大家的生命开玩笑!出现大伤亡,你要负全责!”

原来,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战壕的深度大多在一米半左右。

这样既能给身处战壕中的士兵提供保护作用,还能让战士们露出脑袋,方便侦查、射击。

就算战斗到最后、实在挡不住敌人,战士们用力一跳就能离开战壕,寻找下一个掩体。

可陈赓偏偏让人把战壕挖到两米,战士们跳进去连脑袋都露不出来,怎么作战呢?这也正是刘帅生气的地方。

然而陈赓非但没有知错悔改的意思,反倒继续笑嘻嘻地说了一句:“老首长,您就等着看戏行了”,便挂断了电话。

虽然知道陈赓的鬼点子多,但刘帅心中还是没底,只能让手下的人盯紧太岳军区,一旦战局不利就赶紧派兵支援。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个小时之后,前线却传来了捷报。

在陈赓的指挥下,太岳军区不仅歼灭日寇特种部队300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精良的武器、以及一百多箱物资。

这样一来,可让刘伯承有些难以想象了。

他搞不清楚,陈赓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取胜的,于是便决定亲自到太岳军区走一趟。

当陈赓得知老首长要来,赶忙跑到山下迎接,见面时还不忘开起玩笑。

“首长,您看我打赢了吧,可不能再训我了”。

而刘伯承也不啰嗦,指着他的鼻子说道:“这事以后再说,快带我到阵地上看看,你究竟有怎样的高招”。

两人一前一后,便快步朝着前沿阵地走去。

一路上,刘伯承时不时地便会看到几名背着竹凳的士兵在运送战利品,因疑惑而紧蹙的眉头不禁更深了几分。

等来到阵地之后,眼前的一幕让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那深耸的战壕里,横七竖八全都是身穿日军军服的尸体。

看他们的姿势,都是在战壕里被射杀的。

刘伯承看了一眼一脸笑意的陈赓,后者也心领神会,立马清了清嗓子解释起来。

原来,陈赓在让太岳军区的战士们深挖战壕的同时,还派人临时做了一批竹凳。

战士们在两米深的战壕里,的确没办法打仗,可如果脚下踩着竹凳的话,那就不成问题了。

而且,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开战之前陈赓还特意嘱咐道:“如果小鬼子冲上来,千万不能恋战”。

所以当这支日军特种部队近在咫尺之时,战士们纷纷丢弃阵地,朝着后方转移。

而日军士兵由于饮食的问题,身高本来就要比国人矮一头,等他们跳进战壕之后根本没有爬出来的可能。

八路军战士们则利用这个机会,居高临下将这群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的敌人消灭掉。

正是凭借着巧妙的战术,太岳军区歼灭敌军300多人,却只付出了5人牺牲、20余人轻伤的微小代价,可谓大获全胜。

当刘伯承听完陈赓的描述后,不禁伸出了大拇指,发自肺腑地赞叹道:“你是出了名的鬼点子多,可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手,战前为什么不跟我讲清楚?”

陈赓则凑到刘帅耳边,故作神秘地说道:“拿手绝活肯定要藏到最后嘛!”

此言一出,两人相视一笑。

由于战争年代环境恶劣,再加上几次负伤,这也导致陈赓的身体一度十分虚弱。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百废待兴、周边局势又动荡不安,本来应该休养身体的陈赓还是扛起了前往大西南剿匪的重任,担任云南军区司令员。

后来,他又前往朝鲜战场指挥作战,回国后又被委以筹建哈军工的重担,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经过一年零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斗,我国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拔地而起。

虽然学校顺利开学,可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是白费,于是陈赓便几次三番来到中南海西花厅,拿着一份名单希望周恩来总理签字、好让他从各地大学抽调人才。

有一次,周总理正在西花厅接见社会各界的民主人士,陈赓来到后发现房间内人满为患,灵机一动便朝着洗手间走去。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周总理果然来到了洗手间,陈赓趁机将他拦住,将那份名单递了过去。

“总理,这份名单您得批一下,没他们我这军事学院办不成啊!”

见陈赓说得如此严重,周恩来总理也无可奈何,大手一挥便签上了名字。

几个月时间内,华东、中南、西南、京津地区的一大批教授专家便被抽调到了哈军工。

1957年底,陈赓访苏回国后不久,就因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

经过医生紧张的治疗,他的病情日渐好转,出院时虽然院方多次交待要注意休息,却都被他抛之脑后。

因为陈赓明白,自己的身体已经快要到油尽灯枯的时候,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更多的工作。

等到1960年的冬天,陈赓的心肌梗塞病再度发作,这次奇迹没能再次出现,他最终沉沉地闭上了双眼,终年58岁。

对于陈赓,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给予了他两个字的评价:“好战”。

这里并不是说陈赓喜欢打仗,是个“战争狂”,而是赞许他乐于奋斗、乐于迎接挑战的意思。

陈赓一生的写照也正是如此,这也正是一名老革命家应该有的精神和执念。

0 阅读:48
才灿看历史

才灿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