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陈毅请求返回北京,岂料遭到一名空军少将阻挠:绝对不行

才灿看历史 2024-12-08 07:06:35

1956年4月,身兼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数职的陈毅得到了一份新任务,那便是率领中央代表团成员前往西藏。

之所以要千里迢迢赶到西藏,是因为祝贺在拉萨即将成立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这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且和平解放西藏以来,中央第一次派代表团抵达这片土地。

根据记载,此次代表团人员众多、规模庞大,光是随行的大小汽车就有300余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入藏考察也已接近尾声,可就当陈毅筹备着即将的回京路程时,一名年轻的空军少将竟跟他唱起了反调。

陈毅原本是打算乘坐飞机回北京的,可是这名少将竟当着开国元帅的面,毫不留情面地拒绝道:“绝对不行!”

简单了当的回答中,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那么,这名少将究竟是谁?他又是哪里来的胆量,竟当众拒绝陈毅元帅的请求?

此事之后,这名少将又面临着怎样的结局呢?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我国终于取得了稳定的边疆环境,工作的重点也由此转移到了国内的发展之中。

毛主席也曾自豪地说道:“从那以后帝国主义侵略者就应该知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任志愿军第11军副军长的张廷发跟随部队回国,担任空军第一副参谋长。

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便是担负起打通北京通往拉萨航线的重任。

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不久,国务院便通过了《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千百年来,西藏地区由于深处内陆,且地形复杂,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也正因如此,中央才下定决心改变西藏落后的局面,让广大的藏族同胞们过上好日子。

于是康藏公路、西藏公路修建起来了,极大方便了当地的交通。

然而,单单两条公路是不够的,为了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们一致认为,要开辟西藏航线。

可在西藏上空开辟航线谈何容易。

这里平均海拔都要4000米往上,高海拔也就意味着气候寒冷、空气稀薄。

在这样的环境下,飞机的机动性能就会大打折扣,起飞、降落时的滑行距离也会拉长。

更令人感到棘手的是,飞行员战士们虽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但毕竟也是血肉之躯,一旦出现高原反应,那便会面临机毁人亡的悲剧。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张廷发做了充足的准备和调研之后,最终认定要想开辟西藏航线,必须要先解决跑道建设和空中试飞这两个环节。

当然,这两个环节之中,需要最先解决的还是飞机跑道。

要知道,就算飞行员驾驶着飞机飞行得再平稳,没有跑道也就意味着没有地方降落。

经过多次的模拟、试验之后,张廷发的脸色越发难看,一个人孤零零地走进了基地的办公室,坐在桌前沉默了许久。

此刻的他心如死灰,因为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后得出结论,按照目前的飞行技术,要想在西藏地区起飞、降落,飞机需要滑行一万米。

可是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的拉萨,几乎全都是高山沟壑,少有的几块平原也都是人口密集区,修建一万米的飞机跑道根本就不现实。

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晚上,这位年轻的空军少将仍是一筹莫展。

无奈之下,他向北京汇报了这一情况,并且在电报的最后再次强调道:“没有一万米的跑道,无法保证飞机的安全起飞和降落”。

当周恩来总理看过其中的内容之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难题,他匆匆赶到菊香书屋、找到了毛主席。

刚一见面,周恩来便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而毛主席在沉吟片刻之后,眼神中却突然迸射出一丝光芒。

他颇有些兴奋地拍了拍周恩来的肩膀,语气轻松地说道:“术业有专攻,咱们没有办法,可总归有人能想到主意嘛”。

闻听此言,周恩来顿时来了兴趣,当即问道:“主席,您说的那人是谁啊?”

而毛主席则缓缓说道:“钱学森”。

此时钱学森已经回国,并且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由他帮忙解决这个难题,估计不成问题。

果不其然,钱学森经过仔细的研究后,最终给了张廷发两个关于飞机在高原机场起降距离的计算公式。

而张廷发则依据这两个公式,带领试航小组成员再度进行试验,最终得出结论,只需要修一条4000米长的跑道,就可以满足飞机起降的需求。

最终,机场的选址确定在了距离拉萨180公里远的当雄,那里地势平缓、且人烟稀少,几乎满足所有的条件。

机场跑道的问题解决了,张廷发又一门心思地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扑向飞机的试航工作上,最终确定了一条大致的航线:由北京依次飞往兰州、西宁、玉树,最终抵达拉萨。

1956年5月26日上午9点23分,一架远行而来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了当雄机场,意味着北京——拉萨航线的试航任务圆满完成。

在这一刻,张廷发和所有试航小组的同志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不久之后,十世班禅确吉坚赞得知西藏建立了航线,短短几个小时就能从大西北飞到首都北京,不由得赞叹连连。

“你们是英雄!我们过去进出西藏,不是骑马,就是坐汽车,我从日喀则去青海西宁的塔尔寺骑马要半年时间,这回可好了,以后去北京可以坐飞机了,跟中央和毛主席离得更近了。”

航线开辟成功,张廷发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然而,就在他将手头的工作交接给副手,准备回福建沙县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时,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却打乱了他的部署。

打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代表团团长的陈毅元帅。

就在航线开辟成功的当天,身在西藏的陈毅就听说了这个消息。

他的脸上挂着笑容,激动地对陪同在一旁的驻西藏特别代表张经武问道:“如果我申请中央代表团这次乘坐飞机回北京,周总理会批准吗?”

面对这番询问,张经武笑而不语。

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陈毅的心中却已经下定了决心。

毕竟这条航线刚刚开辟完成,当地的老百姓心中还是有诸多担忧的。

毕竟他们一辈子都是靠着徒步、或者骑马来远行的,大多数人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当地县城,对于飞机这个新鲜事物并不能接受。

还有些人甚至坦言称:“飞机在天上飞一次不出事,并不能保证第二次不出事”。

所以,陈毅在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时心中还是极其愤懑的,于是决定由中央代表团做这条航线的第二批乘客,打消大家的顾虑。

很快,陈毅就把这个想法上报给了中央,周恩来对此也表示大力支持。

就这样,陈毅便把电话打到了张廷发那里,希望让他给中央代表团安排一架飞机,从拉萨直飞北京。

按理来说,陈毅是开国元帅,而张廷发只是个空军少将,自然要服从首长的命令。

更何况,陈毅的这一请求早已获得了周恩来总理的批准,张廷发更没有理由拒绝了。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一开口,就吃了闭门羹。

张廷发毫不留情面地拒绝道:“首长,您说的这件事绝对不行!”

要知道,陈毅向来不拘小节,对待下属也一贯宽厚。

可这一次,陈毅却罕见地发火了。

他的音调陡然提升,当即质问道:“周总理都批准了我的请求,怎么到你这里就不行了呢?你这是抗命!”

可无论陈毅怎么说,张廷发仍旧是两个字“不行”。

这让陈毅无比气愤,恰巧此时张经武走了过来,他便抱怨道:“这个张廷发,搞了条航线就傲得不得了,连我和周总理的话都不听了”。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张经武笑着劝说道:“万一这里边另有隐情呢?”

“中央代表团还要过几天才回北京,再等等也无妨嘛”。

在聊了一会儿过后,陈毅心头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便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而到了第三天上午,张廷发竟主动打来了电话,声称中央代表团的同志们可以乘坐飞机飞回北京。

原来,张廷发之所以拒绝陈毅,是因为他担心飞机存在安全隐患。

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自己承担责任事小,让代表团的同志们受伤、或者说出现更坏的情况,那事情可就大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张廷发把飞机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并且确认未来几天的天气晴朗、适合飞行后,这才给陈毅打去电话。

1956年6月4日上午,编号为“5116”的飞机来到了北京上空,盘旋了几圈后最终稳稳地降落,包括陈毅在内的中央代表团成为北京——拉萨航线开通后的第一批乘客。

而当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得知此消息后,也是兴奋地说道:“向所有参加试航的同志们发出贺电”。

陈毅一行人乘坐飞机、从拉萨直抵北京,说明这条航线的开辟是成功的。

当地的人们也终于放下了心头的忧虑,开始逐渐接受这个新鲜事物。

在这件事情上,张廷发少将和陈毅元帅功不可没!

0 阅读:77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