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武则天,在中国古代,男女地位悬殊,女子不但在家庭中要谨遵常伦之理,更是被长期排斥于权力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则天无疑是唯一位冲破重重枷锁和藩篱,成为名正言顺的封建皇帝的女性。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宫人,人宫多年,仅居才人之位,多亏继位的高宗李治复召其人宫,渐被宠幸,地位日渐攀升,不但做了皇后,听政多年,最后竟然正式登基加冕,成了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为人和历史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世人争议的焦点。所谓树碑立传,即曾居高位者,死后竖立一块不易被岁月风霜侵蚀的石碑,意在标榜自己、向后世夸示。就在乾陵前方地势宽阔处,武则天无字碑的旁边并列着唐高宗的圣述碑,碑文由武则天所撰,由唐中宗所书,内容则对这位儒弱皇帝充满溢美之词,给人言过其实之感。
为何武则天本人的墓碑却不著一词呢?比较流行的看法之一,是认为她用此来夸耀自己的平生业绩。武则天生活的时代,没什么事情比做女皇帝更不易,但她做到了这点,足可惊天地而泣鬼神。更难得的是,武则天做了皇帝之后,并不像那些挂着一块遮羞布而在幕后操纵朝政的女人那样,只知紧抓着权力之柄。武则天的政绩,放眼中国历史,即使是和声威显赫、广受赞誉的男性皇帝们相比较,也毫不逊色。武则天当政,关注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元684年,她须布实施了一连串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些有效的配套政策,武则天此举卓有成效,使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她任内能延续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成果,开启了唐玄宗“开元之治”,是盛唐繁荣鼎盛不可或缺的部分。武则天当政时,还命重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重修《氏族志》,改称《姓氏录》。打破了过去垄断的局面,激励更多有才有德但出身寒微的人投身报效朝廷。
同时,由隋朝初建的科举制度至此时已经深入人心,但具体的实施尚存有许多问题。武则天进一步改革其制度,为自己选拔和网罗了更多的有用人才。武则天当政期间,进士出身而身官场的达一千多人,足可证明当时的人才之鼎盛。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武则天向来都是不拘一格的。改革科举制度仅是一方面,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保证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