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十全武功有多少水分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6-12 06:53:00

乾隆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他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重用和珅这样的大贪官......中华文明正是在乾隆年间开始落后于世界为日后近代百余年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埋下了伏笔。可另一方面乾隆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方面又有着重大的历史功绩。乾隆统治下清王朝的版图扩张到最大化:最东部远到库页岛、最西部远到帕米尔高原、最北部远到外兴安岭、最南部远到曾母暗沙。

这时清王朝的疆域总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终于完完全全被置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控制之下。乾隆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列举了“十全武功”,因此乾隆皇帝在晚年又以“十全老人”自居。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其实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中也不乏有凑数的成分:平准噶尔先后两次用兵就各算一件武功,反击廓尔喀的军事行动也有两次却被合在一起。看来乾隆皇帝为了凑这个十全十美的数字也是煞费苦心。那么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到底有多少水分呢?十全武功中的第一战是乾隆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1747年至1749年)的平大小金川之战。平大小金川之战先后进行了两次,所以乾隆将打金川视作两次战功。

大、小金川近接成都远连卫藏是内地联系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桥梁和咽喉地带。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先后派张广泗、庆复、讷亲等人领军平叛,然而清军却迟迟未能取得什么实质性战果。乾隆盛怒之下处死领兵的川陕总督张广泗被后改派岳钟琪为总兵讨伐金川。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莎罗奔请降。至此大金川事件算是初告平息。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成功俘获准噶尔大汗绰罗斯·达瓦齐。此后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一度举兵叛乱,但还是在1757年被清军平定。这是一场妥妥的灭国级战争。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管辖着包括如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广大地区。那时准噶尔汗国的疆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五百余万、军力达三十余万。

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准噶尔汗国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一方面利用外籍俘虏和工匠发展手工业。这些外籍俘虏和工匠带来了中原、中亚、欧洲等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期间任命在与俄罗斯作战时俘虏的瑞典军官雷纳特为其制造火炮、训练炮兵。雷纳特为他制造了15门发射4磅重炮弹的重炮、5门小型炮和20门发射10磅重炮的迫击炮,与此同时还组织起了一支200人的炮兵部队。

准噶尔既有游牧民族的剽悍又掌握了欧洲先进的火器技术。这时的准噶尔汗国与清帝国、沙皇俄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奥斯曼帝国、波斯、莫卧儿帝国等国共同跻身当时全球最强的十大帝国行列。清王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70多年时间才最终消灭这个劲敌。乾隆平准噶尔之战其实并没什么大的水分,只不过乾隆把平准噶尔算成两次战功似有凑数之嫌。准噶尔残部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其实是平准噶尔之战的余波。

乾隆为了凑够十全武功刻意把平阿睦尔撒纳叛乱和平准噶尔算成两次战争,后来廓尔喀的军事行动也有两次却合在一起计算。如此双标其实并没什么过硬的理由,只是乾隆为凑十全武功刻意为之。此外平准噶尔虽是乾隆一大历史功绩,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之前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础。清朝是用三代人的时间最终灭了准噶尔。不能因为准噶尔最终亡于乾隆之手就认为全是他的功劳。这就像一个人吃了三个饼才觉得饱。

那么你能说是第三个饼让他饱的吗?前面两个饼难道白吃了吗?清军平定准噶尔后释放了被准噶尔扣押的南疆伊斯兰宗教领袖大、小和卓。清军派大、小和卓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但大、小和卓却趁阿睦尔撒纳叛乱之时趁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大和卓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后举兵自立。次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

清军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他们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后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至此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区再次被中原正统王朝纳入版图。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但自唐代中期以来西域地区与中原内地隔绝近千年。正是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部及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确立了中国对新疆地区的主权。

平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使西域在千年之后得以重归中华版图。这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有重大贡献。这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算是实打实的历史功绩没什么水分。公元1762年缅甸贡榜王朝入侵云南,此后乾隆一连三次征讨缅甸均以失败告终。尤其是第三次征缅之役落得几乎全军覆没、主将明瑞阵亡的下场。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二月乾隆启用自己的小舅子傅恒发起第四次征缅之役。

1769年七月傅恒从腾越出发对缅甸发动突袭初战告捷。九月清军水陆并进击溃缅甸水军。十月清军攻克此前被缅军攻占的军事重镇新街。十一月清军进攻南北水陆交通咽喉地带老官屯。接连取胜的傅恒大军在这里遇到了对手:一方面缅军在此据险固守,另一方面清军官兵纷纷在此染上瘴疠之疾。一时间清军死亡过半,主帅傅恒也染上恶疾。得知这一消息的乾隆生怕重蹈第三次征缅时全军尽没的覆辙只好令傅恒班师回京。

征缅战役从军事上看是失败了,但缅甸也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最终缅甸选择主动服软向清朝称臣纳贡放弃对云南的领土野心。缅甸在与清朝开战前还曾远征暹罗。清缅战争迫使缅甸将军队主力集中于中缅边境从而不得不放弃征服暹罗的计划。乾隆征缅战役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阻止了缅甸吞并暹罗进而统一中南半岛成为威胁中国边境的大敌。征缅虽没能在军事上取胜,但政治意义却是巨大的。

这与晚清的中法战争恰好形成鲜明对比:中法战争是军事上胜利政治上失利的不败而败;乾隆征缅战役反过来是军事上失利政治上取胜。征缅战役虽确实有一定水分,但乾隆非要将其算成战功也不能说就没道理。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大、小金川土司再次叛乱。清朝在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情况下才最终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息了这场叛乱。清军在此战中伤亡损失巨大耗时颇久,但从战争结果来看还是取得了胜利。

如果当时不打这场金川战役,那么成都往西就是边境了。平定大小金川后清王朝成功将改土归流的国策推向川西高原。由此可见金川战役的历史意义巨大。乾隆将金川战役作为自己的历史功绩并不为过,但他把两次金川战役都算成战功就有些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清军在第一次金川战役中其实并没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是双方都打不下去了才坐下来和谈。金川土司表面上向朝廷请降,但实际上未必真心归顺。这为多年后金川再度叛乱埋下了伏笔。

清军在两次金川战役中都付出了重大损失,但第一次并没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次算是残胜。金川战役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算是有一定水分,但终归还算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十一月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头目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叛乱。这是自康熙年间台湾并入清朝版图以来发生的最大规模民变。

乾隆派遣福康安等将领统率3万清军登岛作战最终俘获林爽文。此战对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意义重大基本不存在什么水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位于如今越南南部的广南王国攻打位于如今越南北部的安南王国。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清朝出兵万人援救安南黎氏王朝。清军仅用20天时间就攻陷了越南首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清军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广南阮文惠趁机率大军偷袭迫使清军退走。

此后阮文惠主动遣使向清朝谢罪称臣。乾隆最终同意册封阮文惠为安南国王。安南战役与当年的征缅战役一样:都没能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对方迫于清朝的强大国力选择主动称臣。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至1792年)乾隆皇帝两次出兵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清军在这两次自卫反击战中不仅成功捍卫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且还乘胜追击翻越喜马拉雅山兵临廓尔喀首都城下。因此反击廓尔喀之战基本不存在什么水分。

0 阅读:114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