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洗三澡,命比纸薄”?哪“三澡”不能洗?千万别不当回事

岐黄日志 2024-02-20 18:11:00

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办 张媛琳

65岁的张大叔在退休之后,热衷于户外运动。他每日都会约好友一同进行羽毛球锻炼,打累了,出一身汗,就在体育馆内的大澡堂泡个澡,别提有多舒服。

前几天,张大叔像往常一样打完球准备去泡澡时,刚好遇到好久没见的朋友,就多聊了几句。可能是泡澡时间有点长了,张大叔刚穿上衣服出门,被冷风一吹,顿时感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朋友看他不对劲,连忙打120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张大叔是突发脑梗死,所幸送院及时,经过紧急处理后,他的意识很快就恢复了,而且由于平日有锻炼习惯,手脚功能也恢复良好。张大叔纳闷,自己不过是比平日洗澡洗久了点,怎么突然就得了中风?

这3个时刻洗澡

当心洗的是“要命澡”

不仅是冬天洗澡有讲究,这三个时刻也不适合洗澡,对身体伤害性非常大。

01运动后就洗澡

运动结束后,立刻洗澡并非恰当的选择。这是因为,在接触到热水后,肌肉和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使得流向这些部位的血液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其他器官的供血量减少。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群,一旦心脏或脑部的供血不足,可能会触发疾病发作。

02一起床就洗澡

许多人习惯于早晨洗澡,然而,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晨(6至10点)血压往往处于高峰期。在此时段洗澡,皮肤表面血管扩张,血压突然下降,可能导致脑部和内脏器官缺血,进而引发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低血压和休克。

03饮酒后就洗澡

在诸多场合,人们可能需与酒有所接触。然而,饮酒后立即洗澡并不适宜。原因在于,酒后洗澡会导致体内储存的葡萄糖消耗,从而引发血糖下降。酒精又会抑制肝脏活动,妨碍葡萄糖的储存,进而容易诱发低血糖和休克。

老年人冬季洗澡暗藏危机

洗澡前做好这4事

1

洗澡前先“体检”

在进行沐浴前,老年人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无不适之感。若刚进食或服用药物,或出现疲劳、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先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沐浴,以免湿热环境加剧身体不适。

2

饭后1小时再洗澡

建议老年人在进餐后1小时洗澡,并在洗澡前饮用一杯温开水,以补充洗澡过程中因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大量水分流失。洗澡结束后,待皮肤尚未完全干燥时,全身涂抹保湿护肤霜,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锁住水分,减轻老年人皮肤瘙痒症状。

3

时间别超过20分钟

许多老年人倾向于泡澡,然而,泡澡时间过长,会导致皮肤血管广泛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得脑组织血流量相对减少。考虑到许多老年人存在动脉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减弱等问题,自身调节血液循环的能力较差,长时间沐浴容易使人疲劳,引发心脏缺血、缺氧,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以及心律失常乃至猝死。因此,建议盆浴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70岁以上老年人沐浴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淋浴以3至5分钟为宜,每周1至2次即可。

4

身体和浴室都要“预热”

冬季室内和浴室温差大,老人洗浴后容易着凉,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更要注意。老人冬季洗澡,往往习惯性地把水温调高,皮肤受到热水刺激,毛细血管就会扩张,血流加快,心脏出现反射性的心率加快。一旦关掉水龙头,或是浴室内有寒气入侵,毛细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不断刺激血压与心率,容易使高血压患者出现急性脑、心缺血,导致急性脑中风、心脏病等危险。建议老人冬季洗澡前先做好充足准备,提前5分钟打开浴霸,确保浴室温暖。洗澡时,水温最好接近或略高于体温,以37℃~40℃为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洗澡时的水温还应低一些,保持在32℃~35℃为宜。

5

别锁门,有人陪

针对老年人群体,鉴于他们手脚灵活度欠佳、体力有限的特点,长时间站立洗澡可能导致其力不从心,甚至晕倒或滑倒。因此,建议在洗澡时尽量有家人陪伴,并携带一个小板凳,以便在疲劳时可以坐着洗澡,从而节省体力,同时避免滑倒的风险。此外,若老年人独自洗澡,应确保不锁门,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得到及时救助。

0 阅读:0

岐黄日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