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础胰岛素”,有哪些作用?医生讲清楚

张伟小张 2025-01-08 08:18:42

最近,张医生遇到了好几位肝脓肿的病人,这几位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种免疫功能的削弱使得这类朋友更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再加上血液中长期存在高糖水平,为细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和血管病变导致肝脏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除了糖尿病以外,这几位肝脓肿病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太愿意检查身体,导致疾病被发现时,大都感染已经非常严重了。一位病人的女儿对张医生说,她就想不明白,她的父母舍得花钱外出旅游,舍得花钱买好吃的,舍得花钱买衣服,就是不舍得花钱去检查身体。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咱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做太多的探讨了。

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是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甚至肝脓肿发生风险的。但是,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会逐渐减退,胰岛素治疗现在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的重要手段 。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体内胰岛素的释放,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进食后,随着血糖水平升高,体内胰岛素释放会增加,随着血糖水平的下降,胰岛素的水平也会下降,避免出现低血糖,但这并不意味着身体里一点胰岛素都没有,非进食状态下,胰岛 β 细胞的持续胰岛素分泌被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正因如此,我们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应该尽量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释放和作用模式。

聊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基础胰岛素的量到底有多大,我们在使用基础胰岛素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我们体内基础胰岛素的含量?看上去似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答案却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体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约占胰岛素全天分泌总量的 50%,这些基础胰岛素通过调控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达到维持血糖的稳定和调控葡萄糖代谢相关的生命活动。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当我们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升糖素样肽 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就可以加用基础胰岛素 。但让人感到担心的是,中国2型糖尿病的朋友在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面,存在3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开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时机较晚,起始剂量偏低,治疗后剂量调整不足。这3个问题是导致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要想保证体内基础胰岛素的含量,我们只需要皮下注射外源性基础胰岛素,就可以部分模拟正常人体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 ,帮助控制基础血糖。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的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3大类,分别是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中效胰岛素是人胰岛素锌晶体和鱼精蛋白结合而制成的基础胰岛素,具有明显峰值,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的特点,但价格比较便宜。

长效胰岛素在咱们国内使用较少,最常使用的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朋友们比较熟悉的有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在人胰岛素的基础上进行化学修饰,经皮下注射后能更好地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作用,低血糖发生风险较低。下面这张图片是张医生从指南上截图下来的,这里面清晰的描述了不同的基础胰岛素,各有哪些特点。

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病朋友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方案及患病朋友的意愿等情况后制定。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朋友,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控制在4. 4~6. 1 mmol/L,这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

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低的朋友,可设定较为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6. 5%、空腹血糖控制在4. 4~5. 6 mmol/L。很多朋友看到这个目标,都有一点担心,把血糖控制的这么低,难道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吗?

近期国内的研究显示,对于应用≥1 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年2型糖尿病病人,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时,将空腹血糖目标设定为≤6. 1 mmol,能进一步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但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合并严重疾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较为宽松,糖化血红蛋白<8. 0%,空腹血糖≤7. 0 mmol/L 或更高。

通过对于3类人设定不同的降糖目标,我们可以得出至少3个结论。1、2型糖尿病的病人需要设定清晰的控糖目标,而且控糖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棍子打死。2、制定控糖目标时,要考虑患病朋友的患病时间、预期寿命、是否有低血糖和并发症等很多因素,需要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3、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主要的参考指标。

聊到这里,关于基础胰岛素的知识,相信朋友们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如果朋友们感兴趣,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咱们在以后的作品中再详细阐述。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1 阅读:180
张伟小张

张伟小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