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无所不用其极,动用了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力量,试图压垮对方。这场冷战的主角虽然不是英国,但在台前幕后都能看到英国的影子。如果把时光再往前倒退一百多年,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前十年,大英帝国和苏联的前身——俄罗斯帝国还进行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巅峰对决,堪称另一个版本的冷战。这场冷战一般不为人所知,但同样扣人心弦,精彩纷呈。
01 俄罗斯帝国的崛起英俄百年大博弈还要从拿破仑战争说起。法国是传统的欧陆霸主,特别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拿破仑在战争的洗礼中横空出世,几乎整个欧洲都匍匐在法兰西帝国的脚下。当时的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海上霸权,积极拉拢欧陆列强围殴拿破仑。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遭遇彻底失败,法国称霸欧洲的历史结束了。虽然击败拿破仑是欧洲诸国共同协力的结果,但不经意间,却把俄罗斯帝国推向了欧陆霸主的宝座。
俄罗斯帝国,也就是沙皇俄国,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当初只是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一个封建小邦,长期掩藏在森林深处,不为世人所知。后来,莫斯科公国独立并强大起来,通过不断蚕食金帐汗国的碎片迅速扩张了版图。历代沙皇都野心勃勃,妄图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几百年间,沙皇俄国的疆土已经扩张到了欧亚两洲,并且在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也建立了殖民地。巅峰时期,它的领土面积将近2500万平方公里,成为一个巨无霸国家。
一直到18世纪,在欧洲列强看来,沙皇俄国还是一个很边缘化的国家,空有巨大的体量,但由于实行农奴制,各方面要比西欧落后得多。即使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也不能弥补这个差距。虽然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沙皇俄国兼并了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还三次瓜分波兰,但西欧人还是觉得沙皇俄国远在天边。在当时,人们普遍把沙皇俄国当成是一个次等强国。
但就是这个次等强国在自己的国土上击败了拿破仑,并且尾随着撤退的法军一路追击,最终挺进法国,跃马塞纳河。之后,作为反法联军统帅的亚历山大一世,决定要为俄国捞取最大的好处。最终,俄国在维也纳分赃会议上,获得了最多的土地,也获得了“圣神同盟”盟主的称号,可谓收获颇丰。
沙皇俄国当时被称为“欧洲宪兵”,借助“神圣同盟”的旗号到处进行干涉,俨然成为欧洲霸主。这就和海上霸主英国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英国一直奉行均势战略,严禁欧陆出现一个霸主级强国。就这样,英国人的战略考量,和俄国人的飞扬跋扈直接把英俄两国推向了对抗的深渊。
02 初次争锋拿破仑战争后,由于受欧洲均势的制衡,沙皇俄国向西方的扩张暂时得到抑制,于是,它就把目光对准了近东、中东和中亚。俄国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衰落,沙皇俄国作为它的传统敌人,非常热衷于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遗产。而中亚地区存在几个突厥系的汗国,由于地理位置上靠近俄国,只要俄国下定决心,收入囊中也指日可待。而波斯方向也是俄国南下扩张的一个重点,按照彼得大帝的战略规划,俄国将来要成为一个濒临四大洋的国家,俄国南下波斯,是进入印度洋的一条捷径。
俄国人的计划,必然要挑战英国的利益,俄国人也知道,英国是海上霸主,与英国人在海洋上争锋,俄国将毫无胜算。但俄国人很聪明,懂得发挥自己在陆地上的优势。俄国只有通过陆路向中亚渗透就能威胁大英帝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印度,从而掐住英国的死穴。反过来,由于疑惧俄国的计划,英国也只有提前把中亚和波斯纳入势力范围才能阻止沙皇俄国的进军,从而确保帝国的安全、独立和行动自由。
触觉灵敏的英国人首先进行布局。1810年,英军查尔斯·克里斯蒂上尉化装成马贩子,前往阿富汗和波斯,会见当地王公。俄国人迅速做出回应,1812年,俄军突然袭击了英国支持的波斯军队,克里斯蒂上尉也不幸战死,波斯被迫割让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地。此举使英国明确认清了俄国将成为争夺亚洲腹地的主要对手,遂于1814年与波斯签订了《德黑兰条约》,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和每年15万英镑的赠金。
在中亚方向,由于地理条件的便利,俄国人很早就曾试探过进入该地。1819年,24岁的穆拉维约夫上尉(后来的黑龙江伯爵)跋涉1300公里,抵达咸海南岸的希瓦汗国。他成功地取得了当地可汗的信任,使其同意与俄国通商并建立友好关系。1821年,俄国探子的踪迹又深入到南方的布哈拉汗国境内。俄国间谍通过刺探情报,认为只需派出3000名精良的骑兵,就可以颠覆当地政权,将这些汗国完全并入俄国疆域之内。
与英国人的踟蹰不前相比,俄国人的攻势要凌厉得多。1826年9月,俄军第二次入侵波斯。第二年,俄军一举攻克包括大不里士在内的整个阿塞拜疆地区。1828年2月,波斯被迫签署奇耻大辱的《土库曼恰依和约》,将阿拉斯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包括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割让给俄国,并赔偿价值150万英镑的黄金;俄国在波斯全境还取得了一系列特权。此后一个多世纪里,来自北方的威胁如同泰山压顶,压迫了波斯整整150年。
在中亚,从1827年至1854年的近30年间,俄国人征服了整个哈萨克草原。面对俄国人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人感到很紧张,英国认为,当俄国人把各中亚汗国全部臣服后,阿富汗将成其入侵“帝国皇冠之宝石”——印度的跳板。因此,为了阻止俄国人南下印度,1838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英阿战争,以图扶植亲英政权,但英军遭到惨败,不得不撤出阿富汗。随后,英国集中精力稳定后方,完成对南亚次大陆的整合统一。
而在近东方向,英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双方的大博弈也进入到第一个高潮,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热战。
03第一次高潮——克里米亚战争整个19世纪前半叶,沙皇俄国在欧洲、中亚和波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信心满满,决定高歌猛进,下一步准备拿土耳其开刀,饮马土耳其海峡。
19世纪中期,法国和沙皇俄国因为“圣地问题”矛盾激化。拿破仑三世的目的很明确,他就要借“圣地问题”大做文章,企图打破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套在法国身上的枷锁。法国的计划正好和英国不谋而合,因为在近东,俄国扩张的势头使得英国十分不安,如果沙皇饮马土耳其海峡,那么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英国认为土耳其海峡是决不可以放弃的。在背后支持法国反而有助于实现遏止俄国的目标,因此英国决定和法国站在一起。
而沙皇俄国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的灾难,继续向土耳其施压,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令俄国意料不到的是,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表现得异常强硬,这让俄国大动肝火。按照俄国的脾气,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必须要在战争中得到。1853年10月16日,俄国向土耳其开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战争的结果是俄国面对拥有技术优势的英法联军全面溃败,塞瓦斯托波尔沦陷,黑海舰队全军覆没。而这一次,该轮到沙皇成孤家寡人了,整个欧洲没有人支持他,他吐出了已经被吞进肚子里的利益,最后竟然抑郁自杀了。当然战争还在远东、波罗的海、白海等地进行,战后俄国怕阿拉斯加被英属加拿大吞并,廉价卖给了美国人。
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方主要列强第一次联手土耳其共同对付沙皇俄国,俄国本来想着自己和欧洲是一家人,谁知道西方列国竟然把俄国人当成是最大威胁,竟然帮着异教徒对付自己,俄国真是郁闷至极!俄国的惨败也昭示着沙皇君临欧洲的梦想破灭。
04第二阶段克里米亚战争把俄国人在欧洲的扩张之路封死了,但作为双头鹰的他们还有很多其它的选择。有人说,俄国就像是一张弓,弹性十足,弓臂向一个方向弯曲,目的是往另一个方向射得更远。沙皇俄国在欧洲方向上吃瘪,那它就在另外的方向上进行弥补,甚至加速前进。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开始把目光重新投向了中亚和远东,由此拉开了英俄第二次大博弈的序幕。
在远东,沙皇俄国一直觊觎富饶的黑龙江流域。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俄国准备趁火打劫,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在中亚,俄国人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一个又一个穆斯林文明中心陷入俄国人之手——塔什干于1865年陷落,布哈拉于1868年陷落,希瓦于1873年陷落,格奥克-杰彼于1881年陷落,梅尔夫于1884年陷落。这些猛烈的推进使得在印度的英国人大为惊恐,战争的危机和谣言一再发生。
为了阻止俄国人南下,1878年,英国人发动了第二次英阿战争,但和上一次一样,英国人同样铩羽而归。在这场扩张竞赛中,沙皇俄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1885年,英国和俄国在阿姆河的偏远绿洲潘杰(今土库曼斯坦谢尔赫塔巴特)发生军事对峙,几乎酿成战争。英国最后决定接受俄国的建议,接受双方的现有控制界线为俄国与阿富汗之间的边界。随后,两国经过协商,在帕米尔达成谅解协议,英俄在阿富汗的冲突暂时告终。就这样,英国把阿富汗作为英俄之间的缓冲国,来保障印度殖民地的安全。
在波斯方向,俄国和英国分别在不同时期进行了入侵,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后来,经过协商,波斯北方大约一半领土归属俄国的势力范围,而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大约四分之一的领土划归到英国的势力范围。
05 第二次高潮——日俄战争按照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沙皇俄国控制着亚欧大陆这个世界岛的枢纽地带,而英国作为海洋帝国,要想遏制俄国的扩张,就必须在边缘地带进行围堵。在19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和英国在亚欧大陆非常广泛的地区进行激烈对抗,其惊心动魄丝毫不亚于后来的冷战。渐渐地,远东逐渐成为两国互相争夺的焦点。1885年,朝鲜爆发巨文岛事件,英俄双方第一次在东亚直接交锋,剑拔弩张,但双方都忌惮对方的实力,最终在清朝的斡旋下知难而退。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趁机向新疆渗透。英国也参与了进来,为了从南方围堵俄国,开始染指西藏和青海。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俄国在得到一部分领土后,就从新疆撤了出来。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非常热衷于把北中国变成他的“黄俄罗斯”,于是趁义和团运动独霸东北,并策划外蒙古自治,把长城以北地区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与此针锋相对的是,英国把长江流域当成是自己的实力范围,双方一北一南,互相对峙。
为了对付俄国,英国起初一度以清朝作为其在东亚的代理人,但随着甲午战争清朝的惨败,英国人觉得清朝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转而扶持日本。而日本对俄国主谋的“三国干涉还辽”大为不满,也乐意抱住英国这个大腿。
为了更方便于在远东进行扩张,沙皇俄国修建了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并把支线从中国东北穿过,从而牢牢把控住了东北。1898年3月,沙俄又强租旅顺和大连。同时俄国又积极在朝鲜扶植亲俄势力,力图取代日本在朝鲜的地位。俄国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使得和日本的矛盾尖锐起来,日本朝野已经将俄国视最大的假想敌。
在共同利益的趋势下,1902年1月30日,日本与英国正式签订盟约,共同对付俄国。在英日结盟的形势下,法国不会为了俄国得罪英国,德俄之间本来就存在复杂的矛盾,同样不会为俄作战,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独占满洲的局面。这样,在即将爆发的战争面前,俄国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1904年2月8日,日本在英国支持下,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俄国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最后战败。但我们仔细推敲就可以知道,俄国失败的主因就是后援供应不上。俄国不远万里从欧洲调兵,沿途都要经过英国的势力范围,一路上英国人没少给俄国人出幺蛾子,最后俄国人的战败也在情理之中。
06结束语日俄战争后,由于英国和俄国都达到了其扩张的极限,并且在其互相接触的地区,也逐渐达成了谅解。更重要的是,随着德国实力和野心的爆棚,英德矛盾已经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而外强中干的俄国已经不再被英国视为最大威胁,而是拉拢的对象,最终,两个敌对一个世纪的对手走到了一起。1907年,《英德条约》签订,标志着英俄双方的世纪大博弈正式结束。
进入20世纪以后,大英帝国逐渐解体,而沙皇俄国也变成了苏联。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继续拾起以前的衣钵,把冷战玩得炉火纯青。现在,苏联已经变成了俄罗斯,而英国还是那个日已落的英国,人们都在讥笑着它们的衰落。殊不知,它们在那个纵横捭阖的年代里,都是顶级的地缘政治操盘手,说实在的,我们真没有什么可以嘲笑它们的。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明状态,在未来,两种文明还会演绎出怎样精彩的历史,我们将拭目以待。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都感谢英国,没一个说英国坏的,俄国就不一样了,独立后都成了俄罗斯的死敌
把俄罗斯堵在陆地上英国人是对的
俄罗斯实在是太贪婪所以在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喜欢俄罗斯人。
狗咬狗,一嘴毛。没一个好东西
俄罗斯人太坏,我听说在东北,当地人恨老毛子多于恨日本人,
老毛子侵略成性,半死不活的老毛子才是好的
人品俄国比英国差!实力现在是俄国比英国厉害
那是冷战的前奏,没有如此恩怨,丘吉尔会急的不行来个铁幕演说吗?冷战到现在还没结束,别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