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江西女子花239万丰胸致十级伤残”的新闻引发热议。消费者玲玲(化名)为追求“完美身材”,在医美机构的诱导下接受了所谓的“CRT自体胶原蛋白再生技术”,却因注射物中检出黄牛、驼鹿等动物DNA,导致胸部畸形并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医美行业的乱象,更揭示了消费者维权困境背后的监管漏洞。
1.虚假宣传诱导消费2017年,玲玲在江西宜春某美容院被推销CRT丰胸技术,该技术宣称“取自体血液培养胶原蛋白,无排异、绝对安全”。CRT创始人白晋及代理机构通过夸大专利技术、隐瞒风险等手段,吸引了包括玲玲在内的多名消费者。2.9次手术与身体恶化玲玲在7年间辗转北京凯润婷医院、初美人门诊部等机构,接受了9次手术(含修复),总花费239万元。然而,术后胸部逐渐变形,甚至出现注射物渗漏至腹腔的严重问题。2024年检测显示,其体内注射物含聚硅氧烷假体及黄牛、驼鹿DNA,与宣传的“自体”完全不符。3.维权困境:机构关门,责任推诿当玲玲试图追责时,涉事医院早已吊销执照或停业。CRT代理公司及美容院均以“非操作方”为由推卸责任,而主刀医生白晋虽仍在其他医院执业,却因法律漏洞难以被追责。
1.“换壳”逃避责任涉事医院凯润婷、初美人虽被注销,但其关联公司法人仍在原址开设新诊所(如“沃德美康”)。机构通过频繁更换名称、股东交叉等手段规避追责,消费者维权无门。2.暴利分成与资质造假美容院从消费者手术费中抽取40%分成,玲玲单笔费用中美容院获利近百万。主刀医生白晋未在初美人门诊部备案执业资质,且涉事医院诊疗科目不全(如无麻醉科资质却实施麻醉),存在多项违规操作。3.监管滞后与法律漏洞卫健部门调查发现,因涉事医院病历缺失,注射物来源无法追溯,且《医师法》实施前(2022年3月1日)对无资质执业行为缺乏处罚依据,导致白晋等责任人未被追责。类似案例并非孤例:2022年消费者兰兰同样因CRT技术受害,注射物检出骆驼、蝙蝠DNA,法院虽判赔75万元,但机构已倒闭,赔偿无法执行。
1.警惕“自体”概念包装CRT技术以“自体”为噱头,实际使用来源不明的动物源性填充物,存在感染、过敏及组织侵蚀风险。消费者需核实技术资质,要求提供注射物成分证明。2.选择正规机构与医生查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医生执业资质,避免选择无麻醉资质或超范围经营的机构。留存病历、收费凭证等证据,以便维权。3.呼吁加强行业监管需建立医美项目追溯机制,严查虚假宣传与非法行医。对频繁“换壳”的机构实施联合惩戒,限制违规从业者进入行业。
玲玲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医美行业乱象的缩影。在容貌焦虑被资本裹挟的当下,消费者更需理性看待医美风险,监管部门亦应重拳整治行业痼疾。唯有如此,才能让“求美者”不再付出健康与金钱的双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