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陷“隔夜鲜果”风波:平价奶茶之光的食安之殇

山猫有名 2025-03-14 23:35:48

今日,茶饮行业头部品牌蜜雪冰城因食品安全问题冲上热搜。其湖北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被曝使用常温过夜的鲜果切片制作饮品,甚至店员直言“不敢喝自家柠檬水”,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强烈质疑。作为全球门店超4.6万家、刚于3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平价奶茶之光”,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快速扩张下的管理漏洞,更敲响了现制茶饮行业食安风险的警钟。

事件核心:隔夜鲜果、苍蝇乱爬与“监控死角”操作

1.隔夜水果切片违规复用据记者暗访,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将当天剩余的柠檬和橙子切片藏匿于操作台下方或装入不锈钢桶中,常温保存过夜后次日继续使用。店员坦言:“操作要在监控盲区进行,怕公司看到。”尽管总部规定鲜果必须“现切现用、当日废弃”,但涉事门店为节省成本,公然违反流程。2.卫生状况堪忧:杯盖苍蝇乱爬调查视频显示,门店内苍蝇和飞虫频繁出现在奶茶杯盖中,店员却仅简单清洗后便继续使用。有店员解释:“杯盖明天接着盖柠檬和橙子。”此类操作直接污染食材,进一步加剧食安风险。3.员工自曝“不敢喝”面对隔夜水果切片和卫生问题,店员直言:“我以后不敢喝了,我有点害怕。”这一表态不仅折射出内部员工对食安管理的失信,也暴露了品牌培训与监管的缺失。

企业回应:甩锅“员工违规”与监管乏力

1.店长称“无法24小时盯着”涉事门店店长邹先生将问题归咎于“店员个人违规操作”,称总部要求严格但执行困难,“不可能24小时盯着”。此回应被质疑推卸管理责任,凸显加盟模式下总部对门店的督导流于形式。2.蜜雪冰城总部“记录问题”记者多次致电蜜雪冰城客服及负责人,仅获“详细记录并反馈”的标准化回复,未公布具体整改措施。品牌方在上市后首周即曝出丑闻,其危机公关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备受拷问。

法律与监管:立案调查与行业警示

1.监管部门介入宜昌市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门店立案调查,扣押涉嫌标签不规范的原材料,并将扩大检查范围至辖区内同类门店。执法人员强调,若违规属实,将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24条严惩,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2.行业连锁反应同日,另一茶饮品牌“沪上阿姨”武汉门店亦被曝使用过期原料并篡改效期标签,涉事门店已闭店。两起事件叠加,引发公众对现制茶饮行业“重扩张、轻管理”模式的广泛质疑。

品牌危机:上市光环下的信任崩塌

蜜雪冰城母公司蜜雪集团上市仅11天便陷入食安风波,其招股书中强调的“严格品控”承诺遭打脸。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净利润达34.86亿元,但快速扩张下门店数量激增(全球超4.6万家)与管理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

消费者反应

网友调侃:“喝的是性价比,赌的是免疫力。”

部分消费者表示将转向其他品牌,直言“低价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未来走向:整改与行业反思

1.企业自救蜜雪冰城需立即启动全国门店排查,强化数字化监控(如取消“盲区”)、完善奖惩机制,并公开整改进展以重建信任。2.监管升级专家呼吁对连锁茶饮企业实施“飞行检查”常态化,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犯品牌加重处罚。3.行业启示现制茶饮行业须平衡规模扩张与质量管理,将食安作为核心竞争力而非成本压缩的牺牲品。

结语

蜜雪冰城的“隔夜鲜果”事件,不仅是单一门店的违规,更是整个行业野蛮生长的缩影。当“平价奶茶之光”蒙上食安阴影,品牌需以透明整改与体系重构回应消费者期待。毕竟,守住舌尖安全,才是企业长久生存的真正“护城河”。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