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部的好评如潮,到第二部两极分化,《封神》第三部该何去何从?

文丑 2025-02-17 01:23:13
前两部的成就与争议

1. 《封神第一部》:九年磨一剑的工业化探索2014年启动的《封神三部曲》是中国首部采用“三部连拍”模式的电影项目,总制作周期跨越11年,仅剧本打磨就耗时近五年。导演乌尔善集结了8000多名工作人员,并开创性地建立“封神演艺训练营”,对新人演员进行为期半年的“君子六艺”培训,包括马术、武术、礼仪等,最终呈现了姬发骑马射箭、质子团跨越火墙等高难度实拍镜头。

影片以明代道教水陆画、商周青铜器纹样和宋代山水画为美学基底,构建了人、仙、妖三界视觉体系。例如,昆仑仙境灵感源自《千里江山图》,龙德殿则仿制故宫太和殿,细节考究到连农具材质都参考了殷商时期的贝壳工艺。最终,《封神第一部》以26亿票房和“自来水”口碑成为现象级作品,被视作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

2. 《封神第二部》:争议中的坚守与创新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延续了前作的宏大叙事,但口碑两极分化。票房虽破11.52亿,却被批评“剧情混乱”“特效割裂”。争议焦点包括:

人物改编:姬发被塑造成优柔寡断的形象,邓婵玉成为“大女主”,削弱了原著中杨戬、哪吒的戏份。

特效争议:殷郊的“三头六臂”法相被调侃为“煤气灶成精”,尽管官方澄清其由国际顶级团队Scanline VFX耗时18个月制作,但仍被质疑审美西化。

情节争议:殷郊吸收元始天尊法力、通天教主造型“伏地魔化”等改编引发原著党不满。面对质疑,乌尔善坦言“能力不足”,但强调创作初衷是探索神话内核,并呼吁观众“给第三部机会”。

第三部的挑战与导演的愿景

1. 剪辑完成,特效再升级乌尔善透露,《封神第三部》已进入后期收尾阶段,视效难度远超前作,将呈现“九曲黄河阵”“诛仙阵”等原著经典场景,并增加神仙斗法、大规模战争场面。尽管第二部特效争议犹存,团队仍坚持整合全球资源,例如洛杉矶分公司负责高难度数字生物,中国团队统筹古建场景,试图平衡技术与美学。

2. 导演的反思与期待乌尔善承认前作未能完全满足观众期待,但强调三部曲是一个“完整的人”,第三部作为“腿脚”将收束整个故事,展现“武王伐纣”的精神内核。他呼吁观众以更整体的视角看待系列:“若前两部是铺垫,第三部将是高潮。”

3. 市场与观众的双重压力第三部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制作,更源于观众信任的修复。随着《哪吒2》等竞品的成功,《封神3》需以更扎实的剧情和视效赢回口碑。乌尔善表示,团队已吸取批评,将在叙事节奏和角色塑造上优化,例如强化杨戬、哪吒的戏份,还原“阐截之争”的史诗感。

结语:神话史诗的未完待续

《封神》三部曲的野心不仅在于票房,更在于重塑中国神话的当代表达。尽管争议不断,其工业化探索与美学创新已为中国奇幻类型片开辟了新路径。正如主演费翔所言:“它可能是后无来者的项目。”第三部能否为系列画上圆满句号,或许将决定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下一站高度。

0 阅读:0
文丑

文丑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