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临终前将皇权交给了杨骏,杨骏为何落得被灭三族?能避免吗

寻根拜祖 2024-11-23 16:47:55

元康元年(291年),太傅杨骏接到一条震惊的消息:晋惠帝已经批准了楚王司马玮的请求,准备发兵讨伐自己。

杨骏是太后杨芷的生父,晋武帝临终前为晋惠帝精心挑选的辅政大臣。自己忠心耿耿,为皇帝操碎了心,他怎么能倒打一耙,跟宗室穿一条裤子呢?看起来这个皇帝正如外界传言,脑浆子不够用呀。

震惊之余,杨骏有点手足无措,好在手下有能人,主簿朱振说:“宫中有变,主谋一定是贾皇后。您应该做两件事,一是火烧云龙门,向宫中示威,比他们交出首恶分子。同时打开万春门,引入东宫和外营的军队,您亲自带着太子入宫索要奸人。宫中一定会震惊,并老老实实按您的意思办,如此可躲过灾祸。”

朱振的建议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危急关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岂料杨骏一句话差点把朱振气个跟头:“云龙门那可是当年魏明帝建造的大工程,怎么能轻易烧掉呢?不妥,不妥。”

刀都悬到头顶了,还在乎一座建筑,朱振被噎得张口结舌,暗骂了一句“懦弱无能”后摇头离开了。

一群人七嘴八舌,杨骏优柔寡断,始终下定不了决心。半夜时分,侍中傅祗偷摸跑出宫向杨骏告密,并提议:您是不是应该率军去云龙门?咱不能守在这里不做任何防备嘛。

杨骏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做什么好。傅祗见状,知道大势已去,说了一句“宫中不能没人”,便转身离去。

大臣们不笨,都看出来了,傅祗这是要跟杨骏做切割的节奏。于是众人一个个打着哈哈,转眼全都散光了。命要紧,留在这里难道给杨骏陪葬?

就这样,杨骏浪费了宝贵的时机,干瞪着两眼等死。

第二天一早,殿中军包围了杨骏的府邸,一场激战后,杨骏被当场斩杀,杨氏被灭三族。不久,他的女儿杨芷被贾南风废黜,并被关进金墉城活活饿死。曾经权倾天下的杨氏家族,就这样一夜间堕入地狱。

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生前指定的唯一辅政大臣,杨骏和他的两个弟弟将军政大权一把抓,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怎么输得这么惨呢?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杨骏此人野心太大、能力太小,又气量狭小、刚愎自用。

杨骏出身于弘农杨氏,是东汉名臣杨震的曾孙。早年他官运不佳,一辈子仅混了个“军司马”的职务,晚年的他却因为女儿的原因陡然崛起。

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叫杨艳,生了太子司马衷(晋惠帝)。可惜杨艳红颜薄命,去世早。临终前,杨艳担心将来胡贵嫔当皇后,自己的儿子会遭殃,便哀求司马炎立堂妹杨芷为皇后。

杨芷生得美丽清纯,芳龄十八,德行又好,好色的司马炎没理由不答应,于是杨骏跟女儿沾光,成了国丈大人。

起初,司马炎并不看重杨骏,只是后来他忙于酒色,需要有个放心的人替他打理朝政。

既然是找“管家”,就得找个有能力的人嘛,有意思的是司马炎却不这么想,他剑走偏锋,偏偏看上了能力不足的杨骏。

这是什么逻辑呢?司马炎认为,能力太强了容易专权,他可不希望面对“霍光”。杨骏能力不够,却是太后的父亲,将来辅佐太子正合适。

正是司马炎的脑子进水,害了司马天下。

当司马炎被女色掏空,躺在龙床上连喘气都费劲的时候,他才看清了杨骏的真面貌,原来这家伙是个“矮巨人”,野心高得要摘星星。

面对烂泥一团的司马炎,杨骏也不装了,他竟然私自更改了遗嘱,将两位辅政大臣中的汝南王司马亮剔除,让自己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

那一刻,司马炎欲哭无泪,只能默默打破牙齿肚里咽。

司马炎死后,杨骏开始放飞自我,他按自己的意图大肆清洗官场,将自己的亲戚、亲信大量安插在重要岗位,搞得朝中怨声四起。

“任人唯亲”是一条俗套的罪名,在《走向共和》里,李鸿章有一句名言:“我不任人唯亲,难道要我任人唯疏?”

对呀,谁不任人唯亲?有错吗?怨声四起又如何?西晋的朝堂咋就这么矫情?

还真就不一样,杨骏的所谓“任人唯亲”绝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亲信,而是以身份划分为标准,形成了尖锐的政治派系。

前面我们提到,晋武帝“昏庸”,别出心裁地启用“能力不足的杨骏”。不过,那是一个故意矮化司马炎的说辞,他没那么昏聩,之所以选中杨骏,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西晋时期门阀集团势力过于强大,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司马炎必须未雨绸缪。

我们都知道,曹丕靠“九品中正制”确立豪门士族集团的特殊地位,并因此获得豪门家族的支持,完成了曹魏代汉。从那时候起,豪门集团进一步发育,到司马代曹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化到“门阀集团”的阶段。

其实司马家族就是门阀集团的一员,在取代曹魏政权之前,司马家族与门阀集团共荣,但在取代曹魏政权之后,司马家族就成了门阀集团的对立面。

面对这个困局,司马炎下了一手“妙棋”——培养宗室势力对抗门阀集团。

既然无法消灭,那就给他们培养天敌。司马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二者对冲,皇权就能稳固。所以,司马炎登基后大封司马氏诸王,一口气封了二十多个拥兵的诸侯王。

熟悉历史的朋友笑了,好一个“妙棋”,后来的司马家族闹内讧,引发了“八王之乱”,直接将西晋王朝给干废了。

话虽然如此,司马炎无法越过历史的环境束缚,在这种条件下选择“饮鸩止渴”实在也是迫不得已。

其实司马炎也未必不知道司马王爷们靠不住,所以他还需要留个后手,这个后手就是——培养外戚势力,以分化门阀集团。

你看,历史就是这样,不断重复,从西汉开始,皇权就一直在宗室、外戚、士族集团之间搞平衡术。

外戚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无法长久,换个皇帝,新的外戚就会取代旧的外戚,没有一个家族可以长期占据外戚的位置,这就保证了江山不被倾覆。

估计有人反对说,隋朝是怎么建立的?不就是杨坚凭借外戚身份篡夺了北周的江山嘛。

是这样,不过彼时的司马炎没看到这一幕,就算看到了,那种情形也不是常态,更何况司马炎还是留了一手,那就是选一个“能力不足”的外戚掌权,即便外戚有野心,也做不到。

杨骏还有一个“让人欣喜”的先天优势,那就是他没儿子,野心再大,杨家也只是锦绣江山的看门人而已。

这才是杨骏“中彩”的深刻历史背景,绝不是司马炎“脑抽筋”。

只是司马炎太低估了杨骏的“雄心壮志”,老伙计不想当门阀集团制衡下的受气包,也不想让宗室势力来分一杯羹,他要一劳永逸地将他们全部干掉,让皇权掐在自己手中。

也就是说,杨骏要对门阀集团“革命”,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排斥”,用“怨声载道”来形容简直就是轻描淡写了。

这不是用杨家的命跟整个门阀集团对赌吗?太吓人了!

于是杨骏的两个弟弟不干了:哥呀,你左右开弓,左手打门阀,右手打宗室,四处树敌,这不是自寻祸端吗?

从小亲密无间的表弟蒯钦也竭力相劝,甚至不惜以冒犯的方式跟杨骏顶牛,吓得杨家弟弟为他的安全担心。蒯钦却说:“我就是故意冒犯他,让他疏远我,将来就可以避免受他牵连而死了。”

可见,杨骏最亲的亲人们都已经看到了他的下场,而杨骏却刚愎自用,丝毫没有看清自己的危机。

其实贾南风与司马玮、司马亮的政治利益根本不一致,促成他们组合的动力就是杨骏不分青红皂白的“王八拳”。

如此低智商、大野心,低能力,大动作,杨骏的败亡一点都不意外。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杨骏已经大权在握,他有办法避免这个悲剧吗?

如果能给杨骏的智商充点电,他至少可以保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被清算,方法其实也不难。

下策:和稀泥,不作为,以自保为第一目标。

事实上,以杨氏家族的实力,是没办法对抗门阀集团的,不光杨家做不到,任何一个家族都做不到。如果杨骏能认清这个现实,就应该放弃“干掉对方”的想法,充当修补匠,不损害门阀集团的根本利益。

如此一来,哪怕门阀集团的局部利益受损,也不至于狗急跳墙。这么做的缺点就是他很容易被掀翻,但即便他被轰下台了,别人也不至于对他赶尽杀绝。

上策:拉一派,打一派,充当派系的调停人。

其实司马炎已经布好局了,杨骏只需要在门阀与宗室之间制造矛盾,他不偏不倚,两边骑墙,将战场让给别人,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才是最佳方案。

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道理就在这里,你越是小火慢炖,急的就是别人,门阀和宗室都不是省油的灯,让他们打。你杨骏军政大权在手,着什么急呢?忙着投胎去啊?

0 阅读:146
寻根拜祖

寻根拜祖

汲取先人营养,滋润后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