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真正的清官,退休后没钱回家,朱元璋得知后直接将他阉割

谈谈旧历史 2025-01-31 09:42:40

前言

他绝对是大明朝内为数不多的清官,一生秉正廉洁,一心为民。从未做过大明律法之外的事情,甚至他所倡导的一些优良美德,让老朱都自叹不如。

他就是明朝清官——曾秉正。可就是这样一个为人正直清明的人,为何会遭到老朱的阉割之刑?他究竟做错了什么样的事情?

清官曾秉正

曾秉正是明朝时期的南昌人,自幼为人正直,喜好读书。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考取功名,成为了大明的父母官。可他在众多官员内总是平平无奇,根本就轮不到他大显身手,很多展现才能的机会都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凭借着贿赂得来的。

可曾秉正恰恰确是那个最不会打官场的人,他的想法简单到只是为了百姓而已。像这样的人正是国家和君主所需要的,但却也是同行所憎恨的。本以为这辈子不会有出头之日的他,却意外得到了老朱的青睐。

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天象鬼神之说。所以在很多朝代,都会有测量天象或者充当预知未来的人,在明朝这个职位叫做钦天监。在1377年的某个晚上,钦天监的一纸奏折很快便交到了老朱的手上。

当老朱翻开奏折仔细阅读之后,眉头一紧,随后便起笔开始撰写诏书。因为钦天监的奏折上清楚的写着天有异象,五星紊度,日月相刑,封建王朝时期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警示,预示君有大过或国有大难。

于是,朱元璋按照惯例下诏求直言书,请天下人指出政治弊端和皇帝过失。诏书中,朱元璋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历程,从布衣起身,历经艰难险阻,才得到天下,成为皇帝。而现在,他希望通过广开言路,听取天下人的直言,来治理国家,避免灾难的发生。

也正是因为此次诏书的颁发,让曾秉正有了翻身的机会,他凭借着自己的直言进谏得到了老朱的赏识,于是便将他的职位提升到了刑部主事等职务。此后,他便在官场大显身手。只要是他审理的案子,不能说百分百的没有错案,但他绝对没有因贿赂而草草结案。

可以说,在鱼龙混杂的官场,他却犹如一块干净白皙的纸张,上面一点污渍都没有。因为不接受别人的贿赂,也不会贪朝廷的财产,所以曾秉正过得一直很清贫。那些朝廷给的俸禄,也都用来补贴家用或者分发给更穷的人。

所以,在百姓的眼中,这绝对是一个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的父母官。对于曾秉正的多次谏言,老朱是听取的,因为他的提议确实是非常实用且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可曾秉正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口无遮拦。

虽然他的提议得到了老朱的青睐,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将某些事情说出来。他的直言进谏也被有心之人多次向老朱弹劾他,同时曾秉正也得罪了不少人。百官的弹劾和曾秉正的满不在乎,让老朱无奈将他一贬再贬,最后直接将他开除了官职。

可是,开除官职也不至于让老朱授予他阉割之刑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曾秉正又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让老朱如此的震怒呢?

卖女换路费

“爹,救救我,爹!”随着小姑娘的哭喊声越来越远,曾秉正不忍的低下了头,默默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而抱着小姑娘的男子,恶狠狠的说道“老实点,你爹已经把你卖给我了,以后到了我们家要听话,不然有你好看。”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家都议论纷纷。曾经的大明三品官员,沦落到了卖女儿的地步,也实在是让人唏嘘。对于曾秉正的行为,大家众说纷纭,很快便有了对大明朝廷不好的言论。老朱在听闻后十分的震惊,不明白曾秉正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随后,老朱便差人前去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上文中,我们提到曾秉正因不分场合的直言,遭到了许多人的弹劾,老朱也对他失望,以至于将他的官职剥去,让他回老家养老。

可是没成想,这个为官清正廉洁的三品官员,竟因为被贬回家,没有多余的路费而选择卖掉自己四岁的女儿。这种事情虽然在那个年代也不算是少见,但是曾秉正的身份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在了解到曾秉正卖女的整个事情原委之后,老朱非常的生气,当即下令将曾秉正抓到牢狱之中。朝中弹劾曾秉正的声音越来越多,老朱下达的最后通牒就是将他行阉割之礼。或许曾秉正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引来如此的龙怒。

因为在老朱看来,他大明朝的三品官员,竟然可以贫困到卖女儿来过活的地步,这不就是往老朱脸上扇巴掌嘛。虽然这足以证明曾秉正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但他的做法也将大明王朝的脸面踩在了脚底下。

况且,因为他多次不分场合的言辞不当,完全让老朱无地自容,同时也得罪了许多朝廷内的官员。所以在他出事后的第一时间,不是有很多官员替他求情,而是有很多官员想方设法的弹劾他的不是。

可见他的那张嘴,在官场上得罪了多少人。虽然清正廉洁是好事情,但是官场上如人人都像他这般,估计也会是一团乱麻。最后,曾秉正被执行了阉割之礼,这也是他卖女的代价。之后,老朱并没有将他的女儿找回,曾秉正就这样一个人孤独的老去。

不过曾秉正的事情也反映出了当时明朝朝政的许多问题。例如他一个堂堂的三品官员,为何他的工资却不能够支撑他回去的路费,就算他平日里再去布施,那也不至于到卖女的程度吧。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来,明朝当时官员的工资问题以及贪污问题。

除此之外,曾秉正的事情也让老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虽然这个官员是一顶一的好官,但是他所反映的整个朝廷的问题,让老朱也有了些许的警醒。

0 阅读:22
谈谈旧历史

谈谈旧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