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94位皇帝,十六国南北朝不到三百年就出现了125位,在这些君主中能称得上英主明君的也就十来位,而北周武帝宇文邕又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有南北朝最强帝王之称,原因为何?因为他有三项第一无人可及。
一、忍功第一宇文邕在被架上皇位之前,宇文护已经杀了三个皇帝,一个是西魏恭帝拓跋廓,另两个就是他的兄长宇文觉和宇文毓(宇文护是史上杀皇帝最多的大臣)。
然而就在这么一个杀皇帝“专业户”的眼皮子底下,宇文邕却整整隐忍了十二年。
这十二年他是怎么过的呢?史载,宇文邕一上台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主动表示,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事,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也就是说所有事情都有堂兄拍板决定,定好了知会一声就行。
宇文护诛杀功臣宿将、排挤异己,他不管;宇文护提拔任用自己的亲信、儿子,他还是不管;宇文护儿子、亲信肆意妄为,他仍然不管……
傀儡我是自愿的,跟堂兄无关。这就是宇文邕给出的态度。
除了主动放权,私下里更是对宇文护“亲热”中带着谦卑,在宫中从来不让他行君臣之礼,而是“行家人之礼”,堂兄是长,宇文邕自然要先行鞠躬、作揖,这样就避免了尴尬,减少了宇文护心里的不舒服。
宇文邕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到。
这些其实都算不得出奇,任何一个傀儡都应该有这种觉悟,但他难就难在你要做到让对面的那个人以为你是真心实意的,这就需要足够的演技还有耐心了。
“侯莫陈崇事件”就充分证明了宇文邕的演技。
公元563年,大司徒侯莫陈崇陪宇文邕出差,视察原州。刚到目的地,半夜里,宇文邕就突然撇下大队人马,带了几个亲信急匆匆的返回了长安。
对此大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侯莫陈崇嘴欠,跟手下说:“我之前听算命的说,晋国公(宇文护)今年流年不利。皇上这么着急回京,肯定是晋国公死了”。
当然宇文护没死,宇文邕确实有急事,不过跟宇文护没半毛钱关系。不过,侯莫陈崇的爆料,却让他感觉到了危机,于是立刻召集百官,在朝堂上大骂侯莫陈崇散播谣言,诅咒国之柱石,然后向堂兄表示再有下次,决不轻饶!
皇帝表示不追究,但宇文护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亲自带着一大批亲兵卫队,全副武装的冲进侯莫陈崇的府邸,逼死了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是谁?地官大司徒,北周的二号人物,宇文护想杀就杀,明显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但宇文邕的答复是:没关系,还亲切的慰问了堂兄:皇兄末气,此人该杀,是朕考虑欠妥当了。
宇文护一点都不傻,尽管宇文邕已经做到了不找事,不说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他对皇帝的监视却一刻不停,宇文邕今天穿没穿裤衩,昨天在哪睡的,晚饭吃没吃辣椒,看的什么书,不用隔天,宇文护就会知道。
但他得到的消息却一直是:皇帝昨天去了太和池游玩,今天又迷上了一种叫象棋的游戏(宇文邕确实爱玩,还玩出了高度,据说象棋就是他发明的)。
让后世的我们都难辨真假。
怒发冲冠,谁都能做到,做不到的是控制情绪。
为一个理由轰轰烈烈的死,不难;最难的是为了一个信念,谦卑的活下去。
曹髦咱就不说了。东汉刘秀的大哥刘縯被杀,白天面对杀兄仇人,刘秀一切如常;夜深人静,刘秀捂着嘴,哭的床上到处是泪痕。宇文邕和刘秀一样,不是不恨,是他们的忍耐力强到让人害怕。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最好的时机。
而宇文邕这一等就是十二年。
宇文邕的忍功不用说是南北朝第一,放眼整个历史,也少有人可比。
二、反杀第一即便宇文护一直怀疑这个小堂弟是在演戏,但十二年足够让顽石点头,更不用说让一个人放松警惕了。
表面上什么都不管的宇文邕,其实并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悄悄的做一件事——找帮手。
他找到的第一个帮手,叫宇文孝伯。这位仁兄有谋略,有胆识,做事稳重,不仅是个刺探情报的高手,更关键的是从小与宇文邕一起耍,一起读书,是彻头彻尾的“发小”,值得信赖。而宇文孝伯也不负所托,尽心竭力,为宇文邕带来了朝廷内外的各种信息,让他可以足不出宫就能掌握朝廷第一手信息。
宇文邕找到的第二个帮手,叫王轨,据说是司徒王允之后。这位仁兄性子直,为人直爽,足智多谋,成为宇文邕最重要的参谋之一。
他找到的第三个帮手,叫宇文神举,时任宫廷卫队长。这位仁兄文武全才,尤善骑射,有他在,内宫就可以牢牢掌握住,至少睡觉的时候可以安稳一些。
这些人成为了宇文邕的铁杆亲信,最为亲密的朋友。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突破口终于出现了,宇文邕的六弟宇文直倒戈了。
宇文直虽然与宇文邕血缘更近,却一直是宇文护的人,宇文邕的兄弟几乎都遭到了打压,只有他一路高升,不仅做到了上柱国,大司空,还兼任襄州总管,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可以说极受宇文护的信任和重用。
但他确是一个浮薄诡诈,贪狠无赖之人,因为与吴明彻的沌口之败被宇文护论罪免官,就开始怨恨起宇文护来,最后怨恨到“义无反顾”的投靠了宇文邕,怨恨到劝说宇文邕杀掉宇文护的地步。
宇文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外地公干回到长安,照例去觐见皇太后,不过,今天有点特别,宇文邕让堂兄去见太后的时候帮个忙,读《酒诰》劝母后戒酒。
这件事很家常。
于是宇文护就去了。
然而就在他读的正起劲的时候,站在身后的宇文邕突然举起手中的玉圭朝宇文护的脑袋来了一板砖。
事发突然,宇文护也没有防备,就被一板砖拍懵了。他也是军人出身,虽然被拍倒在地,但还不至于丧命。
宇文邕一看宇文护没死,急了,让亲信宦官何泉砍宇文护,这个宦官心理素质不行,吓坏了,连砍几刀都没砍中。这时一个人突然杀出,一刀插进了宇文护的胸膛,这个人就是藏在门后的宇文直。
就这样,北周权臣宇文护死了,宇文邕完成了历史上经典的“反杀”。
大家可能会说,这也太简单了吧?好像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先别急,杀宇文护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有能力杀还得有能力“埋”。
宇文护死后,宇文邕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他的党羽发起了进攻,短短几天就把这批人全部解决掉了,谁该杀,谁该留,谁该接着用,宇文邕在这十二年里早就看得一清二楚。朝堂上一丝波澜都未起。
整个过程之滴水不漏,效率之高堪比后世崇祯除魏忠贤。
历史上傀儡反杀权臣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汉献帝(实际是王允)杀董卓,元子攸诱杀尔朱荣,但前者马上又被李淮郭汜反围了长安,最终跳楼自尽,后者则是在三个月后被尔朱氏的残余力量绞死,能杀却没有能力“善后”。
宇文邕的案例也就汉和帝刘肇诛杀窦宪有的一比,其他的如孙休除孙綝,刘志除梁冀、刘义隆除徐羡之、康熙除鳌拜,不是他们本身就算不上傀儡,就是除恶后还是傀儡,都比不上宇文邕在极弱势下的干净利落。
三、文治第一、善终第一宇文邕在文治上的表现主要有这么几个:
第一是加强中央集权。
他规定六府不必听命于大冢宰,削弱了大冢宰的权力,使之成为虚职;又改诸军军士为侍官,使军队国家化;再取消兵源的民族限制,境内凡男悉可为兵,大大扩充了军力;同时限定地方长官与僚属的关系,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另外,宇文邕还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书要制”,统一了北周的刑罚制度。
第二是打击世族。
世家大族占有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是历代统治者大伤脑筋的一个严重问题。他们也不是不想打击,但往往因为千丝万缕、扯不清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打击的程度有限,总是缩手缩脚。
但宇文邕却毫无顾忌,规定得很严厉,凡“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这是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来,对大地主荫护土地人口最严厉的一次法令。
第三是释放奴婢。
宇文邕曾三次下令释放公私奴婢,保定五年下诏:“江陵人年六十五以上者放免,七十以外者赎为庶人”;建德元年再次下诏:“江陵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建德六年灭齐后,下诏:“河南诸州之民为齐破掠为奴婢者,不问官私,并宜放免。其住在淮南者,亦即听还;愿住淮北者,可随便安置。”
周武帝的三次下诏保守估计,赦免了足有一百万人,大大解放了北周的劳动人口,积蓄了国家力量。
第四是灭佛。
历史上有多次灭佛运动,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有四次,即“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宇文邕就是三武中北周武帝。
灭佛运动虽然对于僧侣来说是一场浩劫,但对于国家来说却是利远大于弊。这从三武一宗俱是明君来看,就知道灭佛是有道理的。
佛教在不灭佛的日子里,一般都享受比较优厚的待遇:不交税,不服役,和尚比公务员都吃香,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僧侣越来越多,百姓越来越少,国家的赋税、兵员也就越来越匮乏,尤其是对于乱世中的老百姓而言,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把头发一剃,随便找个寺庙出家,要吃又吃,要喝有喝,还不用不兵役,何乐而不为?
所以,那些有志于国家富强,开疆拓土的帝王自然看不下去,所以太武帝“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还俗,以从征役”;北周武帝“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后周武帝“毁铜佛像以铸钱”,唯一一个动机不纯的唐武宗,用的名义还是“增官纳税,遂广其人”。
相比而言,宇文邕的灭佛运动算是比较和缓的。
他灭佛之前先是多次召开大会辩论三教先后,后来又亲自下场与佛门高僧辩论,后来他灭了北齐,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焚毁一切经像,严令灭佛。不到两年,北周就焚毁了寺庙4万余座,强迫了300多万僧尼还俗,佛教在北周一时间销声匿迹。
史载,宇文邕强制还俗的僧尼占了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北周的国力一下子就大大加强,不到三年就从被北齐压制的小弟一跃成为了主子。
第五是发展经济。
保定元年,宇文邕宣布重新铸钱,质量相当于之前的五倍,与五铢钱并行。次年又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便利于商业交往。
另外,他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以广灌溉”。
这些如果被视作明君的基本条件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下结果。
北周在宇文泰时代(那时还叫西魏)就一直被东魏压制,虽然双方在五次交锋中,西魏三胜两败,略占上风,但架不住宇文泰底子薄,西魏坐落于破落之关中,东魏位于富庶之关东,在盐铁、币帛、耕地、人口、马匹等各项指标上,都远远落后。
虽然宇文泰的文治能力比高欢稍强,又有苏绰这样的改革牛人相助,但也只是把西魏的劣势拉回来少许,而到了宇文护时代,多次出师不利,文治拉胯,又让天平大幅向东魏倾斜。
而北周在宇文邕的励精图治下,仅仅三年就实力大增,两次出师就灭了北齐,一统北方,虽然这里面也有北齐后主高纬自毁长城的因素,但你不能否认,当时的北周实力确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北齐,这就是宇文邕的文治功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同时期的其他几位雄主。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驱逐吐谷浑,统一北方。又北逐柔然,驱敌万里,南击刘宋,饮马长江。武功好的一塌糊涂。
文治方面也有一把刷子,他偃武修文,整肃吏治,遵儒崇汉,推行灭佛,推广楷书,为北方的经济、文化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他的结局是什么?
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国内曾经几度混乱,后来又犯下大错,听信中常侍宗爱的谗言,逼死了太子拓跋晃。
事后,拓跋焘虽然醒悟,不再信任宗爱,但却被宗爱抢了先,利用自己亲近寝宫的便利,与贴身宦官一起秘密潜入,将正在熟睡当中的拓跋焘杀死,年仅45岁。
拓跋焘可谓晚节不保。
再说前秦大帝苻坚,他也是完全统一了北方,军事上牛得一匹,文治上闪光点也多,如奖励农耕,减免赋税,重用汉族士人,使得国力强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但是,淝水一战,80万打不过8万北府兵,不仅沦为历史上的笑柄,还导致前秦帝国崩溃,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还有宋文帝刘义隆,智除权臣堪比宇文邕,后来更是有“元嘉之治”,但他三次北伐不但劳而不功,而且一次比一次惨,后来更是自毁长城,杀死长城名将檀道济,让北魏打到了长江以北的瓜步,辛弃疾就为此悲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司马光也把称赞元嘉之治的一段话,放在了元嘉十五年,实在是因为元嘉下半期无可称道的缘故。
刘义隆可谓是前明后昏。
只有宇文邕一如既往,即便是最后的病逝也是在北征突厥的路上。
柴荣的病逝为什么让人扼腕不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再给他们十年,甚至是三年,统一中原并不是梦。
宇文邕是十六国南北朝最强帝王,大家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