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来袭,脑梗患者除了保暖,还应多注意每天“2不做,5不吃”

雅琴爱科普 2024-12-16 15:06:37
【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一到冬天,寒风刺骨、气温骤降,不少人都开始裹紧大衣、围上围巾,生怕冷风侵袭。而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寒冷的冬季却是个“隐形杀手”。脑梗,全称脑梗塞,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疾病。它的发生,往往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等息息相关。冬季气温降低,血管更容易收缩,血液流速减慢,进一步增加了脑梗发生的风险。这个时候,保暖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尤其是避免一些不良习惯,否则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脑梗患者在冬天到底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2不做,5不吃”的话题。

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的症状可以说是“悄无声息”,但只要留心观察,还是能抓住一些蛛丝马迹的。以下几个表现,是脑梗患者或其家属需要特别警惕的:

一侧肢体或面部突然无力、麻木:这可以说是脑梗的“经典信号”之一。很多患者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某只手或脚变得不听使唤,甚至连简单的抓握动作都完成不了。有时候,这种无力感还会伴随着麻木,像针扎一样的刺痛感,或者完全丧失知觉。这是因为脑梗塞导致大脑某些区域供血不足,而这些区域恰好负责控制肢体或面部肌肉的活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轻视,尽早就医是关键。

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有些脑梗患者会发现自己说话变得含糊不清,甚至连简单的词语都无法表达清楚。有时,他们能听到别人说话,但却完全不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是因为脑梗可能影响到了大脑中的语言中枢区域。尤其是当这种语言障碍伴随其他症状出现时,更要引起重视。

突然的剧烈头痛或眩晕:脑梗的另一个常见表现是头痛和眩晕,特别是那些从未有过偏头痛或头晕史的人。如果头痛来得突然,甚至让人感觉像被锤子敲了一下,又或者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出现天旋地转的眩晕感,这可能是脑梗的先兆之一。

脑梗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血管堵塞”,它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脑梗发作后,受损的脑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水分聚集,形成脑水肿。脑水肿会进一步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脑梗患者中,有一部分人会在发病后出现癫痫。这是因为脑梗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可能引发异常的脑电活动,从而诱发癫痫。由于脑梗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食物或唾液容易误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这些都让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长期卧床的脑梗患者,由于下肢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变慢,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还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说到预防脑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多穿衣服,别着凉”。确实,保暖是重中之重,但光靠穿得暖还远远不够。以下几点,是冬季脑梗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

避免熬夜、情绪激动:熬夜会让身体的代谢功能变差,血液粘稠度增加。而情绪激动则可能引发血压突然升高,直接诱发脑梗。所以,脑梗患者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平和,尽量避免大喜大悲。

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冬天早晨气温低,血管容易收缩,这时候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很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患者适合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等。

饮食清淡,多喝水:冬天气候干燥,血液容易变得粘稠。脑梗患者每天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尤其是清晨起床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促进循环。

不憋尿: 憋尿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增加脑梗风险。

不久坐不动: 久坐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变差,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

不吃高盐食品: 高盐饮食会加重血压负担,诱发脑梗。

不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不吃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不利于血管健康。

不吃高糖食品: 高糖饮食会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不利于血管通畅。

不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容易加重血管堵塞。

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患者除了注意保暖这个“表面功夫”之外,更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管住嘴、迈开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2不做”,杜绝“5不吃”,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一份承诺。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远离脑梗塞的威胁。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1 阅读:562
雅琴爱科普

雅琴爱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