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孕穗期,打药正当时!第二遍药该打了,打啥药?

小马侃 2025-04-14 19:58:48

根据2024-2025年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及多地农技推广经验,小麦孕穗期第二遍药的核心目标是预防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防治蚜虫等虫害,同时补充营养促进幼穗分化。以下是综合多地方案的推荐用药及注意事项:

一、推荐用药方案

1. 杀菌剂选择

赤霉病防控:优先选用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亩用40毫升)或 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亩用50毫升),这两种药剂对赤霉病防效显著且持效期长。

白粉病、锈病防治:可添加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或 12.5%氟环唑悬浮剂,与赤霉病药剂混合使用。

2. 杀虫剂选择

蚜虫、吸浆虫:推荐 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亩用20毫升)或 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亩用25毫升),兼具触杀和内吸作用。

3. 叶面肥及调节剂

硼肥:补充硼元素促进授粉,推荐 有机聚合硼(亩用20克)或 流体硼(稀释1000倍)。

营养调节:搭配 磷酸二氢钾(150克/亩)和 芸苔素内酯(0.01%浓度10毫升/亩),增强抗逆性并提高光合效率。

二、综合配方示例

根据不同地区需求,可灵活调整:

基础配方(防病+促生长):

丙硫菌唑·戊唑醇40毫升 + 磷酸二氢钾150克 + 芸苔素内酯10毫升 + 硼肥20克,兑水15-20公斤喷施。

虫害高发区配方:

咪铜·氟环唑(亩用50毫升) + 联苯·噻虫胺25毫升 + 硼锌微肥20克,兑水均匀喷雾。

三、关键注意事项

施药时机:

在小麦 旗叶露尖、幼穗分化初期(约抽穗前7-10天)喷施,避免过早(增加倒伏风险)或过晚(错过小穗分化关键期)。

若遇阴雨天气,需抢雨隙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补喷。

混配原则:

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需现配现用,避免高温强光下喷施,防止药害。

抗性管理:

赤霉病重发区避免连续使用多菌灵,可轮换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

四、区域化调整建议

黄淮海麦区:重点关注赤霉病与蚜虫,推荐氟唑菌酰羟胺+噻虫嗪组合。

长江中下游麦区:需兼顾白粉病和吸浆虫,可添加三唑酮或联苯菊酯。

西北麦区:加强茎基腐病预防,可结合杀菌剂与腐殖酸类水溶肥。

通过科学配药和精准施药,可有效提升小麦成穗率,减少空秕粒,为高产奠定基础。建议农户结合当地植保站指导,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0 阅读:19
小马侃

小马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