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退保现象增加,年轻人:既然离躺平遥遥无期,不如活在当下

昌琳幸 2023-02-23 16:46:48

上学盼着放假,工作盼着下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总要有所期待才能有热情。但在我们的思维里,常常是逆向的。

“勤快是对的、休息是错的”,无论读书还是工作,我们总是被这样的价值体系压抑着。似乎“过得舒服些”,在很多人眼里不合适。不过,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这种过度奋斗带来的弊端,开始主动或被动地逃离。

社保退保现象增加,主要是以下群体,也不乏年轻人

也许追求稳定是一种本能,在很多家长的认知里,让学生上学时考重点学校、毕业后找“五险一金”的工作,几乎是唯一的“主线任务”。

但很多人发现,即便如此真的能换来安全感吗?外界环境不断变化,包括高学历毕业生也会迎来行业裁员,这便是生动的例子。

就在不少大学生迷茫于35岁危机时,又一现象默默改变着大家的倾向,那就是延迟退休方式的预估方案。虽然目前还未正式落实,但根据很多专业人士的推测,延退已是趋势。

包括其他生育率降低的国家,也是用这种方式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养老压力的。但听闻这种趋势后,多地却出现了社保“退保”现象的增加。

其中主要是灵活就业者,因为他们是全靠自己承担,每月金额要比在职者高很多。考虑到以后可能满15年也无法领,一些人就决定停止了。

但有人留意到,其中也不乏年轻人;还有部分明明能在企业缴纳的,却主动签自愿停缴协议。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毕业生坦言:既然离躺平遥遥无期,不如活在当下

退保现象的增加,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上面提及的延退初步可能方案,还包括灵活就业者的现实压力。说得直白些,“灵活就业”其中主要就是两种群体。

一是自己做点事的个体经营者,二是没有正式全职岗位、或者直接“家里蹲”的人。许多行业赚钱比以前困难,这些人的生活面临更多压力。而且每年费用还会上涨。

其次,当今体制外的招聘限制很多,不少求职者感受到年龄、家庭给找工作带去的严重局限。很多稍微靠谱点的岗位,别说35岁了,32岁可能就是“一个坎”。

难怪不少毕业生调侃,中年失业之后,只好“男保安、女保洁”。很多同学即使目前有看起来还可以的职业,也表示“不敢仔细考虑未来”。

大学生难以找到满意工作,早已不再是“眼高手低”的原因。只要待遇到位,很多人能接受平凡的职业。无奈的是即使他们放得下学历,即使大家都在努力,但离躺平还是遥遥无期。

之前有位体制内的男生,相亲时嘲笑女生“你做到退休也无法躺平”。虽然满是让人“下头”的优越感,却也说出很多普通毕业生的处境,叫人无奈。

尤其是很多80后、90后,其实从小的学习环境就不是很好。如今已是劳动者里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学历的红利期、创业的高回报期,已渐渐褪去。

用一位名人总结的话:这代人没拿到多少时代飞速发展的红利;却在承受着“提速”所产生的其他弊端。例如生育成本高、未来养老困难等问题。

所以,很多年轻人开始认为,既然这些压力和未来的变数,已经很难靠自己的勤奋而改变什么。那索性就不要做“长线视角”,退保后拿这成本“及时行乐”。

毕业生依然要尽量找有保险的工作,这涉及到其他层面

不难发现,上代人往往对未来的乐观指数,反而超过年轻人。因为他们更多地体会到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勤劳可以改变生活。

而这代人要面对的,则是“卷不赢、躺不平”的处境。很多毕业生只好选择“活在当下”,因为考虑长期发展反而可能觉得离出头遥遥无期。

不过,这里还是提醒广大毕业生,求职还是要尽力争取有社保的工作。除了几十年后的养老,它还包含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

再者,一家单位能否按要求给毕业生缴纳,这也反映着公司的实力。如果连这项福利都不愿意给,或者在转正时间上含糊,说明公司不够正规。

这往往意味着,企业过于在意用人成本,多半附带着对员工的过度压榨。即使毕业生有业绩有能力,也可能难以得到回报,要慎选。

【话题】你如何看待退保现象?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18

昌琳幸

简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