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深夜,长江和记实业宣布以228亿美元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及全球43个港口的运营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有人惊呼:“特朗普赢了!”有人断言:“美方施压,李嘉诚顶不住了!”
甚至有人笃定巴拿马正按照美国的剧本行事。

回溯过往,特朗普在任前后屡次声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重要资产”,甚至放话要“收回”控制权。
李嘉诚真的是顶不住了吗?美方真的能如愿“夺回”运河?
李嘉诚“断腕”?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执念由来已久。
重返白宫后,他数次公开宣称:“运河是美国建造的,理应回归。”
甚至扬言不惜动用“一切手段”。
这一系列表态是他经济民族主义路线的延续。
从制造业回流,到关税壁垒,如今轮到航运命脉。

从本质上看,特朗普的策略始终如一:制造外部矛盾,转移内部危机,巩固“美国优先”的叙事。
然而巴拿马运河主权于1999年正式归还巴拿马,美国既无法律依据,也无能力重新夺回。
特朗普真正觊觎的,并非主权,而是运营权。
自1997年起,李嘉诚旗下的和记港口集团通过国际竞标,取得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特许经营权。
此后近三十年,这片黄金水道成为全球航运枢纽,仅2024年,该港口群就贡献了长和集团约20%的利润。
对于美国而言,控制这些港口意味着什么?
差别化收费、优先通行权、甚至影响全球贸易流向。

掌控运河运营,就能为“美国优先”的贸易体系再添筹码。
为此,特朗普政府双管齐下。
国务卿亲赴巴拿马,施压政府“减少中国影响力”,甚至扬言经济制裁。
与此同时,美国资本巨头贝莱德出手,推动并购,试图用“资本渗透”取代“军事干预”。多重压力之下,长和集团最终选择套现离场。
美国的算盘真的能如愿?

总统穆利诺明确表态:“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属于巴拿马,任何重新谈判都不可能发生。”
换句话说,这不是“美国夺回控制权”,而是一场赤裸裸的资本游戏。
谁才是真正赢家?这场交易,并非简单的“美国胜利”,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腾挪。
背后牵扯的不仅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算计,还有李嘉诚的商业决策,以及巴拿马在美中竞争中的微妙平衡。
权力、资本、地缘政治,各方势力交错。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这是一场“虚空胜利”。
白宫高调宣称“夺回控制权”,但事实是,美国得到的仅是港口的运营权,而非运河的主权。
特朗普所谓的“收复”是换了一种说辞的商业交易,旨在营造强硬形象,向国内选民证明“对抗中国”取得成果,以此巩固保守派支持,转移公众对国内经济困境的视线。
对李嘉诚而言,这是一场稳妥的资本撤退。

他的商业嗅觉向来精准,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长和集团在此深耕近30年,并在2021年成功续约至2047年,理论上可继续享受稳定收益。
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中国掌控巴拿马运河”的舆论愈演愈烈,美国政府持续施压。
巴拿马政府在2024年启动对长和集团的“国家安全审计”,最终单方面判定合同“违宪”,一场资本围剿逐步成形。
对商人而言,港口的本质是资产,而非政治筹码,能卖个好价钱,何必死守?
以长和高层和李嘉诚的精明,这笔交易的谈判,显然早已展开,只是如今才对外披露结果。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紧逼,李嘉诚做出了标准的商业决策——在风险袭来前,提前套现,稳妥撤离。
李嘉诚对政治风险的嗅觉堪称敏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他大举投资巴拿马运河港口,看中的是全球化浪潮下航运业的长期红利。

2013年欧债危机期间,他抄底英国基建资产;而到了2022年地缘冲突加剧时,他又迅速抛售欧洲业务转向东南亚。
此次出售巴拿马资产,同样是预判到特朗普政府的施压将导致经营环境恶化,巴拿马政府已对长和启动审计、质疑其合同合法性,甚至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向美国示好。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全球贸易格局的变迁。
巴拿马运河近年面临多重挑战:通航能力下降,超大型货轮被迫绕行南美合恩角,中国在秘鲁钱凯港、智利港口的新布局进一步分流航运需求。
李嘉诚选择在资产价值尚未大幅缩水前退出,既规避了政治风险,又抓住了资本套现的最佳窗口。
数字不会说谎。

长和集团通过此次交易,斩获190亿美元现金收益,同时保留香港、深圳等核心港口资产。
交易完成后,长和集团的净负债率从23.6%下降至18%。
这意味着什么?资金回笼,风险降低,为未来投资腾出更大空间。
出售港口只是李嘉诚资本布局的一环。
2025年初,和黄医药宣布以6.08亿美元出售其在上海和黄药业的45%股权。
更早之前,2024年,长和集团以15%的折扣,抛售了上海中环高端项目中的75处房产。
当传统行业触及峰值,资金便悄然撤离,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新的方向是什么?欧洲能源与基建。
2024年8月,李嘉诚以3.5亿英镑成功收购英国32个陆上风电场,押注欧洲能源转型红利。
在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出售资产,不仅能兑现收益,规避风险,还能为集团的新兴领域注入流动性。
正如一位投行人士所说:“李嘉诚从不恋战,他只赚该赚的钱。”
这一次,亦是如此。
特朗普为何盯上巴拿马?特朗普之所以执着于“收回”巴拿马运河,无非基于三点理由:
第一,巴拿马运河对美国至关重要,是“美国的战略资产”,卡特政府却“拱手相让”;
第二,美国为修建运河付出了巨大代价,“3.8万美国人因此丧生”;
第三,美国曾把运河“作为礼物赠送巴拿马”,但巴拿马却“不知感恩”——不仅允许“中国企业运营”,甚至有“中国士兵驻扎”,同时向美国海军与商船征收“过高的过路费”,如今还要美国提供30亿美元修复运河。
听起来似乎有理有据,甚至还带点“悲壮”。

站得住脚吗?当然不。
美国修建运河的初衷,完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为了拿下运河项目,美国不惜策动分裂,支持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并在1903年逼迫巴拿马签署条约,以极不对等的条件换取运河控制权。
这条运河建立在美国的军事干预、经济胁迫之上,几十年来带来的经济红利也几乎全部流向华盛顿。
现在,美国仍然坚持“运河是我们的”,这无疑是对历史的篡改。
其次,卡特政府的决定并非“拱手相让”。
1970年代,巴拿马的反美情绪高涨,要求收回运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甚至引发抗议和武装冲突。
美国军事和外交高层早已意识到,继续强行占据运河,不仅会激化矛盾,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因此,经过多年谈判,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才正式签订,规定1999年将运河主权完全移交巴拿马。
这个决策是基于现实利益的战略调整,而非特朗普口中的“自愿放弃”。
最后,“3.8万美国人因修建运河丧生”纯属夸大。

真实数据远低于此,美国修建运河的死亡人数估计约为58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加勒比地区的黑人劳工。
至于美国公民的死亡人数,统计在1000至1200人之间。
特朗普所谓的“3.8万”无从考证,更像是为渲染悲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而夸大的数字。
特朗普进一步渲染“中国军队驻扎巴拿马运河”,试图用“军事威胁”制造恐慌。
然而,巴拿马政府迅速拆穿这一谎言。
总统穆利诺明确表示:“运河地带没有任何中国军人。”
事实胜于雄辩,所谓“中国军队控制运河”不过是典型的政治操弄。
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旗号,鼓吹收回巴拿马运河,背后是美国在拉美影响力下降后的地缘焦虑。

近年来,拉美国家加速对外合作,不再单一依赖美国。
中国在拉美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金融合作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
对于习惯了主导拉美事务的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权力衰退”的危机。
焦虑归焦虑,美国却找不到有效的对策。
既无法通过经济手段逆转这一趋势,又不愿承认地区格局已变,只能用“意识形态战争”掩盖现实困境。
特朗普的“运河阴谋论”,正是这种无力感的体现。

从19世纪的“门罗主义”到20世纪的“冷战遏制战略”,美国始终把拉美视为自己的后院,而非平等伙伴。
特朗普的言论,正是这种长期思维的延续。
在他眼中,拉美的自主决策能力无关紧要,唯一重要的是美国能否继续主导这片土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
换句话说,巴拿马运河从来不是问题的核心,美国在乎的,从来都不是运河本身。
中方回应针对这场港口交易,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异常简洁:“我们对有关的商业交易不作评论。”
言辞克制,不带任何火药味。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如果有人妄图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威胁和施压手段,中国不会袖手旁观。
与此同时,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也表态明确:中国从未参与巴拿马运河的管理和运营,更没有干预过任何相关事务。

换句话说,所谓“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说法,纯属虚构。
反倒是美国,一边高喊着“自由市场”,一边挥舞着制裁和胁迫的大棒,公然威胁要“收回”运河。
到底是谁在干涉别国内政,答案不言自明。
中国外交部进一步强调:“我们反对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滥施胁迫、施压的手段。”
这句话,既是声明,也是警告。至于中国会如何反制?那就留给某些人慢慢琢磨。
历史早已证明,那些依靠威逼恐吓、巧取豪夺攫取利益的国家,最终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当年真正让美国下定决心交还运河的,并不是战略考量,而是巴拿马人民持续不断的抗争。
美国不仅长期掌控巴拿马运河,还划定了一片由美军驻守的“运河区”。
这片区域如同“国中国”,巴拿马人若未经美方许可,连进入都不行。
这种殖民式管理模式,让当地民众愤怒不已。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抗运动从未停止,要求归还运河的呼声持续高涨。
1964年1月,抗议爆发,冲突升级。
巴拿马民众与驻扎在运河区的美军发生激烈对峙,最终造成2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事件震动全球,拉美国家纷纷发声支持巴拿马,美国受到巨大国际压力。
面对内外夹击,美国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与巴拿马就运河移交展开磋商。
今时不同往日,世界已不再是美国的一言堂
美国当年靠枪炮在巴拿马强行修建运河,是典型的殖民时代产物。
依仗武力夺取土地,招募世界各地的苦力建造工程,最终将其占为己有。
这种操作,在19世纪或许行得通,但到了21世纪,情况早已不同。
巴拿马运河确实是人类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但这项成就属于全世界劳动者,而不是某个帝国巧取豪夺的“战利品”。
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自强不息。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掌握主动权。
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唯有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aska
没收李贼在大陆的一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