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犯人的宁古塔有多可怕?清朝囚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去一步

旧梦谈史呀 2024-12-06 18:09:4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在清朝的流放制度中,宁古塔是最为人所惧的地方。走过万里荒原,穿越寒冷的北风,最终抵达那个边疆的“地狱”,甚至比死亡更让人恐惧的是,那里没有自由,只有一生的苦役。

许多被流放的犯人,宁愿死在路上,也不愿踏入那片冰雪覆盖的土地。

流放之路

吴兆骞是清初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原本有着光明的前程。命运的弄人让他在科场案中被冤枉,成了“流放犯人”。

在清朝,流放不仅是惩罚,还意味着人生的彻底终结。那些走上流放之路的人,常常不是死于途中,就是死于最后的流放地。

吴兆骞被流放的目的地是宁古塔。宁古塔是清朝对犯人流放的一个“死地”,这个地方处于中国的东北角,四面环山,气候严寒,荒无人烟。许多人一听到这地方的名字,就会感到心底的寒气。

影视剧的吴兆骞

从京城到宁古塔的路程长达二千多里,吴兆骞和其他几个被流放的犯人一起,踏上了这条死亡之路。当时的犯人不仅要忍受漫长的跋涉,还得忍受种种不人道的待遇。从京城到流放地的路上,几乎每一段路程都充满了生死考验。

官兵负责监管犯人的行程,确保他们不逃跑,哪怕是在雪地中,犯人们也得跋涉前行。每个人都戴上了沉重的刑具,有的是沉重的镣铐,有的是刚刚浸湿的枷锁。刑具的重量,往往让人的双脚寸步难行,长时间走路,膝盖疼痛得几乎失去知觉。

路上没有马车,也没有轿子,只有一条泥泞的道路,狭窄且崎岖。每次行走,吴兆骞的双腿几乎要断掉,而头顶的酷暑和头顶的寒风也让他感到无尽的煎熬。

即使是白天,温度也常常像冬天一样刺骨,夜晚的寒冷更是几乎让人窒息。

每一天,犯人们行走的距离就像一场“生死较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忍受这份折磨。走到一半时,许多人已经因为极度的疲惫和饥饿倒下,没人会停下脚步去扶起他们。那些被抛下的犯人,几乎无法再活着走回家乡。

走了数日,吴兆骞感到自己快要死掉了。他的双脚已经肿胀,整个人几乎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即使偶尔有一些善良的官兵,给他们提供些许水和干粮,犯人们也几乎没力气再去争取。

宁古塔的冷酷

到达宁古塔时,吴兆骞几乎已经是个“活死人”。他没有力气去欣赏这片荒凉的土地,只是觉得寒气刺骨。连树木都没有,除了大片的荒原,眼前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

宁古塔的天气是极为寒冷的,尤其是冬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皮肤生疼。

宁古塔周围的冰雪,没有任何生物敢在这里栖息。这里的居民极少,土地贫瘠,几乎不可能长出任何食物。吴兆骞看着周围的人,发现那些被流放来的犯人和他一样,都是被迫在这里生存的人。

有的犯人,已经快要“瘦成了皮包骨”,眼神涣散,有些人甚至已经不再关注周围的事情,只是机械地劳动。

没有足够的衣服,宁古塔的寒冷几乎要把他的身体冻坏。许多人在这里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甚至有的犯人不再吃东西,选择“自愿死去”。他们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想再继续面对这片无尽的黑暗。

最令人崩溃的是,他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极度寒冷,还要面对精神上的孤独与绝望。每次看着远方茫茫的白雪,他都会想,自己是不是再也回不到故乡,是否再也见不到亲人。

宁古塔的荒凉与寒冷,让这个原本热爱文学的文人几乎失去了生存的信念。

犯人们不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还要面对时常传来的边境冲突的危险。宁古塔在清朝时期,位于与沙俄接壤的边界地带。

常年战乱不断,宁古塔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吴兆骞所感受到的危险,并不仅仅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不断威胁着生命的战争。

他有时会听到炮声传来,战火的气息也在这片土地上弥漫开来。宁古塔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仿佛随时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对于犯人们来说,战争的到来意味着更多的死伤。没有任何退路,除了死。

披甲人为奴

来到宁古塔的流放犯人,命运有两种走法。一种是成为“披甲人”的奴隶,另一种则是被安排做工,成为“当差”。

披甲人是宁古塔地区的边防士兵,这些士兵大多是被征召来的,地位并不高,但在这里却掌控着流放犯人的命运。

披甲人可以把流放的犯人当做劳力,强迫他们干活。有些犯人甚至被奴役,要为披甲人打理家务、做农活,或者去开垦荒地。

被奴役的犯人几乎没有尊严,他们在披甲人的控制下,日复一日地为生存而挣扎。

他每天要做大量的劳动,甚至连最基本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在他所服务的披甲人家中,主人常常命令他去做繁重的活,而这些活,几乎是无人能忍受的。

披甲人本身的地位低下,但他们的暴力与威严,在这个边疆地区却有着无可匹敌的权力。披甲人的主人会随意发泄愤怒,强迫犯人们承受无理的惩罚。其他流放的犯人被暴打,甚至一顿重击就可能致命。

对于这些披甲人来说,流放犯人的生命似乎并不重要,他们只是看作劳动力,可以随时“换掉”。

更让吴兆骞痛苦的是,披甲人的家庭生活也极其残酷。在这里,妇女流放犯人常常成为披甲人的“妻妾”,她们不论愿不愿意,都会被逼迫服从。

作为男性的流放犯人,则常常受到极大的侮辱。吴兆骞已没有昔日的书生气,更多的是在这片荒原中为活下去而挣扎。

他的心理防线早已崩溃,在这片与世隔绝的荒野中,他已经不再想着复仇,也不再想着复职,只是祈求能够活过每一天。在这个远离文明的地方,生存已然成了最大的愿望。

与成为奴隶的命运不同,一部分流放犯人被安排了“当差”的工作。虽然这些犯人依然要劳动,但至少不像奴隶那样完全丧失自由。

作为“当差”的犯人,吴兆骞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整理文件、管理部分田地。这些工作听起来轻松,但在宁古塔,任何一项工作都充满了挑战。

他需要忍受寒冷,尽力工作。虽然比奴隶的生活好一些,但毕竟只是苟且生存。

在这一段时间里,吴兆骞才有机会去接触一些地方的官员。他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或许能够找到一线生机。他能够利用写信的方式联系上家人,虽然不知道何时能得到回信,但至少他心中有了一丝希望。

每天虽然生活艰难,但他还是能在偶尔的自由时光里,透过缝隙看到远处的 雪山,那白茫茫的雪山,仿佛象征着他能够突破困境的希望宁古塔的流放生活不仅是对体力的摧残,更是对人性的考验。许多流放犯人,即使活着回到了故乡,也已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吴兆骞在流放宁古塔后,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他被迫离开了宁古塔,回到了江南,但南北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得他很快死于病痛。

他连简单的家书都写得颤抖不已。对于那些经历过宁古塔流放的人来说,这段经历可能比死亡更加可怕。

对于一些幸运的犯人来说,他们有时能借机脱身,但更多的人终究死在了这片冷酷的土地上。那些死去的人,埋葬在这片荒原上,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没人再提起他们的故事。

无论是被强行送往这里的罪犯,还是那些在这里生活的普通百姓,都无法逃脱这个地方的悲剧命运。从这里走出来的,不仅是被压迫的普通人,也有那些试图在困境中生存、反抗命运的“幸存者”。

0 阅读:1
旧梦谈史呀

旧梦谈史呀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