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备受毛主席关爱、重用,但他晚年对主席的态度,却让人难以认同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9-26 12:12:49

一提起开国名将中和外军多次交战的人,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彭德怀元帅,他指挥百团大战击败了日军,在朝鲜战场击败了美军。

其实还有一个人,此人不仅和日军、美军交过手,而且在1962年指挥部队击败了印度的王牌军,取得了瓦弄大捷,人生堪称传奇,他就是开国少将丁盛。

毛主席很欣赏丁盛的军事才华,曾经多次表扬他,提拔他,让他以少将之姿出任了大军区司令员。然而进入70年代后,丁盛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选错了方向,对毛主席表达了一些不满。后来更是被撤职,并开除了党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丁盛的老家在江西省于都县,因为地处山区,平整土地较少,家里的那点薄田根本养活不了人,所以他的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为了找口饭吃,他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砍柴干活,吃尽了苦头,也没少挨揍。这些经历让他早早地萌生了反抗的想法,17岁的时候,他听说陈毅带领红军部队路过他的家乡,而且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果断联系了同村的6个小伙伴,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就此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未知的人生前路。

加入红军后,为了在部队里立足,他表现十分勇敢,总能冲锋在前。而且他打仗很机灵,总能找到敌人的防守薄弱点,第一时间打开防线的缺口。

因此红军的指挥员也十分欣赏他,安排他当了军部通信员“打旗兵”。这“打旗兵”可不是谁都能干的,必须做到旗进人进、旗退人退,表面看只需要扛着大旗跑就行了,其实头脑要非常机灵,时刻关注战场的形势变化,关注指挥员的手势,一旦指挥员下令撤退,要马上第一时间撤回阵地,否则误导了战友们,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次次的反“围剿”战斗中,丁盛在部队里的威望越来越高,战友们亲切的叫他“丁大胆”。

1932年,组织上安排他给王稼祥当通信员,期间王稼祥见他聪明伶俐,但是没有上过学,感觉有些可惜,于是教他读书看报,从思想层面上提高了他的认识。

后来组织安排他去部队当指导员,不要求他冲锋陷阵,但他还是坚持打仗冲锋在前,成了红军里最勇猛的指导员。

在娄山关战役中,红军面临被包围的风险,时间不等人,他带着敢死队强攻娄山关打开了缺口,一口气打到乌江边上,立了首功,得到了彭总的表扬。

抗战时期,他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四野43军135师师长的丁盛兵出奇招,用一个昼夜的时间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内,然后将自己的位置报告了林总。林总果断决定借助丁盛的部队打一个“中心开花”,一战就击溃了敌人的主力第7军。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也都参加了,解放湘、鄂、粤也颇有功绩。

抗美援朝时期,丁盛参加了朝鲜战争,在金城战役立功。因此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他与哥哥丁荣昌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罕见的“兄弟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际处境仍十分严峻,西南方向印度也不断蚕食。1962年,频繁骚扰我国边界的印军从瓦弄向北入侵,试图“大打”。

面对这一局面,毛主席下达了作战指令,时任54军军长丁盛临危受命,连续6天6夜在高海拔地区行军,组建了作战指挥所,利用有利地形歼灭印军11旅,取得瓦弄大捷。此战震惊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军军心大乱,中印边界终于恢复了平静。

对印作战结束后,丁盛也蜚声海外,并得到了中央的器重擢升。组织上陆续安排他担任了广州军区司令和南京军区司令等职务。

要知道,能以少将军衔担当大军区正职军事主官的人凤毛麟角。

然而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晚年反而出了问题。

1971年8月,毛主席对相关集团的异动感到担忧,于是乘专列到南方各省份巡视部队,和主要干部们谈话。在到达长沙的时候见了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毛主席虽然很欣赏丁盛,之前曾表扬过他,但这次却是来批评敲打他的,意有所指的告诉他:你跟黄永胜这么紧,他要是倒了,你怎么办呢?丁盛当时没敢吭气。

毕竟当时四野的很多将领和林总关系密切,尤其是黄永胜,而丁盛曾长期跟着黄永胜,他升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也有黄永胜举荐的原因。所以毛主席提醒他,不要在重大问题上犯糊涂。

但是丁盛后来在回忆录中谈及此事的时候,却写了一句:“黄永胜倒了就倒了,死了就死了,我们怎么啦?不是照样干革命工作?”

这话显然有点不合适,其实毛主席是担心他做错选择,并无责怪的意思,反倒尽显保护之意思(事实上,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显示了丁盛性格上的缺点,而这也是导致他晚年悲剧的很大原因)。如果真的要处理他,九一三事件后,他早就被解职了,可实际上他依然是军区司令员。

另外丁盛话里话外暗示他认为自己的地位是努力得来的,和黄永胜没啥关系,这话也有点牵强。

因为正是黄永胜的提携,他才离开了偏远荒凉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随后又在黄永胜的推荐下,力压资历更老的詹才芳中将,成为了广州军区司令员。

其实丁盛如果能领悟到毛主席的用心良苦,或许在1976年8月能做出一个更谨慎的决定。

随着特殊时期进入尾声,博弈更是趋于白热化, 任何一个决定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

当时丁盛在上海单独见了上海的马天水等三名造反派头目。事后三名头目说丁盛告诉他们军队的布防情况,嘱咐他们早做准备,但丁盛坚决否认。

此案悬而未决,没有任何对丁盛有利的证据,最后他被撤职,开除党籍(这其中也与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说辞相左,亦很难说与广州时他对叶帅等不好无关)。

虽然在1982年恢复了自由,聂元帅也设法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但却无人敢帮他平反。

最终在1999年,他遗憾去世,享年86岁。而即便是在他的追悼会上,也不被允许出现“将军丁盛”、“老红军丁盛”等字样,只以“丁盛老人”相称。

参考资料:《四野首任军长传奇》

《廖汉生回忆录》

《丁盛将军回忆录》

0 阅读:182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