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三河阵亡6千精兵,陈玉成1500老兄弟殒命,谁损失更大?

聊聊历史 2024-02-24 19:49:39

1858年,得知三河惨败,6000湘军精锐老兵覆没,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曾国藩悲痛欲绝。

曾国藩看来,这次惨败,是“元气大伤,士气不扬,数年积累毁于一旦”。

2年后,悍将鲍超率一万多湘军精锐围攻赤岗岭,与刘玱琳厮杀,打了差不多一个月。

因后面三座营垒守军投降,刘玱琳的1500精锐阵亡,本人被湘军肢解,拿到安庆城下耀武耀威。

集贤关之战,陈玉成损失了1500精锐,也是元气大伤,曾国藩就说“狗逆之势衰矣。”

那么,湘军在三河镇阵亡6000精锐,跟陈玉成在集贤关外赤岗岭损失1500老兵,谁的影响更大,谁伤筋动骨了?

从曾国藩的家书看,这两次战斗,双方都损失了自己的精锐力量。但是,纵观当时的战局发展以及各自力量,陈玉成损失更大,更承受不住。

先看湘军,曾国藩悲痛欲绝,说“士气不扬”,以及数年的积累“毁于一旦”,是否属实呢?

必须明确一点,湘军不是朝廷的直属武装军团,也不是曾国藩一人的,而是分成许多派系,都有自己的首领。

大体上看,湘军可以分成这几个系列:江忠源、刘长佑系,曾国藩系,胡林翼系,王錱系,席宝田系,骆秉章系,左宗棠系。

曾国藩创办湘军之初,主要有两支陆军,首领分别是塔齐布、罗泽南。水师则是:褚汝航、杨载福、彭玉麟、肖捷三。

塔齐布,满洲镶黄旗人,是曾国藩一手栽培起来,也是用来讨好朝廷的工具。塔齐布与曾国藩一起创办湘军,在衡阳练兵。

1855年,塔齐布在九江城下被林启荣气死,所部由周凤山统领。次年,周凤山在樟树镇溃败,后来又连战连败,加上毕金科败亡,这支湘军被边缘化。

罗泽南,创办湘军时间比曾国藩还早,也是率先使用“湘军”旗帜,而非打着湘勇旗号的武装力量。

罗泽南与曾国藩的关系,更像是盟友,以及合伙人,而不是真正的下属。曾国藩也难以直接指挥罗泽南。

湖口之战后,罗泽南追随胡林翼,救援湖北武昌,还多次拒绝曾国藩出兵江西的请求。曾国藩在江西受挫,罗泽南则把精力放在湖北。

1856年,罗泽南在武昌城下被韦俊打死,所部由李续宾率领,继续跟湖北巡抚胡林翼征战。

李续宾,类似石达开,有得力主帅指挥与策划,打得很漂亮。一旦自己带兵,没人给方案,很容易陷入困境,甚至是灭亡。

胡林翼指挥下,李续宾连续夺取武昌、湖口、九江。接着,李续宾东征,连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抵三河镇,觊觎庐州。

此时,胡林翼丁忧回家,湖广总督官文水平一般,李续宾又冒险进军,结果被陈玉成全歼,6000精兵阵亡。至此,与曾国藩有关联的两支湘军精兵,都损失殆尽。

三河之战,对湘军而言,影响比较大,却并非伤筋动骨。因为,这只是李续宾军团覆没而已,湘军还有其他兵马可用,且都比较能打。

三河之战不到2个月,鲍超、多隆阿就在二郎河击败陈玉成,阻挡了太平军的攻势,并在安徽站稳脚跟。

6个月后,李续宜、刘长佑军团2万余人,与翼王石达开的十万兵马在宝庆城下厮杀。此战,石达开惨败,刘长佑乘胜追击,太平军退守广西,翼王元气大伤。

宝庆之战后半年,胡林翼以鲍超、多隆阿为前锋,与陈玉成争夺太湖,再次击败太平军。接着,湘军水陆并进,4万兵马包围安庆,双方即将战略会战。

从三河之战后的局势看,湘军并未伤到元气,依然有强大的实力。湘军的背后是清朝,资源雄厚,即便少了李续宾,也不影响他们发展。

曾国藩所谓的“士气不振”,更多的是做样子,激励湘军杀敌。再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阵亡,兄弟手足情深,故而伤心难过。

湖北巡抚胡林翼咯血,就比较好理解了,李续宾是他的人,损失数千兵马,也是承受不起。鲍超、多隆阿也是自己人,但此时尚未成气候,且由于籍贯原因,在湘军中的地位不够高,难以跟后起之秀曾国荃抗衡。

李续宾活着,围攻安庆的重任,一定是他,而非曾国荃。李续宾阵亡,鲍超、多隆阿都没资格跟曾国荃争前线主帅,他们成不了主角,只能是配角。

再看集贤关之战,陈玉成损失了1500精兵,应该是伤筋动骨,难以恢复元气。

为何这么说呢?很简单,陈玉成的基本盘太弱,太平军的支柱两广“老兄弟”人数不多,陈玉成经不起消耗。

金田起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不过2万余人。以客家人为主体,太平军在广西期间人数不会很多,即便有补充,也只是补充战时的消耗而已。

太平军人数暴涨,是在湖南、湖北。湖南时期,天地会、矿工、渔民纷纷参加太平军,得到数万人,太平天国组建“土营”,以及水师,才有实力进攻武昌。

武昌时期,裹挟民众,又有渔民等参加。此时,太平军号称60万,这是包括家属在内。进入南京,两广兄弟最多也就2万,所占比重不高,却非常能打。

林凤祥北伐,主要将领是两广“老兄弟”,士兵以两湖为主。结果,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全军覆没。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老兄弟”自相残杀,损失更大。次年,石达开又带走一帮兄弟,剩下的“老兄弟”就更少了。

石达开出走后,陈玉成、李秀成力挽狂澜,但手头兵马多。陈玉成、李秀成能扭转局势,除了依靠老兄弟,还要跟捻军合作,与张乐行联手。

陈玉成麾下“老兄弟”,人数不过三四千,这是英王的底气所在。安庆之战前,陈玉成与湘军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但“老兄弟”损失不大,故而很快就恢复元气。

湘军所谓杀伤,或者击溃太平军数万,或者十几万人,都是裹挟民众居多,或者战绩注水,真正的“老兄弟”很少。

集贤关之战,陈玉成损失一千余人,都是“老兄弟”,也就是家底。

鲍超,号称野外作战第一人,率一万余人强攻,厮杀一个月,都还不能拿下刘玱琳的营垒,还要损失大量兵马,可知这些太平军有多强悍。

赤岗岭陷落,是因为后面三垒投降,刘玱琳腹背受敌。整个交战过程,也只有刘玱琳在打,其余三垒当吃瓜群众,否则鲍超岂能得逞。

再则,鲍超攻打赤岗岭,是在陈玉成去桐城,离开前线之后。如果陈玉成还在集贤关,鲍超不会冒险进攻,因为赤岗岭的太平军,不是一般的太平军。

“老兄弟”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强悍,战斗素质高,意志力坚定,是陈玉成赖以生存的基础。损失这些人,陈玉成的家底也就没了,也就难以东山再起。

正如曾国藩所言:“此次杀真正悍贼千余人,使狗逆为之大衰,平日或克一大城,获一大捷,尚不能杀许多真贼。”

曾国藩所谓的“真贼”,指的是“老兄弟”,而不是一般太平军。曾国藩自己都承认,“平时所谓的大捷,巨大胜利,都没有杀到真贼。”

区区一千余人,“狗逆”就元气大伤,说明什么?陈玉成基本盘不行,他经不起这个损失。后来战局发展,陈玉成快速败亡,也印证了曾国藩的话。

如此看,湘军家底雄厚,三河之战有损失,但并非伤筋动骨。三河之战后,湘军继续保持进攻态势,只是改变战术而已。赤岗岭之战后,陈玉成元气大伤,不但无法解围安庆,连自己都保不住。

4 阅读:3285
评论列表
  • 2024-02-28 00:42

    客家人是真勇猛

    历史的箴言 回复:
    为了生存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