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渐暖,窗外的柳树吐出嫩芽,老陈坐在自家阳台上,端着一碗甜汤,眯着眼享受阳光。他今年60岁,是个退休的工厂车间主任,身高170厘米,体重85公斤,腰围粗得老伴常说他像个“水桶”。老陈身体不算好,十年前查出高血压,五年前又添了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医生管这叫“三高”,药没少吃,可他总觉得“吃药就行,吃啥无所谓”。天气一暖,他胃口大开,甜汤、糕点没少往嘴里塞。

那天中午,老陈喝完一碗红豆沙,又啃了块糯米糕,吃得满嘴甜。可刚放下碗,他就觉得头有点晕,心跳快得像擂鼓,腿还软得站不稳。他以为是晒太阳晒多了,躺下歇了会儿,可头晕更厉害了。老伴慌了:“老陈,你咋了?别是血糖又高了!”老陈摆手:“没事,吃点甜的咋了?”可老伴不放心,硬拽着他去了市里三甲医院挂了个内分泌科号。
到了医院,老陈捂着胸口嘀咕:“这春天咋还这么虚?”他得问问,这天气转暖,“三高”咋还闹腾得更厉害了。今天,咱们就从老陈的“春日危机”出发,聊聊三高人群为啥得警惕那4种食物,解开你心里的疑惑。
从“甜嘴”到“查三高”老陈推开诊室门,迎面是个50多岁的男医生,胸牌上写着“主任医师 王志强”。王医生抬头一看,见他脸色发黄、满头汗,笑着招呼:“来,坐!看你这模样,是不是哪儿不舒服?”老陈喘着气坐下,抹了把汗说:“医生,我这几天头晕心悸,腿软,刚喝了红豆沙,吃了糯米糕,咋就这样了?我有三高,药吃着呢。”
王医生点点头,翻开病历本,问:“多久这样了?还有啥症状?”老陈挠挠头:“天气暖了后严重了,头晕两天了,饭后心跳快,昨晚还尿了四次。我血压高、血脂高、糖尿病都有,药没停。”王医生追问:“平时吃啥?甜的多不多?”老陈叹气:“爱吃甜的,红豆沙、糕点、饮料,天暖了吃得多。”

王医生听完,眯着眼说:“你这三高,春季容易波动。吃的这些,八成是祸根。咱们得查查。”他开了几张单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能,还让老陈记录三天饮食和症状。老陈一愣:“这么多?我不就头晕吗?”王医生笑笑:“三高不简单,春季更得盯紧。甜食惹的祸,查清楚才放心。”
老陈拿着单子去做检查,心里七上八下。抽血时,他跟护士唠嗑:“我这吃点甜的,咋就晕了?”护士乐了:“三高最怕甜,春季血糖乱跳,可能是它。”两小时后,报告齐了,老陈又坐回诊室。王医生盯着化验单,眉头微皱:“老陈,你空腹血糖8.5mmol/L,HbA1c 8.2%,血脂里的甘油三酯高到2.8mmol/L,血压150/95毫米汞柱。你这头晕心悸,是血糖血脂乱了,吃的东西得背锅。”
老陈急了:“啥东西?我不就吃点甜的?”王医生放下笔,拉出一张图:“天气转暖,三高人群得防4种食物,你占了俩。咱们聊聊。”
揭开三高春季的“四大禁忌”老陈瞪大眼:“4种食物?我咋不知道?”王医生指着图上四个图标,语气温和:“别急,我给你讲讲。春季气温升,代谢快,三高容易失控。这4种食物,宁可大鱼大肉,也别贪嘴。”

王医生指着第一个图标:“你这红豆沙,叫高糖食品,糖分多,升血糖快。”老陈点头:“我喝了两碗,甜得舒服。”王医生皱眉:“舒服一时,血糖飙到10mmol/L以上,心悸头晕就来了。《Diabetes Care》2021年研究说,高糖饮食让糖友HbA1c升0.5%-1%,春季代谢旺,更危险。”
老陈问:“那咋办?我爱甜啊。”王医生答:“换低糖水果,像蓝莓,少碰甜汤。”
禁忌二:糯米食品——黏住“血脂”王医生指着第二个图标:“你吃的糯米糕,叫高粘性碳水,消化慢,血糖血脂双高。”老陈嘀咕:“我就吃一块。”王医生说:“一块也够。《The Lancet》2020年研究,糯米类升高甘油三酯30%,三高人群春季吃,血管更堵。你这2.8mmol/L,糯米加的油。”
老陈叹气:“那米饭呢?”王医生笑:“糙米行,糯米少碰。”

王医生指着第三个图标:“你喝饮料没?”老陈想想:“偶尔喝点可乐。”王医生点头:“这叫含糖饮料,糖分高,热量多,春季喝血压血糖双飙。《Circulation》2022年研究,每周500毫升含糖饮料,三高风险增20%。”
老陈问:“那喝啥?”王医生答:“白水、淡茶,别贪甜。”
禁忌四:腌制食品——血压“推手”王医生指着第四个图标:“你吃咸菜没?”老陈点头:“下饭吃点。”王医生说:“高盐腌制品,钠多,血压升,春季血管敏感更明显。《Hypertension》2021年研究,每天5克盐,血压高10毫米汞柱。你这150/95,少吃点。”
老陈懵了:“那我还能吃啥?”王医生笑:“大鱼大肉可以,少油少盐,比这4种强。”
从“乱吃”到“调理”王医生说完,老陈有点慌:“我这三高咋治?”王医生宽慰:“你现在是波动期,不严重,但得管。”他开了个方案:

老陈问:“要住院不?”王医生说:“不用,回家调。头晕再来,随时120。”老陈点头:“行,我听您的!”
两周后,老陈又来了。这次他精神好,笑着说:“王医生,头不晕了,血糖7.0mmol/L,血压140/85毫米汞柱。”王医生翻报告,HbA1c降到7.5%,甘油三酯2.0mmol/L,满意地说:“不错,坚持下去。春季别贪嘴!”
三高与春季饮食老陈没事了,可王医生提醒,三高春季波动,有科学依据。

全国三高患者超3亿,春季病情加重占40%,饮食是关键。
老陈的蜕变:从“甜嘴翁”到“三高侠”老陈明白了,春季三高得管嘴。他开始改:甜汤换苹果,糯米戒了,饮料扔了,咸菜减半,每天散步半小时。他跟老伴吹牛:“我现在腿有劲,头不晕了!”老伴笑:“你这老陈,总算不馋了!”
王医生最后叮嘱:“三高防为主,春季盯紧嘴!”老陈点头:“放心,医生!”

老陈的“春日危机”,从慌到稳,查了个明白。三高人群,宁可大鱼大肉,也别贪这4种食物。你呢?春季嘴馋吗?管住嘴,测指标,找医生。三高稳了,春天才美。警钟敲过,别让它白响!
参考文献《Diabetes Care》,"High-GI Foods and Glycemic Control",2021《The Lancet》,"Sticky Rice and Lipid Levels",2020《Nutrition》,"Impact of Sticky Foods on Triglycerides",2020中国慢病防治中心,《三高管理指南》,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