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世界里,有这样一位独特的存在,它将超高的可爱值与爆表的杀伤力完美融合,其萌度更是突破天际,堪称万中无一的萌物典范,它就是小熊猫。
小熊猫与大熊猫的历史渊源小熊猫身披半身红褐色的华丽皮毛,身后拖着一条布满一圈圈环状花纹的蓬松大尾巴,也正因如此,它被人们亲昵地称为红熊猫或者九节狼。这里所说的 “九节”,其实是形容它尾巴上环纹众多,并非确切的数字。大熊猫和小熊猫名字相近,常常导致许多人在听到小熊猫之名时,误认作是幼年时期的大熊猫。实际上,二者之间并没有极为紧密的特殊关联,仅仅是都拥有圆滚滚的体态,皆钟情于竹子美食,并且都具备细长的腕骨以及那方便抓取竹子的夹拇指,进食之时效率颇高。不过,小熊猫在饮食上较为文雅,通常只食用竹叶与竹笋。
追溯往昔,最初 “熊猫” 这一名称可是专属于小熊猫的。直至1869年,西方人发现了那憨态可掬的黑白大胖子,因其与小熊猫外貌有几分相似之处,于是便将其命名为大熊猫。为了清晰区分二者,小熊猫的名字便从原本的 “熊猫” 演变为了 “小熊猫”。在分类学领域,大熊猫隶属熊科,而小熊猫的归属则经历了诸多变迁,起初被归入浣熊科,随后又被纳入熊科范畴,但后续深入研究表明,它既不属于熊类,也并非浣熊一族,反倒是与鼬总科的动物有着较为亲近的亲缘关系,最终被划分至鼬总科之下的一个独立科目 —— 小熊猫科。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小熊猫与浣熊的区别除了大小熊猫容易被人混淆之外,很多人还常常将小熊猫与喜爱清洗食物的浣熊弄混。实则二者差别显著,浣熊主要毛色呈现灰黑色,原产于北美地区;小熊猫面容圆润,脸上带有白色斑纹,耳朵亦是洁白如雪,再配上那条蓬松的大尾巴,模样可爱至极。其腹部与腿部的毛发颜色偏暗,如此的毛色使得它们在树上休憩时能够巧妙地隐匿身形。
反观浣熊,脸型与脸上斑纹和小熊猫截然不同,它看起来就像那贼眉鼠眼、一脸狡黠的蒙面悍匪。此外,浣熊的爪子较为纤细,而小熊猫的爪子则是胖嘟嘟且毛茸茸的,煞是可爱。更为关键的是,浣熊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食物涉猎范围极为广泛,毫不挑食,甚至连一些令人咋舌的东西也会纳入食谱。生活在城市中的浣熊更是劣迹斑斑,时常入室盗窃、破坏公共设施、寻衅滋事与宠物打斗,名声可谓糟糕透顶。而小熊猫在饮食方面极为挑剔,食物构成中 90% 以上都是竹叶与竹笋,只有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才会偶尔食用一些昆虫、小鸟、鸟蛋、花朵、桑叶、果实等。
再谈谈浣熊,其数量颇为庞大,在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境地,还在 2016 年被列入欧盟关注的入侵外来物种名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熊猫作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极为稀少,如今已陷入濒危的困境。没错,你没有听错,当下小熊猫的生存状况相较于大熊猫而言更为严峻。
小熊猫和浣熊的区别
神秘而独立的小熊猫科现存的小熊猫被划分为两个物种,分别是中华小熊猫与喜马拉雅小熊猫。它们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一个在江东栖息,一个在江西生活。小熊猫消化竹子的能力较为有限,竹子所能提供的能量也相对匮乏,为了填饱肚子,它们每日需要大量进食竹叶与竹笋,其余时间大多在树枝上安然沉睡,鲜少参与其他活动。小熊猫的肛门和足底都生长着浓密厚实的绒毛,这使得它们在雪地冰面行走时能够有效保暖,它们对温度极为敏感,一旦超过 25 度便会难以忍受。
小熊猫能够发出多种多样的声音,有的仿若清脆的鸟叫,有的恰似轻柔的猫叫,还有的如同哼哼唧唧的猪叫,趣味十足。我们常常能看到被惊吓到的小熊猫直立起身,双爪举过头顶,它们这般模样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威慑力,以便吓退对方,同时也能迷惑敌人。小熊猫的天敌众多,雪豹、鼬科动物等都会对它们构成威胁,而人类的活动也给它们带来了诸多困扰。曾经小熊猫在我国分布广泛,如今野生小熊猫仅存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由于栖息地遭受破坏、与家畜接触引发交叉感染导致传染病肆虐、非法猎杀与贸易活动猖獗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熊猫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然成为濒危物种,其生存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小熊猫双爪举过头顶以威慑对手
值得庆幸的是,在小熊猫岌岌可危之际,各国政府纷纷行动起来,划定自然保护区,严禁非法捕猎与贸易,投入科研力量深入研究其生态习性,力求为它们营造更适宜的生存空间。众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也踊跃参与,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小熊猫的独特与珍贵,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在各方齐心协力之下,我们已然看到了些许希望的火苗。曾经寂静的山林里,小熊猫的踪迹愈发常见,幼崽的诞生也频频传来喜讯,这无疑是保护成果的最好见证。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守护不辍,这片广袤的大自然终将永远留存小熊猫那俏皮灵动的身影。
本文来源@画渣花小烙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