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对美国祭出"镓锗矿禁令"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一周后罕见发声力挺对俄能源合作,与此同时,德国化工巨头汉高公司更是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直言若无法获得关键矿产资源,企业将面临巨大危机,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2024年12月3日,中国商务部的一份公告让整个国际市场震动不已,这份针对美国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公告,将镓、锗、锑等关键矿产资源纳入管制范围,立即在全球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这些看似普通的矿产资源,却是现代工业的"命脉",从芯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航空航天到军事装备,无处不见它们的身影。
国际市场反应之剧烈,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有业内人士透露,自公告发布后,相关矿产资源价格在短短几天内暴涨超过50%,更令人咋舌的是,即便开出天价,许多企业依然买不到货,市场上一度出现"有价无市"的罕见现象。
就在国际市场暗流涌动之际,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表态更是让这场风暴愈演愈烈,12月9日,这位在德国政坛叱咤风云16年的"铁娘子"打破了长达一周的沉默,面对媒体镜头,默克尔神情坚定,语气铿锵,为德俄能源合作公开发声。
默克尔称,在俄乌冲突升级后,因为“价格飙升”,德国不得不从其它地方采购天然气,如果德国在她任期内就停止与俄罗斯做生意,这种情况会更早发生。
“我认为购买最实惠的天然气是合理的,更令人意外的是,面对当前紧张的俄乌局势,默克尔依然坚持己见,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政治风波就否定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能源合作是经济问题,不应完全被政治化,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这是默克尔在为德国工业界发声,也是在为德国经济前途担忧。
与此同时,德国工业界的困境也逐渐浮出水面,作为德国化工行业的标杆企业,汉高公司率先打破沉默,公司高层在一份措辞恳切的声明中表示:"我们的汽车用润滑剂生产线严重依赖镓、锑等关键矿产。
如果无法及时获得这些原料,不仅会影响现有订单的履行,更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陷入停顿,这份声明背后的焦虑显而易见,如果无法找到替代供应渠道,公司将面临巨额违约金,甚至可能失去多年精心维护的客户资源。
事实上,汉高公司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承担着绝大部分稀有矿产资源的供应重任,这些被誉为"工业黄金"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都以相对优惠的价格供应西方国家。
咱们中国在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领域具有压倒性优势,短期内根本无法被替代,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开始调整自己的资源战略。
这次的出口管制措施,表面上是对美国高新技术制裁的反制,实则是中国实施战略资源保护的重要一步,这是一次被动反击,但也是积极主动的战略调整,中国不能再容忍关键资源被廉价输出的局面继续下去。
回望历史,默克尔执政的16年间,德国通过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优势,优惠的能源价格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但如今的国际形势已今非昔比,能源合作和资源供应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德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需要中国的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客观现实,关键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平衡点。
对于西方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认清形势,调整策略,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唯有真诚合作,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这场始于冷战时期的能源博弈,如今又因矿产资源管制而添加了新的变数,面对中国的战略调整,西方企业是选择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对话与合作?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将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未来走向。
归根结底,在这个休戚与共的世界里,任何一方的过激行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只有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共赢之道,这或许就是这场风波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参考资料:
默克尔:从俄罗斯买天然气,双赢
2024-12-11 08:27·观察者网
商务部: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2024-12-03 16:17·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