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下台就意味着失去影响力?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即将卸任,却在临别之际给中国挖了个"大坑",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可怕的对手"的48岁政治精英,不仅成功为特朗普政府"铺好了路",还确保自己的对华强硬政策能继续发挥作用。
更令人玩味的是,他的继任者沃尔茨已经表态要"继承衣钵",这场新老交替的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在华盛顿政坛,沙利文可以说是一个让人既惊讶又忌惮的存在,48岁的年纪,放在美国政界的重量级人物中,简直就是个"年轻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掌握着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决策权。
从奥巴马时期开始,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先是辅佐奥巴马,后来又成为希拉里的智囊,现在更是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这样的履历,就连华盛顿的老政客们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最近这段时间,沙利文可谓是动作频频。
在接受澳大利亚智库采访时,他使出了一招"组合拳",首先,他巧妙地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这四个国家联系在一起,暗示它们形成了某种"轴心"。
然后,他又以一种看似温和但实则咄咄逼人的口吻,向中国抛出了一个两难选择,是要选择成为所谓'反动势力'的一员,还是要在国际社会中扮演建设性角色?这种表述方式颇具美国外交的特色——表面上给你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设置陷阱,因为按照沙利文的逻辑。
如果中国继续保持与俄罗斯、伊朗、朝鲜的正常关系,就会被贴上"反动势力"的标签,如果要做所谓的"建设性角色",就必须按照美国的规则行事,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美式双标"吗?
更值得玩味的是,沙利文在谈到中美关系时的措辞,他说中美关系"走在积极道路上",乍一听似乎是个好消息,但仔细品味他的解释,所谓的"积极"仅仅是指没有演变成军事冲突,这种低到尘埃里的标准,反而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真实面目。
在与继任者沃尔茨的交接过程中,两人之间展现出的高度一致性更是令人警觉,沃尔茨不仅完全认同沙利文的对华战略,还特意强调"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是亲密无间的一个团队"。
这句话的分量可不轻,它意味着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美国的对华政策都将保持强硬基调,沙利文近期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晤,表面上是为了增进双方了解,实际效果却令人质疑。
他一边说要"加强外交沟通",一边却在国际场合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这种两面性的做法,让人不得不怀疑美方的真实意图,在华盛顿政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沙利文虽然即将卸任,但他设计的对华政策框架将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
这就是所谓的"下台仍掌权"——他的影响力并不会随着职位的更迭而消失,反而可能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对此中国方面的立场一直很明确:我们坚持不结盟战略,不存在什么"敌对联盟"的问题。
以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根本没有必要依附于任何组织或联盟,但美国似乎总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执着于通过拉帮结派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即便有频繁的外交接触,中美关系在短期内也难有实质性改善,原因很简单,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就像是被写进了他们的政治基因,不会因为中国如何调整外交策略就发生根本改变,事实上,沙利文在离任前的这些举动,与其说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不如说是在为未来的对抗埋下伏笔。
他一方面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反华联盟,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恰恰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回顾沙利文的整个任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特点:他善于包装强硬政策。
无论是炒作"中国威胁论",还是打造所谓的"民主联盟",都是在用看似温和的外交语言来掩饰实质性的遏制行动,这种做法不仅为美国赢得了一些盟友的支持,还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国际社会的判断。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就像是一盘复杂的棋局,沙利文虽然即将离开棋桌,但他布下的局还将继续影响着游戏的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坚持自己的战略定力,不被对方的策略所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的对华政策虽然看似强硬,但也暴露出美国战略的局限性,试图通过拉帮结派来遏制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误判。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种建立在对抗思维基础上的政策终将失败,看来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可怕的对手"的沙利文,确实在离开白宫之前给中国留下了一份"大礼"。
但这份"大礼"与其说是对中国的威胁,不如说是美国对华政策走入误区的又一个证明,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需要的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强者不会被别人的战略框定方向。
在这场新老交替的政治大戏中,沙利文的"遗产"确实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影响着中美关系。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建立在错误认知基础上的政策都难以持久,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如何,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双方能否摒弃零和思维,找到真正的合作之道。
参考资料:
沙利文泼脏水:中国“孤注一掷”,走错了
2024-12-17 13:57·观察者网
沙利文:若与中国开战,美国弹药或迅速耗尽;特朗普顾问称应把资源用于对抗中国,中方反制美13家军工企业
2024-12-07 21:28·澳门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