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街的前世今生:从斯大林大街到城市新地标

每日一字 2025-02-14 11:39:31

在长春的城市脉络中,人民大街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街道,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然而,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人民大街曾有一个名字 —— 斯大林大街,而在这之前,它还有另一个身份 —— 大同大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条街道的历史,探寻它名字背后的故事。

人民大街

1. 大同大街的起源与发展

人民大街最早的名字叫做大同大街,始建于伪满洲国时期。1932 年,伪满洲国成立,长春被定为 “国都”,改称 “新京” 。日本侵略者出于政治统治和城市规划的目的,开始大规模改造和建设这座城市。大同大街便是当时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 “新京” 的主干道,街道宽阔笔直,两旁修建了许多伪满洲国的重要机构建筑,如伪满洲国国务院、交通部、经济部等。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多采用当时流行的 “兴亚式” 建筑风格,融合了日本、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理念,旨在展示伪满洲国所谓的 “新形象”。大同大街在当时不仅是城市交通的枢纽,更是伪满洲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象征,见证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

2. 初改之名:斯大林大街的诞生

时间回溯到 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投降,伪满洲国随之覆灭。彼时,苏联红军进驻长春,他们将当时的大同大街改名为 “斯大林大街”。与此同时,在大同广场,也就是如今的人民广场中心,一座 “苏军烈士纪念塔” 拔地而起,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3. 友好见证:保留之名的意义

到了 1948 年,长春迎来解放。在中苏友好的大背景下,为了彰显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的深厚情谊,铭记苏联红军在解放长春过程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1949 年 3 月,人民政府决定保留 “斯大林大街” 这个名称。这一名字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成为中苏友好的象征,也在长春市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4. 时代更迭:更名人民大街的缘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不断进步,到了 1996 年 5 月 1 日,“斯大林大街” 正式更名为 “人民大街”。这次更名,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需求,摆脱过去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符号局限 ;另一方面,“人民大街” 这个名字更能体现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也更符合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人民大街上,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这条街道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要道,更是长春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承载着无数长春人的梦想与回忆。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出品:一点资讯吉林站

0 阅读:5
每日一字

每日一字

通过汉字,讲述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