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其实就是一场骗局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4-27 06:54:11

关于西周王朝的灭亡一直流传着烽火戏诸侯的传说:西周最后一任君王周幽王任用虢石父为上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同时艳福不浅的周幽王还遇到了大美女褒姒。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伯服。在褒姒的谗言之下周幽王废掉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据说褒姒是一个天生不爱笑的冷美人。周幽王为了让自己的爱妃开怀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后来虢石父进言设计了“烽火戏诸侯”的剧情。

相传当时周王朝为防御外敌入侵修建了很多烽火台。这些烽火台的作用是当外敌入侵时用来向天下诸侯告警的。周幽王利用这些早先建造的烽火台呼唤诸侯来救。诸侯看到漫天火光马上带兵赶到了镐京,却得知大王在细山,又转而杀到细山。谁知一个敌人都没有,有的只是音乐与歌唱。周幽王对众人说:“我就是逗逗你们,大家都回去吧”。上了当的诸侯们十分愤怒,褒姒却笑得很开心。受到鼓励的周幽王觉得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此后周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向诸侯告警。频繁受到调戏的诸侯们不仅愤怒,而且对报警的烽火逐渐失去了信任感。终于犬戎打到京城来了!受到攻击的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寻求支援,然而却没一个诸侯前来勤王。西周王朝在犬戎攻击下就此灭亡。整个一出昏君+红颜祸水的典型剧本。类似剧目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还会不断上演。被视为西周灭亡罪魁祸首的褒姒因此与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以及春秋时代的骊姬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妖姬。

总觉得这个故事和“狼来了”的故事极其相似,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抄袭了谁。其实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有明显的漏洞:首先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各地诸侯不可能同一天赶来勤王,而必然是有先来后到的。我们试想一下褒姒天天看着一路诸侯接着昨天那一路前来勤王。就算一开始会觉得好玩好笑,可天天来这么一出不觉得烦吗?其次据《周礼·夏官·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周王朝分封诸侯时为了驾驭控制地方诸侯组建了一支由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军队。即使诸侯们都不来救援,可周天子自己依然掌握着实力远在各诸侯之上的六军。在犬戎入侵的战争中周幽王掌握的天子六军表现如何却未见诸史料记载。难道说这支军队与犬戎的战争中一触即溃没进行任何有效抵抗吗?如果真是如此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支军队在与犬戎的战争中无所作为呢?更何况关于烽火台最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战国时代。

难道周幽王是穿越者吗?怎么会掌握这种几百年后的高科技?唯一的解释是烽火戏诸侯本身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杜撰出来的骗局,那么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一手导演了这场骗局呢?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矛头直指周幽王和他所宠爱的褒姒。很明显编造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抹黑这两人。周幽王作为西周最后一任君王长期以来背负着昏君的骂名,以此类推他所宠爱的褒姒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人。只是这样把人脸谱化真的符合历史真相吗?

褒姒是褒国国君的公子进献给周幽王的礼物。关于她的父母和早期经历正史缺乏记载,但可以确定只是作为一件礼物的她不可能是贵族人家的千金小姐。褒姒在周幽王的后宫中就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只因为得到君王的宠幸才飞上枝头变凤凰。如果周幽王和褒姒的故事仅止于此几乎就是中国版的王子和灰姑娘。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王子身边应当环绕着一大群诸侯贵族人家的千金小姐。

王子无权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而只能接受祖祖辈辈沿袭的政治联姻。偏偏这时出身平民的灰姑娘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出现在王子的视线内。这使他充满了新鲜感和征服的欲望。不过如果谁以为周幽王宠幸褒姒只是因为这种新鲜感和征服欲就太天真了。事实上王宫从来就是勾心斗角最激烈的地方: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这一点不比战场厮杀的酷烈程度低。任何一位君王只要智力正常不是白痴的话就绝对是个人精。

历史上有的君王治国理政也许算不上好手,但要论玩弄阴谋诡计耍心眼那可个顶个的聪明。在这出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中褒姒或许动了真情,不过周幽王所想的可不止这么简单。周幽王宠幸褒姒乃至废掉自己的原配夫人申后整件事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周王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理论上全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周天子——这就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在当时的条件下周天子根本不可能实际管理这么大面积的土地。

因此就把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各诸侯国又把从天子那里受领的土地转封给国内的世家贵族。周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有两种来源:其一是庶民助耕公田;其二是诸侯采邑主的朝觐贡献。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各诸侯事实上成为自己封地的土皇帝。在天高皇帝远的客观现实下周天子对各地的实际控制力度是有限的。这就类似于一家大型公司存在着若干大股东:周天子作为董事长占有最多的股份,但并不具备压服其他股东的绝对优势。

周天子在这种情况下与诸侯贵族进行政治联姻也就成为巩固王权的一种手段。凡事有利就有弊:既然周天子有求于诸侯贵族,又长期和诸侯贵族通婚,所以诸侯贵族的势力就日益发展壮大。从西周第四代君主周昭王在位时期起分封制的固有缺陷就日渐暴露出来:周昭王曾三次南征不顺服于王室的荆楚,然而却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丢在了南征途中。西周第五代君主周穆王在位时期徐国公然僭越称王。

西周第七位国君周懿王死后本该由他的太子姬燮继位,但周懿王的叔父姬辟方却趁机夺取了王位。姬辟方死后姬燮在诸侯们的帮助下又重新夺回了王位。这两次不正常的王位继承反映了统治阶级对最高权力争夺的公开化。在这两次不正常的王位继承过程中诸侯通过插手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使自己发展壮大,于是逐渐就有一部分实力强大的诸侯索性不再朝贡周天子了。除了地方诸侯之外周王室内部也存在着庞大的卿大夫贵族势力。

周朝还没形成后世的察举制、科举制。那时的官职都是世袭的。贵族长期垄断着官职和土地,而且他们还会借助手中的权力不断侵蚀本来属于王室的土地。诸侯不来朝贡、贵族侵占王室土地这些事叠加在一起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周王室的财政收入锐减。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在位时期曾试图通过“专利”制度解决王朝的财政问题。周厉王把原来人们可以自由打鱼、捕猎的山林湖泽全部收归天子所有。

对周厉王此举不满的镐京国人发起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周厉王被赶走后周王朝经历了14年没有王的岁月:大家选出周公和召公两家贵族共同执政。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公元前828年周厉王病死后贵族们经过对太子姬静的考察决定还位于姬静。姬静的继位标志着周王朝的统治重新回到君主制的轨道上。可这时的周王朝已不可能再维持以前的统治秩序了。

作为农耕部落起家的周人长期以来维持着一种名为“亲耕籍田”的仪式。所谓亲耕籍田是说每年开春播种的时节周天子都要在公田上象征性下地劳作。这当然只是一种鼓励动员民众的象征性仪式,而不是真要给天子硬性规定非要耕多少亩地。可姬静继位以后却再也没出席过这种象征性的仪式。这可不是因为姬静想要偷懒,而是因为他实在是无地可耕。这时周天子能实际掌控的公田已越来越少,天下大部分土地已成为诸侯贵族的私产。

姬静的父亲周厉王一度曾试图从贵族手中收权,可结果却是他自己被国人赶出了都城。周厉王死后诸侯贵族们尽管把政权还给了太子姬静,可实际上姬静继位后诸侯贵族的权力仍在继续膨胀。到了周幽王的时代王权和诸侯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到达临界点,所以周幽王执意废掉贵族出身的申后而改立平民出身的褒姒事实上就是想要打击诸侯贵族外戚干政的现象。可惜幽王虽有政治谋略,但他的政治能力实在太差。

周幽王压根玩不过老谋深算的诸侯贵族们。申后的父亲申国国君勾结犬戎入侵。因为自己的奶酪被动而早就看幽王不爽的各路诸侯自然不会前来勤王,而申后和前太子宜臼则勾结地方诸侯和犬戎人以出卖周王室整体利益的方式换取自己上位。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成功上位的宜臼成为了周平王。由于他是靠地方诸侯拥戴上位的,因此只能进一步让权给地方诸侯。成功上位的周平王和扩张了自己权力的各路诸侯们必须想方设法洗白自己。

毕竟自己作为臣子勾结异族干掉君父的行为是相当不光彩的。要是让各诸侯国的平民和奴隶知道诸侯贵族们用这样卑鄙的方法做掉了天子,那是否意味着他们可以同样起来干掉这些骑在自己头上的贵族老爷们呢?所以周平王和诸侯贵族们迫切需要寻找替罪羊。在这样的背景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逐渐应运而生。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掌握着主流话语权的儒家学者又竭力维护一种上下有序的尊卑秩序竭力鼓吹周礼。

既然周朝的礼法制度不存在问题,那么就只能由无道昏君和红颜祸水来背这个锅了,于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被历朝历代一再重复讲述。当谎言重复N遍之后人们已不大能分辨它究竟是不是谎言了。事实上把王朝的灭亡归结于昏君+红颜祸水的固定模式是荒谬的。任何王朝的覆灭都必然是其政治经济制度中的固有矛盾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仔细分析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会发现疑点实在太多。

为什么从来不爱笑的褒姒一见到诸侯前来救驾勤王就笑了呢?如果第一次这样做觉得好玩好笑还可以解释,可为什么周幽王翻来覆去玩这招还总能把褒姒逗笑呢?为什么褒姒从来不会对这种一再重复的游戏心生厌烦呢?这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作为胜利者的周平王和诸侯们一手导演编造出来的。任何看起来不合理的细节其实都出自导演的安排:导演安排褒姒什么时候笑就什么时候笑。

至于褒姒最终的结局在正史上只说她被犬戎兵掳走后下落不明。作为胜利者的周平王和诸侯们只需要褒姒演完“烽火戏诸侯”这出历史戏即可。至于褒姒最终的结局并不是他们所关心,所以自然也就没必要非得弄得一清二楚了。说到底褒姒不过是一个被榨干了利用价值的政治牺牲品而已。随着烽火戏诸侯这出历史大戏的落幕标志着中国历史由西周时代迈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

0 阅读:3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