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美俄关系好像一直不对付。可这个世界上没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无缘无故的恨。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关系并非始终一成不变。美俄关系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其实经历过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话说1775年美国还在打独立战争那会儿英国曾向当时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借兵。此时的俄国在美英战争中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实际上更愿意看到英国这个老牌霸主的衰落。
叶卡捷琳娜非但拒绝借兵给英国,而且还宣布了“武装中立同盟宣言”:要求交战国承认战时保护中立国商业的原则。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丹麦、瑞典等国纷纷加入俄国主导的武装中立同盟。叶卡捷琳娜这么做是出于俄国利益的考量,但客观上阻挠了英国对美国的物资封锁。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军官约翰·保罗·琼斯曾亲赴圣彼得堡拜会叶卡捷琳娜女皇,若干年后他因在俄土战争中率队配合俄军击溃土耳其舰队被女皇授予圣安娜勋章。
1809年美国和俄罗斯帝国建交。几十年后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相继表示在美国内战中保持中立。表面上看这是很正常的事,可实际上各国这种行为背后实际上暗含着时机成熟时随时可以予以干涉的小算盘。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认定:南方邦联的行为是旨在分裂美国的叛国行为。南北之间不是两国,而是一国。可各国所谓的中立却是建立在对南方政权的承认这一基础之上——这本身就是对美国内政的干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俄由始至终一直坚持不承认南方邦联并坚决抵制任何干涉美国内战的行为。1863年9月英、法准备出兵干涉美国内战。这时两支俄国舰队却突然宣布造访美国。这摆明了就是支持美国联邦政府抵制英、法的干涉行为。这会儿俄国刚遭遇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沙皇政府一方面迫切需要重振国内经济,一方面又担心英国会抢自己的阿拉斯加,因此就打算把这块靠近北极的不毛之地给卖了。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决定投桃报李购买俄国急于出手的阿拉斯加。说实话美国这时购买阿拉斯加多少有些还南北战争期间俄国人情的意思,因为当时这块不毛之地并不是谁都想要的香饽饽。阿拉斯加在当时大多数美国人眼中就是一块除了海獭皮毛啥都木有的冰天雪地。主持购地的国务卿西沃德甚至被人们送了一个外号“蠢货西沃德”。购买阿拉斯加被当时的美国人视为是“史上最愚蠢的交易”。
1897年阿拉斯加发现金矿,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在此后不到的50年时间里美国就已赚回了相当于购地成本几倍的利益。等有了飞机,阿拉斯加又成为太平洋间航空线路的中转站。如今阿拉斯加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早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美国本来是为还俄国的人情买了阿拉斯加却占了大便宜。在购买阿拉斯加之前美国和俄国一样是陆权扩张型国家。美国曾吞并墨西哥近2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在得到阿拉斯加后美国开始逐渐由陆权扩张型国家向海权扩张型国家转变。此后美国不再直接通过赤裸裸的领土扩张作为发展自身的手段,而越来越倾向于扩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经济辐射力、文化渗透力。在19世纪后期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就没提出领土诉求,而是提出了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诉求。这其实是美国由陆权领土扩张向资本输出海权贸易扩张转型的标志。
1899年新兴的美国向在中国拥有各自势力范围和利益的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原则。可这时的沙俄已沦为列宁口中“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沙俄受到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束缚导致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比起其他列强落后老大一截。因此沙俄很难像美、英等国一样通过资本输出实现贸易扩张。沙俄只能通过不断攫取领土独占当地的资源。因此沙俄必须把占领区的所有政治经济特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原则后只有沙俄拒绝回复。美国因此开始视沙俄为自己在亚欧大陆资本扩张的对手。美国为遏制沙俄的扩张势头开始暗中为日本提供资助。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其实是在美英资本的支持下实现的。沙俄在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其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暴露无遗。1914年沙皇政府又不顾内忧外患的客观现实冒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上台的苏维埃政权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度对立。西方国家担心苏俄革命会蔓延到本国威胁统治阶级利益,加之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相当于拆协约国阵营的台,于是协约国阵营开始明着暗着资助白军试图颠覆苏维埃红色政权。美国也加入到了对苏俄革命的干涉中。可最终苏俄红军战胜了白军和外国干涉军捍卫了革命胜利果实。1922年苏联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拒绝承认这个新生国家。
两国没建立官方外交关系,而且民间贸易也不稳定。1929年发端于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灾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这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苏联的原料和市场,而正全力以赴搞一五计划的苏联也迫切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和苏联只好暂时淡化意识形态分歧于1933年建交。再接下来纳粹德国和日本的强势崛起使美、苏两国不得不联起手来。
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给苏联送去了海量的军备、物资,而苏联对德军的打击则极大分担了美国的战略压力。可还没等二战结束美、苏这两个战时盟友就开始一系列明争暗斗了。当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分别从东线和西线攻入德国境内后就开始疯狂搜罗争夺纳粹德国科学家。二战结束后双方由暗中较劲变成公开对立: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核国家。1949年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有核国家。
此后两边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美国搞出了原子弹、氢弹,苏联却率先把氢弹武器化。1961年苏联甚至成功引爆了当量高达5000万吨的“沙皇炸弹”——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引爆过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上太空,于是美国就要第一个上月球。战后苏联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变成了自己的卫星国,而美国则通过马歇尔计划成功将西欧国家拉到自己一边。
双方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较劲,甚至就连奥运会奖牌榜也被用来互相较劲。可双方斗了这么多年却从未发生过正面军事冲突。美苏之间这种博弈斗争模式因此被称为“冷战”。冷战期间双方都曾扶持过代理人战争,但自己直接下场和对方打一架这种事从未发生过。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安哥拉内战这一系列地区冲突背后都有美苏冷战角力的因素。
美、苏两国会各自扶持一派势力让他们去打,但美、苏两国都极力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的正面军事冲突。这样的对立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积极致力于改善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戈尔巴乔夫在与美国签署的《中导条约》中同意销毁自己手上最令对手肝颤的核武器,甚至连一部分没达到条约标准的导弹也给销毁了。当时的美国里根政府对此高度评价。
一时间美苏关系仿佛一下由冷战对手恢复成为了二战时期的战略盟友。可这仅仅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得到了什么呢?他得到的是自己的下台和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核心的俄罗斯决策层一度天真地以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分歧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造成的。既然俄罗斯已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就使这种意识形态分歧不复存在了。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也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从1991年起俄罗斯领导人开始作为应邀嘉宾在每年举行的G7会议中旁听。1993年4月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克林顿与叶利钦在加拿大会晤后共同发表了《温哥华宣言》声称两国关系已由冷战时的竞争对手转变成为”战略伙伴“。1998年俄罗斯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参与了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
俄罗斯甚至趁着这股冷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蜜月期表示希望加入北约。很显然俄罗斯这时是想要积极融入西方主流体系,但西方国家并没带俄罗斯玩的意思。北约的主导者美国此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最忌惮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任何国家无论亲美还是反美只要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势必会被美国视为威胁。
这就像封建王朝的帝王看待大臣一样:你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不重要,但只要你有造反的实力就是威胁。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面前表现得够毕恭毕敬吧?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打压日本经济时手软了吗?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拉克可是美国的盟友,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揍伊拉克也不讲客气啊。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千方百计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示好,可换来的却是西方国家一步步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俄罗斯由于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自家小弟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就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拒绝接纳俄罗斯,而且还要一直往俄罗斯家门口推进。北约、欧盟在拒绝俄罗斯加入后却把俄罗斯家门口一大堆东欧国家收为自家小弟。俄罗斯为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曾不惜自废武功。
可结果俄罗斯在削弱自己的战略武器后换来的是西方国家的封锁围堵。西方国家甚至插手车臣问题从而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国家统一。俄罗斯不惜以自残的方式讨好西方国家就是为了融入到西方体系。可俄罗斯如此示好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是自身军事实力的不断削弱,是本国经济几乎全面崩溃,是国家统一遭到威胁......普京上台之初集中力量打击国内寡头势力和车臣分裂势力。
在普京的前两个任期内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还相对不错。那时俄罗斯是八国集团成员,还曾提出过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诉求。可西方并不打算放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一马。对美西方而言俄罗斯有没有威胁自己的行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本身已具备威胁自己的实力。在西方国家看来俄罗斯最好是二次解体分成一系列小国。这显然是俄罗斯绝对无法接受的。
普京在和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对方的真实意图。身为俄罗斯总统的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反击了。普京用前两个任期稳定国内形势后就转而对西方国家保持强硬姿态使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自2008年起俄罗斯先后在格鲁吉亚、叙利亚、乌克兰等地对西方势力的扩张展开战略反击。这么多年来美、俄双方在国际外交、地缘政治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博弈,然而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正面军事冲突。
两国在科索沃、中亚、格鲁吉亚、叙利亚等地都曾以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暗中角力,但却始终小心翼翼避免爆发正面的军事冲突。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已对此习以为常。美、俄是世界上的两个核大国。如果两国爆发核大战将没胜利者可言,而只会落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结果。目前美俄之间的博弈总体上呈现出美攻俄守的局面。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苏联时代俄罗斯的西部防线在哪里?苏联解体之初的防线在哪里?现在俄罗斯的防线又在哪里?
苏联时代中东欧国家大多加入了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以致于苏联的战略空间一直向西延伸到东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战略空间,但仍得以维持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战略存在。如今北约和欧盟的东扩已逼近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这种美攻俄守的博弈态势在未来恐怕仍将维持相当的时间,不过处于攻势的美国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俄罗斯的分量。只要俄罗斯手中仍握有核武这张王牌就足以使美国投鼠忌器了。
这就像打牌一样不可能上来就出王牌,可俄罗斯一旦被逼到最后关头是有可能出王炸的。尽管处于强势的美国在博弈角力的过程中保持进攻态势,然而也同样担心把俄罗斯逼急了会不会直接反手一个王炸。因此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进行博弈时都会试探底线和拿捏尺度从而始终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如今的俄乌冲突就是如此:表面上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实际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博弈。
正邪不两立